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346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固定组件和设于底座下方的复合移动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为一固定片,其一侧贴附于引流瓶外壁处,另一侧可拆卸式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片贴附于所述引流瓶的任意一组对角线的两侧壁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其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复合移动组件于该底座上;其不仅将其置于床底避免引流瓶发生倾倒的问题,而且可将其牵着进行移动,便于患者下床活动。便于患者下床活动。便于患者下床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是涉及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术,又称“胸廓造口术、胸腔管手术”,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外科手术。一般用于治疗各种胸腔积水、积液和气胸等。过程是先进行局部麻醉后,在肋骨间放置一根导管作引流管,接入装有生理盐水的水封引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0003]目前,将引流瓶直接放在地面上的,这样很容易造成引流瓶撞翻,导致引流管断裂,甚至从胸腔脱出,造成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也有将引流瓶放置于一固定架内,目前的固定架结构简单,只能将引流瓶放置于其内部,并无针对内部的引流瓶的固定措施。
[0004]当患者下床活动的时候,需要一手提着引流瓶则行动极为不便,或引流瓶为多个,则需要家属或医护人员陪同,为其提着引流瓶和举着输液瓶,甚至还需搀扶患者行动;同时,引流瓶在行走的过程中会发生来回晃动,不利于引流的正常进行也易发生溢洒的问题,故患者下床活动极为不易,不利于患者下床活动。
[0005]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并没有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故存在诸多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其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复合移动组件于该底座上;其不仅将其置于床底避免引流瓶发生倾倒的问题,而且可将其牵着进行移动,便于患者下床活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
[0009]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固定组件和设于底座下方的复合移动组件;
[0010]所述固定组件为一固定片,其一侧贴附于引流瓶外壁处,另一侧可拆卸式设于所述底座上;
[0011]所述固定片贴附于所述引流瓶的任意一组对角线的两侧壁处。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包括片体一和片体二,二者中间通过合页轴连接;
[0013]所述片体一的内壁上嵌设有多块永磁体,其通过磁吸附连接于所述引流瓶的对角线处的侧壁处的磁贴处;
[0014]所述片体二的边缘处分别设置锁扣,其扣设于所述底座处对应设置的扣座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片体二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其插设于所述底座上对应设置的凹槽内;
[0016]所述底座处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凹槽,各个凹槽内均贴附磁贴且所述凸起内设
置永磁体。
[0017]进一步的,所述片体一和片体二均通过具有弹性的橡胶垫制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中间设有一吸盘,其可将引流瓶的底壁进行吸附。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移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四角处的滚轮和脚垫;
[0020]所述滚轮的顶端设有一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旋转轴与所述底座连接;
[0021]所述滚轮和连接杆的高度大于所述脚垫的高度。
[0022]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倒U型的拉杆;其收纳于所述底座的中空容纳腔内;
[0023]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挂钩,其可挂设于所述底座的侧壁处对应设置的挂环处。
[0024]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从上至下的基板、缓冲层和底板;
[0025]所述缓冲层为多个弹簧柱,其均匀分布于所述基板和底板之间。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0027]本技术的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其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复合移动组件于该底座上,置于床底使用且可适用于患者下床活动时使用,其具有一物多能的特点;
[0028]本技术的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设置固定组件,可将该引流瓶游戏固定于该底座上;避免其发生倾倒的问题;
[0029]本技术的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该固定组件的位置可移动,故其适用于不同规格引流瓶的使用;例如:单瓶式、双瓶式以及三瓶式;满足不同患者的引流要求;
[0030]本技术的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适用性广的特点,便于推广至医疗领域中。
[0031]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是本技术的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34]图2是本技术的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36]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技术的引流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是本技术的底座的剖面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底座;11、基板;12、缓冲层;13、底板;
[0041]2、固定组件;21、固定片;211、片体一;212、片体二;213、合页轴;214、永磁体;215、锁扣;216、凸起;
[0042]3、复合移动组件;31、滚轮;32、脚垫;33、连接杆;34、旋转轴;
[0043]4、磁贴;5、扣座;6、凹槽;7、吸盘;9、引流瓶;
[0044]8、拉杆;81、挂钩;82、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防倾倒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46]如图1=6所示,本技术的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固定组件2和设于底座1下方的复合移动组件3;
[0047]所述固定组件2为一固定片21,其一侧贴附于引流瓶外壁处,另一侧可拆卸式设于所述底座1上;
[0048]所述固定片21贴附于所述引流瓶的任意一组对角线的两侧壁处。
[0049]本申请实施例的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
[0050]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固定装置,将引流瓶9放置于该底座1上,再将两侧对角线处的固定片21分别固定于该底座1和引流瓶上;
[0051]将引流瓶固定好后,将底座1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即可;将其置于床底时,将滚轮31旋转回收至底座1处,则底垫贴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方的固定组件(2)和设于底座(1)下方的复合移动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2)为一固定片(21),其一侧贴附于引流瓶外壁处,另一侧可拆卸式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固定片(21)贴附于所述引流瓶的任意一组对角线的两侧壁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21)包括片体一(211)和片体二(212),二者中间通过合页轴(213)连接;所述片体一(211)的内壁上嵌设有多块永磁体(214),其通过磁吸附连接于所述引流瓶的对角线处的侧壁处的磁贴(4)处;所述片体二(212)的边缘处分别设置锁扣(215),其扣设于所述底座(1)处对应设置的扣座(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引流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体二(212)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凸起(216),其插设于所述底座(1)上对应设置的凹槽(6)内;所述底座(1)处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多个凹槽(6),各个凹槽(6)内均贴附磁贴(4)且所述凸起(216)内设置永磁体(2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胸腔闭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珂高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