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931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2
本申请关于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涉及河道治理领域。包括管式曝气部、箱式曝气部以及控制柜,管式曝气部安装于河道内两侧靠近驳岸的位置,对河道内两侧区域进行曝气充氧;箱式曝气部安装于河道内中心位置,对河道内中心区域进行曝气充氧;控制柜安装于驳岸上,并与管式曝气部以及箱式曝气部连接;其中,管式曝气部以及箱式曝气部均位于河道水位线的下方。通过在河道内两侧区域布置管式曝气部,配合河道中心区域布置箱式曝气部,解决了河道治理中存在的曝气盲区问题,使河道内的水体得到了充分的混合、溶解氧分布均匀,并且该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运行时间相较于市场上已有曝气设备大幅减少,能耗方面提升明显。提升明显。提升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河道治理
,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河道治理中,往往使用强曝气的方式大量增加河道水体中溶解氧,从而提高河道自身对外源污染的消纳能力。其中市场上常用的四种曝气设备为盘式曝气器(曝气盘)、管式曝气器(曝气管)、旋流式曝气器以及射流曝气器。
[0003]相关技术中,盘式曝气器一般由曝气盘、池底主管、支管、管路支撑、膨胀接头、除水系统等组成,同时需配套鼓风机及相应的管路系统,通过曝气盘表面的微孔,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提高氧转移效率。
[0004]管式曝气器由曝气膜片、支撑管、空气管道构成,空气从曝气管的通气孔进入曝气管,曝气管的管壁上密布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管内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管壁的孔隙中扩散出来,在污水中形成许许多多微小的气泡,并造成水的紊流,从而达到了将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的目的。
[0005]旋流式曝气器整体为桶状结构,桶内包含风管口,旋切片,切割部件。工作时,风管口喷射出高流速风,将底部水卷吸起来,风水混合流会经过交叉的旋切片形成两股方向不同的流体,上升过程中不断与切割部件碰撞,最后产生细小的气泡达到水体充氧的效果。
[0006]射流式曝气器是采用文丘里射流原理的一种曝气设备,该曝气设备有多种形式,相比于其它诸如微孔曝气、潜水曝气、表曝机等曝气设备,射流曝气器几乎不会发生堵塞,在使用寿命期内基本可以做到免维护,在泵叶轮高速旋转下,液体以高的速度从喷嘴喷出,高速流动的液体通过混气室时,会在混气室形成真空,由导气管吸入大量空气,空气进入混气室后,在喉管处与液体剧烈混合,形成气液混合体,由扩散管排出,空气在水体中以细微气泡上升,在整个过程中形成高效的物质传递。
[0007]公告号为CN210944993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黑臭河道生物修复的曝气设备,具体描述了一种主要布置于河道底部的曝气设备,其通过沉水风机对河道底部布置曝气管进行供气,考虑到河底淤泥存在的问题,该设备底部曝气气泡上升较缓,对底泥的扰动也有所减弱,减轻了淤泥在河道中上翻的现象,然而这也说明了该设备供气时,河道内水体并未从曝气设备获得足够的推动力,水体实际流动性并未发生改变,导致水体得不到充分的混合、溶解氧分布不均匀。
[0008]公告号为CN208916919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固化微生物反应装置,具体描述了一种箱式曝气装置,其通过在曝气器与微生物固化器中形成的节点来进行反硝化反应,进而脱除河道内总氮;但是在反硝化成功进行的条件下,水体中实际溶解氧需控制在0.2mg/L左右,这也意味着该部分溶解氧极低,在接触到难降解污染物时甚至可能产生异味,同时河道内动植物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并不利于河道生态稳定。
[0009]因此,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曝气设备在城市河道治理中存在曝气盲区的问题,使河
道内的水体得不到充分的混合、溶解氧分布不均匀,并且相关技术中的曝气设备能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2]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包括:
[0013]管式曝气部,安装于河道内两侧靠近驳岸的位置,对河道内两侧区域曝气充氧;
[0014]箱式曝气部,安装于河道内中心位置,对河道内中心区域曝气充氧;
[0015]控制柜,安装于驳岸上,并与所述管式曝气部以及所述箱式曝气部连接;
[0016]所述管式曝气部以及所述箱式曝气部均位于河道水位线的下方;
[0017]其中,所述箱式曝气部包括沿河道内中心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呈上下开口的箱体状,所述主箱体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增氧曝气管以及第二沉水风机,所述第二沉水风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增氧曝气管相连通,所述第二增氧曝气管通过多根固定支杆与所述主箱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沉水风机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河道内两侧区域布置管式曝气部,配合河道中心区域布置箱式曝气部,解决了河道治理中存在的曝气盲区问题,使河道内的水体得到了充分的混合、溶解氧分布均匀,并且该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运行时间相较于市场上已有曝气设备大幅减少,能耗方面提升明显。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式曝气部包括第一沉水风机以及第一增氧曝气管,所述第一沉水风机通过固定架固定于河道内,所述第一沉水风机输出端通过风机连通管与所述第一增氧曝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增氧曝气管沿驳岸布置,所述第一沉水风机与所述控制柜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针对河道内两侧区域的曝气充氧。
[00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增氧曝气管呈蛇形。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箱式曝气部的曝气面积,提高了曝气效率。
[00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箱体的顶部安装有钢丝密网。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大型水生动物进入主箱体内,影响箱式曝气部的正常工作。
[00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箱体通过多根钢丝绳与所述驳岸固定连接。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主箱体可以固定在河道中。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增氧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水风机的输出端连通,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堵头。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增氧曝气管不会漏气,气体均从顶部的若干曝气孔排出。
[002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增氧曝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沉水风机的输出端连通,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堵头。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增氧曝气管不会漏气,气体均从顶部的若干曝气孔排出。
[0031]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32]本申请提供的箱式曝气部组装简便,简化了安装过程,方便运输安装,同时四面封闭的结构可以让底部安装的蛇形的第二增氧曝气管形成环绕型气流,保证整个河道断面能够均匀流动且溶解氧浓度可以得到提升;再配合河道内两侧区域布置管式曝气部,避免了河道内水体出现曝气盲区,同时在保证溶解氧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该系统运行时间相较于市场上已有曝气设备大幅减少,能耗方面提升明显。
附图说明
[003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4]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曝气部(1),安装于河道内两侧靠近驳岸(4)的位置,对河道内两侧区域曝气充氧;箱式曝气部(2),安装于河道内中心位置,对河道内中心区域曝气充氧;控制柜(3),安装于驳岸(4)上,并与所述管式曝气部(1)以及所述箱式曝气部(2)连接;所述管式曝气部(1)以及所述箱式曝气部(2)均位于河道水位线(5)的下方;其中,所述箱式曝气部(2)包括沿河道内中心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主箱体(201),所述主箱体(201)呈上下开口的箱体状,所述主箱体(201)的底部安装有第二增氧曝气管(202)以及第二沉水风机(203),所述第二沉水风机(20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增氧曝气管(202)相连通,所述第二增氧曝气管(202)通过多根固定支杆(205)与所述主箱体(201)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沉水风机(203)与所述控制柜(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河道内高效纳米曝气推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曝气部(1)包括第一沉水风机(101)以及第一增氧曝气管(104),所述第一沉水风机(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驰刘启轩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