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920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的周边的侧板,所述底板和侧板形成容纳腔;导光板,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光学膜层,位于容纳腔中,且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定位凸耳;所述侧板开设有多个用于收容定位凸耳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至少一侧设有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位于所述定位凸耳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之间,所述弹性限位件与所述定位凸耳接触用以限定所述光学膜层相对于背板的位置。能够有效避免光学膜层与背板碰撞导致的光学膜层损坏、背光异物、膜材以为产生的亮线等质量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行性高等优点。高等优点。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电脑、手机、电视等常用电子产品广泛使用液晶显示面板作为显示部件。为了确保理想的显示效果,在电子产品中应当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各个部件都提供稳定牢固的装配方式。
[0003]背光模组是显示装置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作用在于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分布均匀的光源。现在的背光模组膜材的定位方式一般为挂耳式定位、嵌合式定位和靠边定位三种。但是,采用挂耳式定位方法对膜材进行安装定位时,需要将膜材局部挖空,然后用背板折边进行定位。这种方式早期出现在边框较大显示面板产品上,虽然其固定性好,不容易出现膜材跳脱的问题,但是只适用于边框较大的机种上,跟不上现有窄边框的设计,而且对背板工艺要求较高,加工成本较大;而采用靠边定位方法对膜材进行定位是将背板通过折边与膜材凸耳进行配合定位,但是该方式无法适用窄边框产品,且同样对背板的加工要求过高,加工难度较大;采用嵌合式定位方法对膜材进行定位是将膜材凸耳嵌入背板侧壁缺口中,与背板配合,具有组装方便、定位效果好,适合窄边框产品设计的优点,是目前膜材定位的主流方式,但是由于背板为金属材料,产品在进行振动测试和落下测试时及运输过程中,膜材凸耳会存在被背板磕伤的风险,从而产生更多的膜外异物(膜材碎屑),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光学膜层受碰撞或者摩擦导致损坏的背光模组,
[0005]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0008]背板,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的周边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容纳腔;
[0009]导光板,位于所述容纳腔中;
[0010]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定位凸耳;
[0011]所述侧板开设有多个用于收容所述定位凸耳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至少一侧设有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位于所述定位凸耳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之间,所述弹性限位件与所述定位凸耳接触用以限定所述光学膜层相对于所述背板的位置。
[0012]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侧板包括由所述底板的周缘同向延伸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限位槽位于两个所述的第二侧板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
[0013]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和至少一个第一侧板上均包括至少两个限位槽,以及衔接两个
所述限位槽的过渡部,所述弹性限位件位于所述过渡部两侧。
[0014]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过渡部的两侧包括由所述限位槽的底壁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弹性限位件装配于所述连接部上,与所述光学膜层对应配合。
[0015]此外,可选的方案是,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本体部以及由所述本体部向靠近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导光板的侧表面抵接。
[0016]此外,可选的方案为,所述本体部呈U型,半包围在所述连接部上;
[0017]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U型开口侧;
[0018]所述弹性限位件还包括环形的结合部,所述结合部位于所述本体部靠近所述配合部的一侧表面,用以衔接所述本体部和所述配合部。
[0019]此外,可选的方案为,所述弹性限位件装配于所述侧板上;
[0020]所述配合部位于所述侧板和导光板之间,所述本体部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相贴合。
[0021]此外,可选的方案为,所述弹性限位件的硬度为40

50HA。
[0022]此外,可选的方案为,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为所述背板料厚的2.5

3.5倍;
[0023]所述连接部与过渡部在其所在的所述侧板的延伸方向上的间隔距离为所述背板料厚的1

2倍。
[0024]此外,可选的方案为,所述定位凸耳与弹性限位件间隙配合,所述定位凸耳和弹性限位件的配合间隙为0.1

0.15mm。
[002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以及
[0026]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002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在背板的侧板上开设限位槽并在限位槽的至少一侧设置弹性限位件,然后将光学膜层的定位凸耳嵌入限位槽内,实现光学膜层的安装定位。弹性限位件采用柔性材料注塑成型,设置于限位槽的侧壁处,在将光学膜层安装于背板上时,弹性限位件位于定位凸耳和限位槽的侧壁之间,既实现了光学膜层在背板上的安装定位,同时避免了定位凸耳和背板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在进行振动测试和落下测试时或运输过程中限位槽的侧壁及底壁磕伤光学膜层的定位凸耳,造成光学膜层损坏,保障了背光模组的良品率。弹性限位件还包括配合部。配合部与导光板配合,抵接于导光板的周侧,可以限定导光板相对于背板的位置,减少导光板与背板之间的碰撞摩擦,从而可大大减少背光模组在晃动时产生的异音,进而提高用户使用具有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体验感。同时弹性限位件还设置有避让结构,该避让结构使得弹性限位件能够在光学膜层进行高温高湿信赖性测试时,保证光学膜层的膨胀空间,避免本体部与光学膜层干涉造成不良影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有效避免光学膜层与背板碰撞导致的光学膜层损坏、背光异物、膜材以为产生的亮线等质量问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行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图1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0031]图2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侧板的示意图。
[0033]图4示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限位件与背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34]图5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膜层在背板上的安装示意图。
[0035]图6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限位件的示意图。
[0036]图7示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限位件与背板连接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的周边的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侧板形成容纳腔;导光板,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光学膜层,位于所述容纳腔中,且位于所述导光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有多个定位凸耳;所述侧板开设有多个用于收容所述定位凸耳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至少一侧设有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位于所述定位凸耳与所述限位槽的侧壁之间,所述弹性限位件与所述定位凸耳接触用以限定所述光学膜层相对于所述背板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包括由所述底板的周缘同向延伸的两个相对的第一侧板及两个相对的第二侧板,所述限位槽位于两个所述的第二侧板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侧板上;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和至少一个第一侧板上均包括至少两个限位槽,以及衔接两个所述限位槽的过渡部,所述弹性限位件位于所述过渡部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的两侧包括由所述限位槽的底壁向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弹性限位件装配于所述连接部上,与所述光学膜层对应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的本体部以及由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丁杰章晗陈明周清恩俞辉胡隆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