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包括:水路板主体,所述水路板主体一侧设置有若干槽道,另一侧设置有滤芯装配槽,所述滤芯装配槽包括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盖板,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若干槽道,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孔;其中,所述水路板主体的槽道一面与盖板的槽道一面焊接形成若干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满足双RO过滤的同时,达到3:1纯废比,且仅设置两个滤芯装配槽,大大降低了水路板内部的总体积,从而降低了RO净水器的总体积,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
[0001]本技术涉及RO净水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
技术介绍
[0002]RO膜净水器是一种水处理电器,利用各级滤芯及RO膜对水进行一个水过滤的过程,处理后的水达到一个优质、口感优异的效果。RO膜是一种反渗透膜,水在压力作用下从RO膜渗透,由于RO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一(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矿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RO膜净水器原水输入后,经过PP棉滤芯、活性炭滤芯等多种滤芯初步过滤后,然后经过RO膜滤芯过滤,处理后的原水被分成了纯水和废水两部分输出。
[0003]现有的RO净水器中大多采用单过滤系统,其废水比大多设定为2:1,无法适应现在纯废水比的需求,同时滤芯的使用寿命也无法得到保证;还有少部分RO净水器中的水路板增设了双过滤系统,其具备三个滤芯装配槽,因此大大增加了RO净水器的总体积,降低了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可满足双RO过滤的同时,达到3:1纯废比,且仅设置两个滤芯装配槽,大大降低了内部的总体积,从而降低了RO净水器的总体积,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5]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包括:水路板主体,所述水路板主体一侧设置有若干槽道,另一侧设置有滤芯装配槽,所述滤芯装配槽包括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盖板,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若干槽道,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孔;其中,所述水路板主体的槽道一面与盖板的槽道一面焊接形成若干流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整个水路板拆分为水路板主体和盖板,可便于水路板的维修,同时,两个滤芯装配槽可满足对两支RO滤芯的RO膜通量和废水孔调节,达到3:1纯废比,同时降低了滤芯装配槽的数量,有效降低了水路板的总体积。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包括纯水口、进水口、废水口、气泡水口。
[000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水路板的纯水、进水、废水、气泡水的分流控制。
[0010]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包括: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用于将进水口的自来水引流至副RO膜滤芯装配槽;纯水流道,所述纯水流道用于将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过滤后的纯水引流至纯水口;废水流道,所述废水流道用于将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过滤出的废水引流至废水口;气泡水流道,所述气泡水流道用于将进水口的自来水加工转化成气泡水并引流至气泡水口。
[001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在水路板主体和盖体之间形成四种流道,满足正常的过滤效果,且增加了气泡水流道,进一步扩展了功能。
[0012]进一步地,所述纯水流道与所述纯水口、主RO膜滤芯装配槽、副RO膜滤芯装配槽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纯水的回流效果,且流通顺畅,阻力水损小、流量大。
[0014]进一步地,所述废水流道与所述废水口、主RO膜滤芯装配槽、副RO膜滤芯装配槽连通。
[001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废水的回流效果,且流通顺畅,阻力水损小、流量大。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气泡水流道与所述气泡水口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连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实现气泡水的加工制造及回流效果,且流通顺畅,阻力水损小、流量大,为水路板扩展了功能,提高了水路板的实用性。
[0018]进一步地,所述纯水口、进水口、废水口、气泡水口沿所述水路板主体的宽度方向线性分布。
[0019]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四种水的流通,且有利于提升RO净水器外部的美观性。
[0020]进一步地,所述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沿所述水路板主体的长度方向分布。
[002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增大RO滤芯在有限空间内的占位面积,最大化过滤效果。
[0022]进一步地,所述水路板主体与盖板可拆卸式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拆卸维修效果,清理水垢更加便捷。
[0024]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和水路板主体边缘设置有对位槽,用于将所述盖板和水路板主体对位装配。
[0025]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对位槽,有利于提示装配人员正确装配,提升装配正确率,避免装配方向错误导致的水路板损坏问题。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7]1.通过设置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相比现有的三个RO膜滤芯装配槽节省了空间占用,从而降低了过滤系统的整体体积;
[0028]2.通过在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内设置复合滤芯,可实现双重RO系统,与现有的单RO系统2:1的纯废比相比更高,可达到3:1纯废比;
[0029]3.通过水路板主体和盖板之间焊接形成多个流道,相比一体化水路板提升了内部清理能力,且便于拆卸;
[0030]4.增加了气泡水流道,因此增加了气泡水功能。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路板主体和盖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水路板主体内侧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盖板内侧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净水流道流向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废水流道流向结构示意图。
[0036]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水路板主体;2、盖板;3、流道;4、连接孔;41、纯水口;42、进水口;43、废水口;44、气泡水口;45、气泡水入口;46、气泡水出口;5、滤芯装配槽;51、主RO膜滤芯装配槽;52、副RO膜滤芯装配槽;521、凸边;6、对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8]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0]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水路板主体,所述水路板主体一侧设置有若干槽道,另一侧设置有滤芯装配槽,所述滤芯装配槽包括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盖板,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若干槽道,另一侧设置有连接孔;其中,所述水路板主体的槽道一面与盖板的槽道一面焊接形成若干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包括纯水口、进水口、废水口和气泡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包括: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用于将进水口的自来水引流至副RO膜滤芯装配槽;纯水流道,所述纯水流道用于将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过滤后的纯水引流至纯水口;废水流道,所述废水流道用于将主RO膜滤芯装配槽和副RO膜滤芯装配槽过滤出的废水引流至废水口;气泡水流道,所述气泡水流道用于将进水口的自来水加工转化成气泡水并引流至气泡水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RO过滤系统水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流道与所述纯水口、主RO膜滤芯装配槽、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刘高其,莫杞升,刘百福,韦群,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栗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