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73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2
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残油回收装置技术领域,桶体(1)的上部通过外侧设置的耳部(3)设置有提手(2),桶体(1)顶部内侧设置设置有油道(4),油道(4)呈闭合的圆筒状,油道(4)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固定带A(5)上设置有带扣(6),固定带B(7)上设置有与带扣(6)配合使用的带环(8)。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避免工作区域油污染,减少油污染清洁处理的工作量,减低了现场作业的风险,提高了检修人员作业安全性。提高了检修人员作业安全性。提高了检修人员作业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残油回收装置
,特别是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中油浸式设备占比较大,该类设备检修周期较长、检修量大,且检修期间涉及绝缘油处理工作,当前检修环境下,作业现场采用传统方式收纳残油,作业期间存在绝缘油外溢、喷溅等现象,造成工作区域大量油污染,存在人员滑伤、设备附件磕伤等风险,增加了现场作业的风险和检修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桶体(1)的上部通过外侧设置的耳部(3)设置有提手(2),桶体(1)顶部内侧设置设置有油道(4),油道(4)呈闭合的圆筒状,油道(4)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固定带A(5)上设置有带扣(6),固定带B(7)上设置有与带扣(6)配合使用的带环(8),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残油出口(10),残油出口(10)上设置有手阀(9),所述油道(4)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耐电器残油的腐蚀与耐温腐蚀,桶体(1)和油道(4)密封连接。
[0004]所述油道(4)工作结束能够折抵桶体(1)内。
[0005]所述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由抗拉材料制成。
[0006]所述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由尼龙材料制成,其与油道(4)热烫连接。
[0007]所述油道(4)由波纹管制成,波纹管能够拉长或收缩在桶体(1)的上边沿。
[0008]所述油道(4)长度大于桶体(1)深度。
[0009]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0]可避免工作区域油污染,减少油污染清洁处理的工作量,减低了现场作业的风险,提高了检修人员作业安全性;该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可有效的实现残油回收效果,实现安全作业的要求;可推广应用于所有油浸式设备,改善运检专业的作业环境,提升检修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桶体,2、提手,3、耳部,4、油道,5、固定带A,6、带扣,7、固定带B,8、带环,9、手阀,10、残油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桶体(1)的上部通过外侧设置的耳部(3)设置有提手(2),桶体(1)顶部内侧设置设置有
油道(4),油道(4)呈闭合的圆筒状,油道(4)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固定带A(5)上设置有带扣(6),固定带B(7)上设置有与带扣(6)配合使用的带环(8),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残油出口(10),残油出口(10)上设置有手阀(9),所述油道(4)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耐电器残油的腐蚀与耐温腐蚀,桶体(1)和油道(4)密封连接。
[0015]所述油道(4)工作结束能够折抵桶体(1)内。
[0016]所述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由抗拉材料制成。
[0017]所述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由尼龙材料制成,其与油道(4)热烫连接。
[0018]所述油道(4)长度大于桶体(1)深度。
[0019]为了降低作业风险,保障作业人员施工安全提出的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将回收装置固定在电器检修部位两侧,使绝缘油沿油道导至桶体中,并通过阀门将残油转至其他容器中,成功避免了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引起的油污染和油伤害风险。
[0020]实施例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桶体(1)的上部通过外侧设置的耳部(3)设置有提手(2),桶体(1)顶部内侧设置设置有油道(4),油道(4)呈闭合的圆筒状,油道(4)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固定带A(5)上设置有带扣(6),固定带B(7)上设置有与带扣(6)配合使用的带环(8),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残油出口(10),残油出口(10)上设置有手阀(9),所述油道(4)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耐电器残油的腐蚀与耐温腐蚀,桶体(1)和油道(4)密封连接。
[0021]所述油道(4)工作结束能够折抵桶体(1)内。
[0022]所述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由抗拉材料制成。
[0023]所述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由尼龙材料制成,其与油道(4)热烫连接。
[0024]所述油道(4)由波纹管制成,波纹管能够拉长或收缩在桶体(1)的上边沿。
[0025]所述油道(4)长度大于桶体(1)深度。
[0026]为了降低作业风险,保障作业人员施工安全提出的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将回收装置固定在电器检修部位两侧,使绝缘油沿油道导至桶体中,并通过阀门将残油转至其他容器中,成功避免了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引起的油污染和油伤害风险。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桶体(1)的上部通过外侧设置的耳部(3)设置有提手(2),桶体(1)顶部内侧设置有油道(4),油道(4)呈闭合的圆筒状,油道(4)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带A(5)和固定带B(7),固定带A(5)上设置有带扣(6),固定带B(7)上设置有与带扣(6)配合使用的带环(8),桶体(1)的底部设置有残油出口(10),残油出口(10)上设置有手阀(9),所述油道(4)由聚四氟乙烯制成,耐电器残油的腐蚀与耐温腐蚀,桶体(1)和油道(4)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浸式设备残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堂郑全顺李雪栋邱战飞王雅湉杨博杜航伊国鑫李文广雷春光孙志忠梁晓强李超赵玮红赵静张永杰张怡荣张举志刘宏财马啟明李先玥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