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59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大型基坑建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其方案为:所述基坑底部的四周均挖有明沟,所述相邻两条明沟的交界处开设有集水池,所述基坑外部设置有排水池,所述基坑与排水池中间设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降水管、水泵、滤管、滤网和管帽,所述水泵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基坑外侧地平面,所述水泵输入端连通降水管,输出端连通排水管,所述降水管底部连通集水池,所述降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滤管,所述滤管底部固定连接管帽,所述滤管与管帽中间设有粗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排水结构容易被淤泥和杂质堵塞,导致排水效率低下的问题。低下的问题。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


[0001]本申请涉及大型基坑建造
,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

技术介绍

[0002]为保证地面向下开挖形成的地下空间在地下结构施工期间的安全稳定所需的挡土结构及地下水控制、环境保护等措施称为基坑工程。基坑工程是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测试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工程勘察、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土方开挖与回填、地下水控制、信息化施工及周边环境保护等。基坑施工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是放大坡开挖,但经常会受到场地条件、周边环境的限制,所以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
[0003]对此,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 217923684 U的中国技术——排水系统结构,提供了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方案,其方案为:包括基坑,所述基坑的顶部开设有一圈第一排水沟,所述基坑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排水沟连通的沉砂池,所述基坑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一圈第二排水沟,所述基坑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与第二排水沟相连通的集水井,所述基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底部贯穿至集水井内腔排水组件。该排水系统结构,基坑开挖阶段通过第一排水沟明排,通过第二排水沟将水引入集水井,进入集水井的水被过滤组件过滤,阻挡水中的泥沙,通过排水组件将集水井中的水抽入第一排水沟中,最后通过沉砂池将水排出场外,而过滤组件通过紧固组件来进行安装和拆卸,整体结构实现了排水系统结构不易堵塞的目的,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作。
[0004]该方案利用排水沟将水引入集水井,再通过过滤组件过滤后,通过排水组件从集水井中将水抽出排出,上述方案排水沟中的水引入集水井中,由于淤泥堆积在过滤组件表面,很容易堵塞集水井入水口,导致排水效率低下,排水组件无法有效抽水排水,所以急需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以解决现有技术基坑的排水系统容易堵塞,排水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底部的四周均挖有明沟,所述相邻两条明沟的交界处开设有集水池,所述基坑外部设置有排水池,所述基坑与排水池中间设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降水管、水泵、滤管、粗滤网、管帽、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水泵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基坑外侧地平面,所述水泵输入端连通降水管,输出端连通排水管,所述降水管底部连通集水池,所述降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滤管,所述滤管底部固定连接管帽,所述滤管与管帽中间设有粗滤网,所述搅拌桨固定连接在管帽底部。
[000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排水结构包括滤管、粗滤网和搅拌桨,其中搅拌桨转动形成水流漩涡,加快水泵的抽水的效率,同时搅拌桨阻隔石块等杂物,避免石块
堵塞降水管路,水流通过水泵抽入降水管中,首先通过管帽流入粗滤网,粗滤网过滤水中较大杂质,再通过滤管进一步过滤尺寸较小杂质,最终将过滤后的无杂质水通过排水管排出。本方案采用滤管、粗滤网和搅拌桨配合作用,搅拌桨转动带动集水池内形成水流漩涡,减少水泵抽水阻力,集水池内物质一直处于运动中,避免淤泥在集水池内结块,导致堵塞。
[0008]进一步,限定所述降水管和滤管连接处外侧焊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集水池顶部。
[000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在降水管中段外侧焊接限位板,同时该限位板是固定在集水池顶部,即通过限位板将降水管与集水池固定在一起,通过限位板给降水管水平方向支撑力,避免降水管在运作中移位、损坏。
[0010]进一步,限定所述集水池为正方体形,所述集水池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均为900mm,所述集水池与明沟连通处设置有过滤网。
[001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设置集水池为长、宽、高均为900m的正方体,使得集水池可以收集更多基坑底部的水,在明沟通往集水池的交界处设置过滤网,避免明沟内的较大杂物流入集水池内损坏排水结构。
[0012]进一步,限定所述明沟形状为上宽下窄的倒梯形,所述明沟的最大深度为500mm,所述明沟顶部宽度为500mm,所述明沟底部宽度为400mm,所述每条明沟的底部中间位置最凸出,越往两边高度越低。
[00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由于基坑呈倒梯形,所以设置明沟沿基坑形状,同时明沟的底部不是水平的,设置中间位置最凸出,沿两边高度逐渐降低,该设置加速明沟内的水流向集水池中。
[0014]进一步,限定所述滤管内依次设置细滤网和活性炭滤网。
[00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在滤管内设置双层过滤网,配合滤管外的粗滤网,形成三层过滤,通过粗滤网在降水管外形成第一道阻隔,主要阻隔石块等较大杂质,避免较大杂质进入降水管中卡住,再通过管内的细滤网阻隔小石子等杂质,最终通过活性炭滤网吸附微小杂质,并将过滤后的水通过排水管排出,该设计避免了排水结构在抽水过程中,水中杂质堵塞、损坏排水结构,并且由于排出的水经过三层过滤,排出的水可直接用于其他用途,节能环保。
[0016]进一步,限定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底板和螺栓,所述水泵与安装底板焊接,所述安装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到地面上。
[00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水泵底部焊接安装底板,再通过螺栓将安装底板安装在地面,使得水泵与地面稳固连接,避免水泵工作时晃动,加强水泵的稳固性。
[0018]进一步,限定所述明沟表面均铺设过滤板。
[001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在明沟表面铺设过滤板,过滤掉大部分泥沙,避免过多泥沙流入明沟。
[0020]进一步,限定所述排水管输出端连通排水池,所述排水池表面铺设档板。
[0021]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效果:经过排水结构从集水池中抽出的水通过排水管排入排水池中,由于排入排水池中的水已经经过三层过滤,可以直接用于其他用途,为了避免再次污染,同时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在排水池表面铺设挡板。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A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B处局部放大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的俯视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的滤管8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底部的四周均挖有明沟,所述相邻两条明沟的交界处开设有集水池,所述基坑外部设置有排水池,所述基坑与排水池中间设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降水管、水泵、滤管、滤网、管帽、电机和搅拌桨,所述水泵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安装在基坑外侧地平面,所述水泵输入端连通降水管,输出端连通排水管,所述降水管底部连通集水池,所述降水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滤管,所述滤管底部固定连接管帽,所述滤管与管帽中间设有粗滤网,所述搅拌桨固定连接在管帽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管和滤管连接处外侧焊接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集水池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利于排水结构的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为正方体形,所述集水池的长度、宽度和深度均为9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华谭小飞何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地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