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858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其包括本体、转动座和感应模块:本体设有进水道和出水道;进水道与出水道连通;转动座与本体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转动座上设有第一腔;第一腔的腔壁上设有感应窗;感应模块置于第一腔内,并与转动座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感应模块上设有始终露出感应窗的感应器。该出水装置感应范围可以调节。可以调节。可以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出水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方便使用,有的出水装置上会设置感应器。例如,现有的花洒感应器一般设置在花洒的侧面,使得身高不足的用户无法进行感应。并且感应区域固定不变的无法调节,大多数感应区域位于花洒的正下方,容易导致误感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感应范围可以调节的出水装置。
[0004]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方案一:一种出水装置,其包括本体、转动座和感应模块;本体设有进水道和出水道;所述进水道与所述出水道连通;转动座与所述本体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上设有第一腔;所述第一腔的腔壁上设有感应窗;所述感应窗始终露出所述本体;感应模块置于所述第一腔内,并与所述转动座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所述感应模块上设有始终露出所述感应窗的感应器。
[0006]方案二:基于方案一,所述本体上还设有开口于所述本体外壁的容置腔;所述转动座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与所述本体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且所述感应窗始终露出所述容置腔的开口。
[0007]方案三:基于方案二:所述容置腔开口于所述本体的底壁和侧壁;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本体底壁和/或侧壁的开口适于供所述转动座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
[0008]方案四:基于方案二,所述第一腔设有分别位于感应模块两侧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均位于所述感应模块的转动路线上,以使所述感应模块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时适于顶抵所述第一限位面或第二限位面,并使所述感应器始终露出所述感应窗。
[0009]方案五:基于方案四,所述感应模块部分伸入所述感应窗内;感应窗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位于所述感应模块两侧且平行于第一轴线的限位壁,两所述限位壁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
[0010]方案六:基于方案三,所述容置腔内设有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均位于所述转动座的转动路线上,以使所述转动座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时适于顶抵所述第三限位面或第四限位面,并使所述感应窗始终露出所述本体。
[0011]方案七:基于方案六,所述第三限位面朝向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本体侧壁的开口,所述转动座的底端适于抵靠所述第三限位面;所述第四限位面背离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本体底壁的开口,所述转动座的顶端适于抵靠所述第四限位面。
[0012]方案八:基于方案三,所述出水道的出水端开口于所述本体的底壁;所述容置腔位于所述本体的底壁的开口位于所述出水道出水端开口的外围。
[0013]方案九:基于方案二,还包括两第一弹性圈;所述容置腔或所述转动座二者之一设有两沿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布设的第一凸轴,二者另一设有两分别适于与两所述第一凸轴转动配合的第一轴孔;两所述第一凸轴均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两所述第一弹性圈分别套设于两所述第一凸轴,并顶抵对应所述第一轴孔的孔壁。
[0014]方案十:基于方案一,还包括两第二弹性圈;所述转动座或所述感应模块二者之一设有两沿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布设的第二凸轴,二者另一设有两分别适于与两所述第二凸轴转动配合的第二轴孔;两所述第二凸轴均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延伸方向延伸;两所述第二弹性圈分别套设于两所述第二凸轴,并顶抵对应所述第二轴孔的孔壁。
[0015]方案十一:基于方案一,还设有装设于所述本体的水路切换模块和控制器;所述出水道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或信号连接,并适于在感应到物体靠近时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指令;所述控制器适于接收所述感应器发送的指令,以控制所述水路切换模块切换所述进水道与各所述出水道的连通关系。
[0016]方案十二:基于方案十一,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在连续接收到所述感应器发送的至少两次指令后控制所述水路切换模块切换进水道与各所述出水道的连通关系。
[0017]方案十三:基于方案十一,所述感应模块至少设有两个,所述转动座的数量与所述容置腔适配;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到全部所述感应器发送的指令后控制所述水路切换模块切换进水道与各所述出水道的连通关系。
[0018]方案十四:基于方案十一,所述本体包括进水组件、壳体和面盖组件;所述壳体一端与所述面盖组件固接;各所述出水道设于所述面盖组件上;所述进水组件装设于所述壳体背离所述面盖组件的一端,并设有所述进水道。
[0019]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方案一:转动座与本体绕第一轴线转动连接,使得转动座能够相对本体转动,以调节转动座上感应窗的朝向和位置。感应模块置于转动座的第一腔内,并与转动座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使得感应模块能够相对转动座转动,以调节感应器的朝向和位置。本方案通过转动转动座和/或感应模块都能够调节感应器的感应区域,且二者转动范围的配合使得感应器感应区域的调节方式更多样、可调节的范围更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使用需求对感应器的感应范围进行调整。由于感应器始终露出感应窗,使得在转动转动座和/或感应模块时,感应器始终能够感应到外界的物体。
[0021]2、方案二:容置腔开口于本体的外壁,使得感应窗可以露出本体。并且,由于转动座置于容置腔内,当用户不希望转动座凸出本体外壁时,可以在小角度范围内调节,使得转动座不露出容置腔外,满足用户对出水装置外观的需求。
[0022]3、方案三:容置腔开口于本体的底壁和侧壁,使得感应器朝向本体底壁方向和朝向侧壁方向时都可以露出本体,使得感应器在调节感应区域时,能够调节的范围更广。并且,容置腔位于本体底壁和/或侧壁的开口适于供转动座绕第一轴线转动时至少部分伸出容置腔,使得转动范围不局限于容置腔内,能够调节的范围更广。
[0023]4、方案四:感应模块绕第二轴线转动时,适于顶抵第一限位面或第二限位面,通过
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配合限制感应模块的转动范围,以使感应模块在转动的过程中感应器始终露出感应窗,避免感应器无法感应外界的物体。
[0024]5、方案六:转动座绕第一轴线转动时,适于顶抵第三限位面或第四限位面,通过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限制转动座的转动范围,以使转动座在转动的过程中感应窗始终露出容置腔的开口,避免感应器无法感应外界的物体。
[0025]6、方案八:容置腔位于本体底壁的开口位于出水道出水端开口的外围,方便用户感应,且避免感应时手碰到水流产生飞溅。
[0026]7、方案九:转动座和本体通过第一凸轴和第一轴孔的转动配合,使得转动座能够相对本体绕第一轴线转动,设置第一弹性圈套设于第一凸轴上并顶抵第一轴孔的孔壁,增加摩擦力,使得转动座转动后能够更稳定的停在需求的位置。
[0027]8、方案十:感应模块和转动座通过第二凸轴和第二轴孔的转动配合,使得感应模块能够相对转动座绕第二轴线转动,设置第二弹性圈套设于第二凸轴上并顶抵第二轴孔的孔壁,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其设有进水道(104)和出水道;所述进水道(104)与所述出水道连通;转动座(2),其与所述本体(1)绕第一轴线(A)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2)上设有第一腔(21);所述第一腔的腔壁上设有感应窗(22);所述感应窗(22)始终露出所述本体(1);感应模块(3),其置于所述第一腔(21)内,并与所述转动座(2)绕第二轴线转动连接;所述感应模块(3)上设有始终露出所述感应窗(22)的感应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上还设有开口于所述本体(1)外壁的容置腔(11);所述转动座(2)置于所述容置腔(11)内与所述本体(1)绕第一轴线(A)转动连接,且所述感应窗(22)始终露出所述容置腔(11)的开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1)开口于所述本体(1)的底壁和侧壁;所述容置腔(11)位于所述本体(1)底壁和/或侧壁的开口适于供所述转动座(2)绕所述第一轴线(A)转动时至少部分伸出所述容置腔(1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21)设有分别位于感应模块(3)两侧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均位于所述感应模块(3)的转动路线上,以使所述感应模块(3)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时适于顶抵所述第一限位面或第二限位面,并使所述感应器始终露出所述感应窗(2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3)部分伸入所述感应窗(22)内;感应窗(22)的内壁上形成有两位于所述感应模块(3)两侧且平行于第一轴线(A)的限位壁,两所述限位壁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1)内设有第三限位面(111)和第四限位面(112);所述第三限位面(111)和第四限位面(112)均位于所述转动座(2)的转动路线上,以使所述转动座(2)绕所述第一轴线(A)转动时适于顶抵所述第三限位面(111)或第四限位面(112),并使所述感应窗(22)始终露出所述本体(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面(111)朝向所述容置腔(11)位于所述本体(1)侧壁的开口,所述转动座(2)的底端适于抵靠所述第三限位面(111);所述第四限位面(112)背离所述容置腔(11)位于所述本体(1)底壁的开口,所述转动座(2)的顶端适于抵靠所述第四限位面(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张勇辉陈志伟梁泮生邓小清刘启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