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贯流风道及其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56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贯流风道及其空调器,所述贯流风道用于引导所述贯流风道内的贯流风机的出风风向,所述贯流风道包括:蜗喉导流壁,所述蜗喉导流壁向远离贯流风机一侧弯曲形成导流结构;蜗舌导流壁,所述蜗舌导流壁包括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其中,所述第一迎风面的进风一侧至出风一侧之间存在一凸边,所述凸边存在一点到贯流风机的轴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迎风面到贯流风机的轴线的距离中最短的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风轮的叶片与气流发生干涉问题,提高了出风量降低了噪音,相比现有的蜗舌,韧性更佳,且不易折断,大大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贯流风道及其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风道
,尤其涉及一种贯流风道及其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空调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又包括换热器和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与空调室内机的壳体之间形成风道。
[0003]风道是空调通风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合理风道才能有一定的出风量。一般说,通风系统的风道大致可分室内空气循环风道和室外空气冷却风道。风道由塑料板、薄钢板或薄铝板等制作构成。贯流风机通常包括壳体和风轮,风轮位于壳体中。壳体包括外壳主体和蜗舌,外壳主体具有进风口和蜗壳风道,蜗舌位于蜗壳风道中。空调运行时,气流进入外壳体,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之后在贯流风机的作用下,沿着蜗壳风道排出。
[0004]现有的贯流风机内部的贯流风道中,所述蜗舌端部通常会倾斜或设置有缺口,以用于减少蜗舌处气流的回流现象,但是这样的结构由于降低了其厚度,易导致蜗舌端部折断或损坏,损坏后的蜗舌处依然存在气流回流的现象,使得风轮的叶片与气流发生干涉作用,影响出风量且产生较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贯流风道及其空调器。可解决风轮的叶片与气流发生干涉问题,提高了出风量降低了噪音,相比现有的蜗舌,韧性更佳,且不易折断,大大延长空调的使用寿命,提升了用户体验。
[0006]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贯流风道,所述贯流风道用于引导所述贯流风道内的贯流风机的出风风向,所述贯流风道包括:蜗喉导流壁,所述蜗喉导流壁向远离贯流风机一侧弯曲形成导流结构;蜗舌导流壁,所述蜗舌导流壁包括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所述第一迎风面为蜗舌导流壁与贯流风机相对一侧的侧壁,所述第二迎风面为蜗舌导流壁与蜗喉导流壁相对一侧的侧壁;其中,所述第一迎风面的进风一侧至出风一侧之间存在一凸边,所述凸边存在一点到贯流风机的轴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迎风面到贯流风机的轴线的距离中最短的距离。
[000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蜗舌导流壁的第一迎风面上增加了凸边,提升了蜗舌的厚度,同时具备原先蜗舌的倾斜效果,控制通风口的导风效果,大大提高蜗舌的强度,同时保留了导风时的光滑降噪结构。
[0009]进一步地,所述贯流风机的轴线到第一迎风面的进风一侧距离小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线到第一迎风面的出风一侧距离。
[001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降低贯流风机吹出的风从第一迎风面回流至进风一侧的概率。
[0011]进一步地,设所述贯流风机的轴线上一点为点O,则点O到所述第一迎风面出风一
侧的距离为ON1,线段ON1与贯流风机的边缘相交,交点为M1;点O到所述凸边的距离为ON2,线段ON2与贯流风机的边缘相交,交点为M2;点O到所述第一迎风面进风一侧的距离为ON3,线段ON3与贯流风机的边缘相交,交点为M3,则M2N2<M3N3<M1N1。
[001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所述凸边两侧均为倾斜曲面,具备导风效果,且增强了自身的强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迎风面与第二迎风面之间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向第二迎风面作切线,所述第二迎风面上存在凹陷于切线的弧形凹槽。
[001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弧形凹槽降低出风口处的风与第二迎风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噪音,且弧形凹槽光滑,起到导风作用。
[0015]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凹槽内到凸起与第二迎风面的切线的距离不超过20mm。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避免产生凹陷过多形成风挡结构,从而加大噪音的产生。
[0017]进一步的,所述蜗喉导流壁远离蜗舌导流壁一端设置有蜗喉端板,所述蜗喉端板端部设置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越向蜗喉导流壁端部,则距离贯流风机的距离越远。
[001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从进风口进入的风更好的进入贯流风机,并顺着蜗喉导流壁流向出风口,提高进风量。
[0019]进一步地,所述蜗喉端板与贯流风机之间形成第一贯流风道,所述第一迎风面与贯流风机之间形成第二贯流风道,所述第一贯流风道的最窄距离小于第二贯流风道的最窄距离。
[002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适配贯流风机的叶轮方向。
[0021]进一步地,所述蜗喉导流壁靠近蜗舌导流壁一端与蜗舌导流壁的第二迎风面之间形成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宽度小于蜗喉端板至第一迎风面之间的距离。
[00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以使第一贯流风道的气流与第二贯流风道的气流从出风口中排出,使贯流风道能够更顺畅出风。
[0023]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中空形成有贯流风道。
[00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使气流在蜗舌导流壁处回流的范围减小,降低出风气流的波动,从而减小气流回流产生的噪声,使贯流风道能够更顺畅出风。
[0025]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内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位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口处,所述蜗喉导流壁远离蜗舌导流壁一端设置有蜗喉端板,所述蜗喉端板与贯流风机之间的第一贯流风道连通进风口,所述第一迎风面与贯流风机之间的第二贯流风道连通出风口。
[002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有利于蜗舌导流壁和蜗喉导流壁引导出风,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
[0027]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贯流风道及其空调器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8]1.通过在蜗舌导流壁的第一迎风面设置凸边,可提高蜗舌自身的厚度及强度,有效延长蜗舌的使用寿命;
[0029]2.通过凸边的设置,使得第一迎风面的凸边两侧到贯流风机的距离大于凸边到贯流风机的距离,减少气流回流的风险;
[0030]3.保留了现有的蜗舌具备的导风效果,兼备低噪音大风量优点;
[0031]4.通过在蜗舌导流壁的第二迎风面设置弧形凹槽,减少凸起后面的第二迎风面与气流的摩擦力,降低噪音的同时,满足大风量导风需求。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局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中蜗舌导流壁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图1的蜗喉端板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贯流风机;2、蜗喉导流壁;21、蜗喉端板;211、倾斜面;3、蜗舌导流壁;31、第一迎风面;311、凸边;32、第二迎风面;321、弧形凹槽;33、凸起;4、空调室内机;41、前壳体;42、后壳体;5、换热器;6、进风口;7、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道用于引导所述贯流风道内的贯流风机的出风风向,所述贯流风道包括:蜗喉导流壁,所述蜗喉导流壁向远离贯流风机一侧弯曲形成导流结构;蜗舌导流壁,所述蜗舌导流壁包括第一迎风面和第二迎风面;其中,所述第一迎风面的进风一侧至出风一侧之间存在一凸边,所述凸边存在一点到贯流风机的轴线的距离为所述第一迎风面到贯流风机的轴线的距离中最短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线到第一迎风面的进风一侧距离小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线到第一迎风面的出风一侧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设所述贯流风机的轴线上一点为点O,则点O到所述第一迎风面出风一侧的距离为ON1,线段ON1与贯流风机的边缘相交,交点为M1;点O到所述凸边的距离为ON2,线段ON2与贯流风机的边缘相交,交点为M2;点O到所述第一迎风面进风一侧的距离为ON3,线段ON3与贯流风机的边缘相交,交点为M3,则M2N2<M3N3<M1N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贯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迎风面与第二迎风面之间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向第二迎风面作切线,所述第二迎风面上存在凹陷于切线的弧形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贯流风道,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平黄愉太林勇进吴雪良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