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505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涉及照明灯具技术领域,包括LED照明灯、充电管理模块、恒流放电模块、智能控制模块、蓄电池及其保护模块和LED照明灯,充电器管理模块包括二极管D1、开关J1、蓄电池组GB、开关K1、电阻R1、电阻RV1以及熔断器FU1,二极管D1与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开关J1与二极管D1电连接,开关K1与开关J1串联,开关K1与熔断器FU1电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外接电源也可正常照明,同时能自动开关LED照明灯。同时能自动开关LED照明灯。同时能自动开关LED照明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


[0001]本技术属于照明灯具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

技术介绍

[0002]LED灯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到支架上,然后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的LED灯需要通过开关控制灯的亮灭,而在在漆黑的环境下,较难寻找到LED灯的开关,导致LED灯的开启较为困难,同时,传统的LED灯需要外接电源开启。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以解决现在的ZZ的问题。
[0006]本技术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7]一种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包括LED照明灯、充电管理模块、恒流放电模块、智能控制模块、蓄电池及其保护模块和LED照明灯,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二极管D1、开关J1、蓄电池组GB、开关K1、电阻R1、电阻RV1以及熔断器FU1,所述二极管D1与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所述开关J1与二极管D1电连接,所述开关K1与开关J1串联,所述开关K1与熔断器FU1电连接,所述熔断器FU1与蓄电池组GB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组GB与太阳能充电板,所述开关K1与电阻R1电连接,所述电阻R1与电阻RV1电连接,所述电阻RV1与蓄电池组GB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人体感应器、WiFi无线通信模块、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容器C5、电容器C6、电容器C7、电容器C8、电容器C9、电容器C10、电容器C11,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2与电阻R26电连接,所述电阻R26与电容器C10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10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电阻R25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3、4之间连接,且所述电阻R25与电阻R26并联,所述电阻R24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5、6之间连接,且所述电阻R24与电容器C11并联,所述电容器C11与电容器C10并联,所述电容器C11与LED照明灯电串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7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8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9与电阻R16电连接,所述电阻R16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电阻R16与电阻R17电连接,所述电阻R17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0与电阻R19电连接,所述电阻R19与电阻R17并联,且所述电阻R19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1与LED照明灯串联,所述电阻R21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2、
1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7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2、1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7与电阻R21并联,所述电容器C7、电阻R21与电阻R20串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4与电容器C6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6与电阻R20串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4与电阻R18、电容器C5电连接,所述电阻R18与电容器C5并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4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电阻R22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5、16之间电连接,所述电阻R22与电容器C8并联,所述电阻R22与电容器C6电连接,所述电阻R22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4电连接,所述电阻R22、电容器C8与电阻R23串联,所述电阻R23与电容器C9串联,所述电容器C9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开关K1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26通过NPN晶体管与二极管D7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与开关K1电连接,所述电阻RV1与二极管D6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与开关J1电连接,所述开关J1与开关K1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蓄电池及其保护模块包括电容器C1、电容器C2、电容器C4、电阻RV3、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二极管ZD1,所述电阻RV1与电容器C1并联,所述电容器C1与电阻RV3并联,所述电阻RV3与二极管ZD1串联,所述电阻RV3、二极管ZD1与电容器C2并联,所述电阻R5、R6与电容器C1电连接,所述电阻R5、R6均并联有星三角,所述电阻R5与电阻R7电连接,所述电阻R6与电阻R8电连接,所诉电阻R7通过NPN晶体管与电阻R10电连接,所述电阻R10与电阻R9电连接,所述电阻R8通过NPN晶体管与电阻R11、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所述电阻R11与电阻R9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电容器C4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4与智能控制模块电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恒流放电模块包括LM317、电阻RV2、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继电器J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以及电容器C3,所述电阻R2与电阻RV3电连接,所述电阻R2与开关J1电连接,所述LM317与电阻R2电连接,所述LM317与电阻RV2电连接,所述LM317与电阻R3电连接,所述电阻R3与电容器C串联,所述电阻R3与电阻R4电连接,所述电阻R4与二极管ZD1电连接,所述电阻R4与电容器C4电连接,所述LM317与二极管D2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与中继器J1并联,所述中继器J1与二极管D3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电阻R12电连接,所述电阻R12、二极管D3与二极管D2电连接,所述电阻R12与电阻14电连接,所述电阻R14与二极管D5电连接,且二极管D5与电阻R14之间电连接有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4与中继器J1电连接,所述电阻R13通过NPN晶体管与二极管D4电连接,所述电阻R13与电阻R11电连接,NPN晶体管与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太阳能充电板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充电管理模块将太阳能转换的电能给蓄电池充电,当蓄电池充满后,切断充电电路;蓄电池及其保护模块为LED照明灯提供电能,并具有蓄电池过压,欠压,过流等保护功能,恒流放电模块为LED照明灯提供恒定的工作电流;人体感应器能够在亮度很低且感应到有人经过时,点亮LED照明灯;WiFi无线通信模块则能通过无线控制灯具的任意亮灭;智能控制模块控制各个功能模块工作状态,以实现无需外接电源也可正常照明,同时能自动开关LED照明灯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应型光伏充电式LED照明灯,其特征在于:包括LED照明灯、充电管理模块、恒流放电模块、智能控制模块、蓄电池及其保护模块和LED照明灯,所述充电管理模块包括二极管D1、开关J1、蓄电池组GB、开关K1、电阻R1、电阻RV1以及熔断器FU1,所述二极管D1与太阳能充电板电连接,所述开关J1与二极管D1电连接,所述开关K1与开关J1串联,所述开关K1与熔断器FU1电连接,所述熔断器FU1与蓄电池组GB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组GB与太阳能充电板,所述开关K1与电阻R1电连接,所述电阻R1与电阻RV1电连接,所述电阻RV1与蓄电池组GB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包括人体感应器、WiFi无线通信模块、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容器C5、电容器C6、电容器C7、电容器C8、电容器C9、电容器C10、电容器C11,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2与电阻R26电连接,所述电阻R26与电容器C10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10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电阻R25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3、4之间连接,且所述电阻R25与电阻R26并联,所述电阻R24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5、6之间连接,且所述电阻R24与电容器C11并联,所述电容器C11与电容器C10并联,所述电容器C11与LED照明灯电串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7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8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9与电阻R16电连接,所述电阻R16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电阻R16与电阻R17电连接,所述电阻R17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0与电阻R19电连接,所述电阻R19与电阻R17并联,且所述电阻R19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1与LED照明灯串联,所述电阻R21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2、1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7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2、13之间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7与电阻R21并联,所述电容器C7、电阻R21与电阻R20串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4与电容器C6电连接,所述电容器C6与电阻R20串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4与电阻R18、电容器C5电连接,所述电阻R18与电容器C5并联,所述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4与LED照明灯电连接,所述电阻R22与智能控制模块的引脚15、16之间电连接,所述电阻R22与电容器C8并联,所述电阻R22与电容器C6电连接,所述电阻R22与智能控制模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毅彪刘秀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彪电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