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355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储液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包括:储液罐罐体,储液罐罐体的内腔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换热管;排水管和进水管分别与换热管两端的连接管固定连接,排水管和进水管的表面均开设有与多个连接管正对应的连通孔;旋转式调节内管的侧面沿竖直方向由上而下开设有多个水平长度依次增大的配合腰孔;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储液罐罐体内腔沿竖向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换热管,当储液罐罐体内液位较低时,通过转动旋转式调节内管控制配合腰孔与换热管之间的通断,可确保仅位于储液罐罐体底部的换热管内部有冷水流通,从而有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效避免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液罐
,具体为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储液罐用于储存液体材料,其罐体采用立式或卧式单层或双层结构,并根据用户要求保温材料充填。
[0003]现有技术中,为对罐体内部的液体进行快速降温,通常在罐体内部额外加装换热管,并连通外界冷水管路。
[0004]但目前,储液罐内部的换热管进行降温换热时,冷水流通整个换热管道,在储液罐内液体液位较低的情况下,换热管的部分区域裸露在液体上方无法与液体接触,导致大量能源浪费。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换热管内部流通冷水时,部分区域裸露在低液位的液体上方,导致大量能源浪费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包括:储液罐罐体,所述储液罐罐体的内腔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罐体(1),所述储液罐罐体(1)的内腔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换热管(2),所述换热管(2)的两端均贯穿储液罐罐体(1)的内壁并延伸至储液罐罐体(1)外侧,所述换热管(2)的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管(3);排水管(4)和进水管(5),所述排水管(4)和进水管(5)均竖直设置于储液罐罐体(1)的外侧,所述排水管(4)和进水管(5)分别与换热管(2)两端的连接管(3)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管(4)和进水管(5)的表面均开设有与多个连接管(3)正对应的连通孔(6);及旋转式调节内管(7),所述旋转式调节内管(7)转动安装于进水管(5)的内腔并与之内壁贴合,所述旋转式调节内管(7)的侧面沿竖直方向由上而下开设有多个水平长度依次增大的配合腰孔(8),多个所述配合腰孔(8)分别与多个连通孔(6)正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调节内管(7)的上端封口设置,所述旋转式调节内管(7)的上端延伸至进水管(5)的上方,所述旋转式调节内管(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旋转式调节内管(7)转动的旋钮(9),所述旋钮(9)的侧面开设有摩擦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9)与旋转式调节内管(7)的连接处固定套接有限位环(10),所述旋钮(9)靠近旋转式调节内管(7)的一端外侧活动套接有防脱环(11),所述防脱环(11)覆盖在限位环(10)外侧并通过螺纹与进水管(5)的上端固定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储液罐集成于一体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的两端外侧均固定套接有螺纹凸台(12),所述螺纹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素琴陈培毅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