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28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包括护肘带、护套和肌肉限位凸起,护肘带绕接固定,肌肉限位凸起的截面呈梯形状或弧形状,且梯形的短边或弧形的圆边朝向外,使护套固定在手肘上时肌肉限位凸起锁止肌肉的发力空间。将肌肉限位凸起卡止在肌肉之间,通过限制肌肉运动范围,阻断受伤肌腱发力的路径来降低病变处的劳损程度,帮助恢复期形成保护;设置固定带,方便按摩运动套快速安装,紧固定位。紧固定位。紧固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

技术介绍

[0002]网球肘,学名肱骨外上髁炎,因早期发现网球运动员多发,故被称之为网球肘。网球肘属于常见病,手腕部长期、反复发力者属于该病症的易发人群,如:厨师、木工、瓦工、车工和网球运动员等。其主要症状为肘部外侧阵痛,疼痛呈持续渐进性发展,在拧衣服、扫地、端壶倒水等需要肘部转动发力动作时,痛感加剧,进而导致前臂无力,握力减弱,甚至无法抓紧掌中物品,而休息时肘部肌肉放松则会感到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部分为外侧压痛,以肱骨外上髁处的痛感最为明显,前臂伸肌群紧张试验阳性,伸肌群抗阻试验阳性。网球肘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其本质为局部肌腱组织退行性变,一般由外伤或劳损引发。其局部的病理变化是一种无菌性炎症。长时间累积会伴生组织粘连、肉芽增生、出血、钙化、纤维化和疤痕等问题。现有治疗技术中,常用方式为口服消炎止痛药、理疗或用药物做穴位封闭治疗,但效果不是很理想,且远期效果不乐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包括护肘带、护套和肌肉限位凸起,护肘带绕接固定,肌肉限位凸起的截面呈梯形状或弧形状,且梯形的短边或弧形的圆边朝向外,使护套固定在手肘上时肌肉限位凸起锁止肌肉的发力空间。
[0004]优选的,护肘带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间隔分布且围合护套,相邻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之间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
[0005]优选的,加固部件由设置于护套外侧壁上的扣带以及子扣和母扣组成,母扣沿护套外侧壁等间距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扣带的头部固接于护套外侧壁上,尾部设置有若干个与母扣相配合的子扣,通过设置若干个子扣和母扣,当患者的手臂过粗或过细时,可通过不同距离的子扣与母扣来调节护肘带的松紧,适用于手臂粗细不一致的各类患者。
[0006]优选的,护套沿轴向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磁性连接层,磁性连接层设置有磁铁,通过佩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护肘带将受伤部位均贴合固定住,而护套之间的磁性连接层可相互吸引,固定相邻护肘带,增大使用面积。
[0007]优选的,护套内侧壁上设置有硬质棉层,使患者的肘部保持透气与干爽。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肌肉限位凸起卡入肌肉之间,通过限制肌肉运动范围,阻断受伤肌腱发力的路径来降低病变处的劳损程度,帮助恢复期形成保护;设置固定带,方便运动套快速安装,紧固定位。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论述,显然,在结合附图进行描述的技术方案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的护套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的绕接状态示意图。
[0014]图中:1

护肘带、2

护套、21

肌肉限位凸起、3

扣带、31

子扣、32

母扣、4

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需要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在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
[001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包括护肘带1、护套2和肌肉限位凸起21。护肘带1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间隔分布且围合护套2,相邻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之间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加固部件由设置于护套2外侧壁上的扣带3以及子扣31和母扣32组成,母扣32沿护套2外侧壁等间距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扣带3的头部固接于护套2外侧壁上,尾部设置有若干个与母扣32相配合的子扣31,通过设置若干个子扣31和母扣32,当患者的手臂过粗或过细时,可通过不同距离的子扣31与母扣32来调节护肘带1的松紧,适用于手臂粗细不一致的各类患者。
[0017]肌肉限位凸起21的截面呈梯形状或弧形状,且梯形的短边或弧形的圆边朝向外,本实施例中展示截面呈弧形状的定位凸起,通过将定位凸起设置为弧形状,可以使护套2固定在手肘上时在靠近的过程中精确地配合在肌肉之间,起到准确的肌肉限位作用,锁止肌肉的发力空间,避免肌肉发力以减轻病症程度。
[0018]护套2沿轴向的两端面分别设置有磁性相反的磁性连接层,如磁铁4,当患者的受伤部位区域较大时,可通过佩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护肘带1将受伤部位均贴合固定住,而护套2之间的磁性连接层可相互吸引,将相邻护肘带1之间固定住,增大使用面积,使受伤部位得到稳定有效的治疗。
[0019]护套2内侧壁上设置有硬质棉层,硬质棉层具有坚固、防潮、透气性强等特点,通过在护套2内侧壁设置硬质棉层,可以使患者的肘部保持透气与干爽,避免受伤部位因不透气而出现湿疹等皮肤问题。
[0020]测量使用者的手臂肌肉形状后根据使用者的肌肉间将对位置对肌肉限位凸起21进行定形,保证肌肉限位凸起21在佩戴后完全卡合在使用者小臂部的肌肉间隙,限制肌肉收缩、扭转发力。
[0021]当使用者欲将本设计固定于肘部处时,首先将保护部的凸起面朝向欲抵压保护肘部的位置、或邻近欲保护肘部处的手部位置,再利用护肘带1环绕于手部处后于其一端穿设
该扣环,直到护肘带1与保护部及护垫紧贴人体手部处,而后再将护肘带1反向环设于手部处,同时拉扯该扣环,且因护套2为柔性材质,使护套2形成弯曲筒状,使护肘带1与保护部及护垫更紧贴抵压该手部处,并软性凸部更有效抵压于手臂部;当上述动作完成后,再利用护肘带1一端的固定部与该护肘带1一预定位置相互接合固定。
[002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进行限定,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肘带(1)、护套(2)和肌肉限位凸起(21),护肘带(1)绕接固定,肌肉限位凸起(21)的截面呈梯形状或弧形状,且梯形的短边或弧形的圆边朝向外,使护套(2)固定在手肘上时肌肉限位凸起(21)锁止肌肉的发力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其特征在于:护肘带(1)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间隔分布且围合护套(2),相邻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之间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肘护臂髁炎运动套,其特征在于:加固部件由设置于护套(2)外侧壁上的扣带(3)以及子扣(31)和母扣(32)组成,母扣(32)沿护套(2)外侧壁等间距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扣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维锋徐少南徐建杰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市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慈溪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