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和电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815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8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和电动床。该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包括:震动部,驱动连接电动床的床垫,用于给所述床垫的震动按摩提供驱动力;第一安装部,套设在所述震动部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震动部的下方;第二安装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方;悬浮减震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安装部悬浮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方;其中,所述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与电动床的床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床板受到震动器的影响出现共震,影响床体结构的正常运行,对床体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和电动床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按摩床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和电动床。

技术介绍

[0002]按摩电动床被设计用于为用户提供震动按摩,从而使用户达到放松身心,缓解疲劳的效果;为了实现按摩功能,按摩电动床中常设有震动器,而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对按摩电动床的使用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0003]相关技术中,应用于电动床上的震动器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安装:震动器直接设置在床板上,透过床板上的开口对床垫进行震动,从而对人体进行按摩。
[0004]但是,在电动床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在震动器带动床垫震动按摩时,由于床板与震动器之间存在直接接触,因此床板会受到震动器的影响出现共震,影响床体结构的正常运行,对床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床板受到震动器的影响出现共震,影响床体结构的正常运行,对床体造成损伤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该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包括:震动部,驱动连接电动床的床垫,用于给所述床垫的震动按摩提供驱动力;第一安装部,套设在所述震动部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震动部的下方;第二安装部,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下方;悬浮减震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安装部悬浮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方;其中,所述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与电动床的床体连接。
[000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由于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设置有悬浮减震部,因此能够将第一安装部悬浮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上方,从而能够将震动部悬浮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上方。当震动部带动床垫震动为用户提供按摩服务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震动部与床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幅减弱震动部传递至床体的震动,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床体共震对床体造成的损伤。
[0007]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悬浮减震部包括:第一减震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一侧;第二减震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侧;其中,当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配合安装时,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减震部之间产生向上的悬浮力,以使所述第一安装部悬浮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上方。
[000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安装部靠近第二安装部的一侧设置第一减震部,在第二安装部靠近第一安装部的一侧设置第二减震部,能够利用第一减震部与第二减震部之间产生的向上的悬浮力,将第一安装部悬浮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上方。
[0009]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减震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减震部包
括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件一侧的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件一侧的磁极相同。
[001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由于第一磁性件靠近第二磁性件一侧的磁极与第二磁性件靠近第一磁性件一侧的磁极相同,因此能够利用磁体同级相斥的原理,在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向上的悬浮力,使得第一安装件悬浮在第二安装件的上方。
[001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震动部包括:震动板,连接所述床垫;震动卡接件,设置在所述震动板远离所述床垫的一侧,且朝着远离震动板的方向延伸;震动卡接位,设置在所述震动卡接件远离所述震动板的一侧;震动器,卡设于所述震动卡接位。
[001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震动板远离床垫的一侧设置震动卡接件,并且在震动卡接件远离震动板的一侧设置震动卡接位,能够通过震动卡接位将震动器固定卡设在震动板的一侧。当震动器震动时,能够通过震动卡接件将震动传递至震动板,进而能够通过震动板将震动传递至床垫,实现电动床的震动按摩功能。
[0013]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件,内部设置有第一安装空间;第一减震安装部,布设在所述第一安装件的周侧,且朝着远离所述第一安装件的方向延伸;第一减震安装槽,开设于第一减震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二减震部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减震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减震安装槽内。
[0014]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安装件周侧布设第一减震安装部,能够通过第一减震安装部将第一减震部设置在第一安装件周侧。通过将第一减震安装槽开设在第一减震安装部靠近第二减震部的一侧,能够避免第一减震安装槽位置设置不合理导致第一减震部与第二减震部之间的悬浮力变小,降低悬浮减震部的减震效果的问题。
[0015]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部还包括:减震缓冲部,设置在所述震动部的下方,包裹所述震动部;其中,所述震动部通过所述减震缓冲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内。
[0016]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震动部的下方设置包裹震动部的减震缓冲部,能够减弱震动部传递至第一安装件处的震动,对震动部进行初步减震,减小悬浮减震部处的减震负担。
[0017]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减震缓冲部为多孔海绵。
[0018]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减震缓冲部设置为多孔海绵,使得减震缓冲部能够在减弱震动部传递至第一安装件处的震动同时,起到隔音和降噪的作用,避免震动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影响用户的按摩体验舒适度。此外,多孔海绵能够震动器的散热效果,避免由于减震缓冲件包裹震动部引起的震动器散热差的问题。
[0019]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安装件底部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0020]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在第一安装件的底部开设多个散热孔,能够进一步提高震动器的散热效果,避免出现震动器过热出现故障失效的问题。
[0021]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安装件,内部设置有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减震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件的内壁,且朝着靠近所述第二安装空间的方向延伸;第二减震安装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减震安装部靠近所述第一减震部的一侧,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减震部。
[0022]采用该技术方案后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与第二安装件内壁连接的第二减
震安装部,并且在第二减震安装部靠近第一减震部的一侧开设第二减震槽,能够将第二减震部安装在第二安装空间内,与第一减震部配合产生悬浮力。
[0023]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动床。该电动床包括:如前所述任意一种的电动床震动器安装结构,所述电动床震动器安装结构包括震动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悬浮减震部;床垫,设置在所述震动部的上方,连接所述减震部;床体,所述电动床震动器安装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固定连接所述床体。
[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上述各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优点或有益效果:
[0025](1)由于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之间设置有悬浮减震部,因此能够将第一安装部悬浮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上方,从而能够将震动部悬浮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的上方。当震动部带动床垫震动为用户提供按摩服务时,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减少震动部与床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大幅减弱震动部传递至床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包括:震动部(10),驱动连接电动床的床垫,用于给所述床垫的震动按摩提供驱动力;第一安装部(20),套设在所述震动部(10)的外侧,且位于所述震动部(10)的下方;第二安装部(30),套设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0)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0)的下方;悬浮减震部(4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0)与所述第二安装部(30)之间,以使所述第一安装部(20)悬浮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30)的上方;其中,所述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100)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30)与电动床的床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减震部(40)包括:第一减震部(4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20)靠近所述第二安装部(30)的一侧;第二减震部(42),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30)靠近所述第一安装部(20)的一侧;其中,当所述第一安装部(20)所述第二安装部(30)配合安装时,所述第一减震部(41)与所述第二减震部(42)之间产生向上的悬浮力,以使所述第一安装部(20)悬浮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部(30)的上方。3.根据所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4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减震部(42)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性件,其中,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二磁性件一侧的磁极与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第一磁性件一侧的磁极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床震动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部(10)包括:震动板(11),连接所述床垫;震动卡接件(12),设置在所述震动板(11)远离所述床垫的一侧,且朝着远离震动板(11)的方向延伸;震动卡接位(13),设置在所述震动卡接件(12)远离所述震动板(11)的一侧;震动器(14),卡设于所述震动卡接位(1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乐宏杨桂兵
申请(专利权)人: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