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京鑫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7921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属于城市洪涝防治技术领域。包括:挡水门,所述挡水门为中空结构,所述挡水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格栅,所述挡水门的迎水面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水格栅,所述挡水门的背水面底部设置有第三进水格栅;浮箱,所述浮箱为中空结构,所述浮箱的顶面与所述挡水门的下端连接,形成倒置“T”型结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在进口坡道的下端;所述浮箱和所述挡水门均位于所述蓄水池内;所述进口坡道设置有门槽,所述门槽与所述挡水门滑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蓄水池产生浮力,实现了地下车库挡水门的自动升降,无需其他能源驱动。无需其他能源驱动。无需其他能源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洪涝防治
,具体为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私家车的数量与日俱增,为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大量的地下车库被规划建设。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下,我国极端天气易发频发,特别是极端暴雨引发的城市洪涝,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地下车库因其处于地面以下,更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威胁区,已经有诸多地下车库在洪涝中出现洪水倒灌与蓄滞导致车辆泡水甚至人员溺亡的情况。
[0003]目前地下车库防止雨水倒灌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在洪涝可能发生时,在地下车库的入口处堆放防洪沙袋,这样的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需要大量空间储备沙袋;二是在地下车库进口处安装固定式挡水门,但其安装复杂,且阻水效果有限。此外,暴雨与洪涝的发生过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而上述两种挡水方式都依赖于人力操作,难免会因监管不力出现启动滞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包括:
[0006]挡水门,所述挡水门为中空结构,所述挡水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格栅,所述挡水门的迎水面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格栅,所述挡水门的背水面下端设置有第三进水格栅;
[0007]浮箱,所述浮箱为中空结构,所述浮箱的顶面与所述挡水门的底端连接,形成倒置“T”型结构;
[0008]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在进口坡道的下端;所述浮箱和所述挡水门均位于所述蓄水池内;
[0009]所述进口坡道设置有门槽,所述门槽与所述挡水门滑动连接。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顶部保护板,所述顶部保护板与所述挡水门的顶部连接;所述顶部保护板靠近车库外侧设置有若干合页,用于将所述顶部保护板固定于地面;所述顶部保护板内侧设置有第一磁吸条,所述第一磁吸条与固定于地面的第二磁吸条吸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顶部保护板为带有空洞的轻质平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门槽与地面垂直设置;所述门槽的两端相对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挡水门的两侧相互配合,使得所述挡水门沿竖直方向滑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两侧设置有若干螺栓,所述门槽内侧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螺栓与螺栓孔相互配合,将导轨固定在门槽内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门槽的上端设置有橡胶止水,以避免挡水门升起后,防止洪水从门槽的两侧进入蓄水池。
[0015]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地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蓄水池的底部最低处设置有淤泥槽;所述淤泥槽中设置有排水排沙管,所述排水排沙管设置有排水排沙管阀,所述排水排沙管阀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挡水门与所述浮箱为一体化设置,采用工程塑料制成。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设置于地下车库的进口门槽处,平时下沉于地下车库的进口坡道下方,避免影响车辆的通行;通过利用蓄水池产生浮力,实现了地下车库挡水门的自动升降,无需其他能源驱动;设置有导轨减小挡水门升降的摩擦阻力,并设计了淤泥槽与排水排沙管阀,可实现洪涝过后蓄水池的排水清污;此外,该装置结构简单,施工便利,可适用于绝大部分城市地下车库的结构特点,具有造价低廉、环保节能、适用性强的优点;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广泛应用,可显著提高城市地下车库的防洪性能,有效降低人民财产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俯视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挡水门的迎水面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挡水门的背水面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5]其中:1

挡水门,11

第一进水格栅,12

第二进水格栅,13

第三进水格栅,2

浮箱,3

蓄水池,31

淤泥槽,32

排水排沙管阀,4

顶部保护板,41

合页,42

第一磁吸条,5

进口坡道,6

门槽,61

橡胶止水,62

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1
[0027]参考图1至图5,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包括:
[0028]挡水门1,挡水门1为中空结构,挡水门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格栅11,挡水门1的迎水面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水格栅12,挡水门1的背水面下端设置有第三进水格栅13;
[0029]浮箱2,浮箱2为中空方形结构;浮箱2的顶面与挡水门1的底端连接,形成倒置“T”型结构;
[0030]本实施例中,挡水门1和浮箱2均呈方形;挡水门1内部中空,方便洪水通过第二进水格栅12、第三进水格栅13进入蓄水池3。
[0031]蓄水池3,蓄水池3设置在进口坡道的下端,用于存储流入的洪水;浮箱2和挡水门1均位于蓄水池3内;
[0032]进口坡道5设置有门槽6,门槽6与挡水门1滑动连接;
[0033]本实施例中,进口坡道5倾斜设置,门槽6设置在进口坡道5的最顶端。
[0034]优选的,还包括顶部保护板4,顶部保护板4与挡水门1的顶部连接;顶部保护板4靠近车库外侧设置有若干合页41,用于将顶部保护板4固定于地面;顶部保护板4内侧设置有第一磁吸条42,第一磁吸条42与固定于地面的第二磁吸条吸合。
[0035]优选的,顶部保护板4为带有空洞的轻质平板。
[0036]优选的,门槽6与地面垂直设置;门槽6的两端相对设置有导轨62,导轨62与挡水门1的两侧相互配合,使得挡水门1沿竖直方向滑动;门槽6设置有导轨62,可减少挡水门1与门槽6的摩擦。
[0037]优选的,导轨62两侧设置有若干螺栓,门槽内侧设置有若干螺栓孔,螺栓与螺栓孔相互配合,将导轨固定在门槽内侧。
[0038]优选的,门槽6的上端设置有橡胶止水61,以避免挡水门1升起后,防止洪水从门槽6的两侧进入蓄水池3。
[0039]优选的,导轨62的下端设置有限位地轮;限位地轮能有效降低挡水门1移动过程中的摩擦力,还能保证挡水门1沿着门槽导轨62垂直移动并不发生变位。
[0040]优选的,蓄水池3的底部倾斜设置,蓄水池3的底部最低处设置有淤泥槽31;淤泥槽31中设置有排水排沙管,排水排沙管设置有排水排沙管阀32,排水排沙管阀32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连接;蓄水池3的底部倾斜设置有利于洪水及其携带的泥沙顺利地汇集到淤泥槽31中,淤泥槽31中设置的排水排沙管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水门,所述挡水门为中空结构,所述挡水门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水格栅,所述挡水门的迎水面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水格栅,所述挡水门的背水面下端设置有第三进水格栅;浮箱,所述浮箱为中空结构,所述浮箱的顶面与所述挡水门的底端连接,形成倒置“T”型结构;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在进口坡道的下端;所述浮箱和所述挡水门均位于所述蓄水池内;所述进口坡道设置有门槽,所述门槽与所述挡水门滑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保护板,所述顶部保护板与所述挡水门的顶部连接;所述顶部保护板靠近车库外侧设置有若干合页,用于将所述顶部保护板固定于地面;所述顶部保护板内侧设置有第一磁吸条,所述第一磁吸条与固定于地面的第二磁吸条吸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保护板为带有空洞的轻质平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车库自应急浮力挡水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槽与地面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京鑫张铭希李晨溪常庆卫张高举郑泽朴
申请(专利权)人:刘京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