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宽频降噪超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噪声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宽频降噪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造成的噪声污染越来越多,吸声降噪结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吸声降噪结构根据吸声原理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孔材料吸声,其降噪原理为:当声波进入多孔材料内部后,受摩擦力和粘滞力作用,相当一部分声能将转化为热能,以此衰减声波,以达到吸声的目的,其特点是在中高频段降噪效果显著,有效降噪频带较宽,但低频段降噪效果较差;另一类是共振吸声,基于亥姆霍兹共振器原理,采用穿孔板、微穿孔板或谐振腔结构,并在其背后留有一定深度的空腔,利用穿孔板、微穿孔板或谐振腔板上孔内与背后空腔内的空气层形成共振作用而有效吸声,其特点是降噪频带可根据噪声源的特性进行针对性设计,可实现低频良好吸声,但有效降噪频带一般较窄,且越低频,背后空腔越大,到一定程度时即使采用最大空腔深度也难以达到所需的更低的共振吸声频率,进而无法满足低频降噪要求。
[0003]同时,对于穿孔板、微穿孔板或谐振腔等共振降噪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宽频降噪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靠近声源的中高频降噪体(1)和位于中高频降噪体(1)后部的低频宽带降噪体(2);所述低频宽带降噪体(2)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吸声单元,所述吸声单元包括位于中高频降噪体(1)远离声源一端的顶部穿孔板(7)和位于吸声单元腔体内的至少一个内部穿孔板(8);顶部穿孔板(7)与中高频降噪体(1)相连通,内部穿孔板(8)将吸声单元分成两个以上串联连通的吸声腔,所述吸声腔内设有吸声体一(10);通过中高频降噪体(1)和低频宽带降噪体(2)复合结构实现全频段降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宽频降噪超结构,其特征在于,低频宽带降噪体(2)包括与顶部穿孔板(7)相对设置的背部封闭板(12),多个吸声单元并联拼合后,顶部穿孔板(7)和背部封闭板(12)的周侧由侧部封闭板(13)围合连接;多个吸声单元由沿深度方向设于顶部穿孔板(7)、背部封闭板(12)和侧部封闭板(13)内的封闭隔板(14)分隔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宽频降噪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一(10)设于远离中高频降噪体(1)的最后侧吸声腔(15)内,吸声体一(10)的厚度≤最后侧吸声腔(15)的腔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宽频降噪超结构,其特征在于,最后侧吸声腔(15)与顶部穿孔板(7)之间的前侧吸声腔(16)内不包括吸声体一(10);最后侧吸声腔(15)内的吸声体一(10)的后端与背部封闭板(12)接触、前端不与内部穿孔板(8)接触并与内部穿孔板(8)之间留有吸声间隙(17);即最后侧吸声腔(15)内吸声体一(10)的厚度<最后侧吸声腔(15)的腔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宽频降噪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高频降噪体(1)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入射穿孔板(9)和吸声体二(11),顶部穿孔板(7)与吸声体二(11)接触并相连通;声波从入射穿孔板(9)依次进入吸声体二(11)、顶部穿孔板(7)、前侧吸声腔(16)、内部穿孔板(8)和最后侧吸声腔(15)内。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猛,温激鸿,查国涛,肖勇,郑永,郭强,周常荣,傅亮,郭佳佳,胡洋华,王帅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苏州国融前沿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