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7525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跨越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折叠架,所述折叠架的底部两端之间固接有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用于将折叠架底部两端向中心合并,所述折叠架的顶端设置有顶板,所述折叠架的底部两端与顶板顶部滑动连接,所述顶板的底端设置有伞形架,所述伞形架的外侧设置有绷直带,所述绷直带的顶面固接有多个固定环,通过伞形架的设置,只需将底座放置在电线的底部,将伞形架打开,让绷直带绷直,通过固定环将电线固定,通过动力模块让折叠架底部合并,从而让折叠架上顶,通过在道路两端将电线架起就能实现暂时跨越效果,无需复杂的搭建竹制跨越架,减少了上下攀爬导致的人员受伤,也可以重复使用。可以重复使用。可以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跨越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修建高压线路等地上线路时,经常需要跨越公路、铁路等设施,为了保护电线不受损坏,在释放管线之前,应在这些跨接处设置跨接框架,以确保电线安全平稳地通过。
[0003]常见的跨越架结构,常常使用轻便的竹子逐层搭建,从而将线路顶起,搭建方法自下而上,下宽上窄的将竹子搭建起来,形成金字塔形状的结构,并在顶部将电线撑起。
[0004]但是此种方法,需要人工逐层搭建竹制架体,但是竹制架体整体偏轻,也没有安全措施,很容易导致人员受伤,且竹制架体很容易在大风等天气下损坏,导致电线重新落下,同时在最后拆除阶段,需要工人自上而下拆除竹制架体,不仅又需要攀爬,同时拆除过后的竹子由于无法二次使用,竹子会被随意抛弃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包括底座,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折叠架(2),所述折叠架(2)的底部两端之间固接有动力模块,所述动力模块用于将折叠架(2)底部两端向中心合并,所述折叠架(2)的顶端设置有顶板(4),所述折叠架(2)的底部两端与顶板(4)顶部滑动连接,所述顶板(4)的底端设置有伞形架(5),所述伞形架(5)的外侧设置有绷直带(6),所述绷直带(6)的顶面固接有多个固定环(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架(5)包括两个伞臂,两个伞臂呈对称设置,所述顶板(4)的顶端固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架(8),两个支撑架(8)之间固接有滚筒,所述伞臂靠近滚筒的一端固接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与滚筒转动连接,所述绷直带(6)的两端与两个伞形架(5)端部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的外侧固接有多个固定绳(3),所述固定绳(3)的端部固接有埋地钩(14),所述埋地钩(14)的外侧靠底端固接有卡套(15),所述卡套(15)呈圆锥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绳(3)包括独立绳(11)和变化绳(12),所述变化绳(12)与顶板(4)的外侧固接,所述独立绳(11)的端部固接有滑套(13),所述滑套(13)的顶部开设有贯穿孔,所述变化绳(12)穿过贯穿孔,所述变化绳(12)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变化绳(12)的外侧设置有螺栓(1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伞形跨越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绷直带(6)呈扁平状设置,所述绷直带(6)的底部固接有拉扯条(9),所述滚筒的顶面开设有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军刘敏杨玄刘帆潘占军廖朝阳刘胤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咸宁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