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可视域的三维数据的管理加载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维模型管理加载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可视域的三维数据的管理加载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三维模型的加载基本采用一次性加载所有模型,再根据可视域的不同对模型进行不同维度的观测。但是对于一个包含三维数据过多的三维模型来说,一次性加载大量的三维模型是非常消耗性能和大量内存的,很容易导致浏览器发生崩溃。而对于不同维度的观测来说,大量的三维模型并不可能在同一维度上都观测清楚,所以会造成内存的浪费。
[0003]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实际硬件条件和使用场景,如何能灵活组织庞大的三维数据,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加载开销,提高加载和搜索速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可视域的三维数据的管理加载方法及系统,通过构建一个默认的待加载的三维模型的数据结构{id,x
s
,y
s
,x
e
,y
e
,h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视域的三维数据的管理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加载方法包括:S1:构建一个默认的待加载的三维模型的数据结构;S2:接收一个待可视化的三维模型的数据集,将数据集按数据源的类型划分为基础大场景模型P的数据和精细化专题模型p的数据,并分别对其进行处理组成大场景模型集{P0,P1
…
Pn}和小专题模型集{p1,p2
…
pn};S3:根据基础大场景模型P和精细化专题模型p对应的三维模型的数据结构,将基础大场景模型集{P0,P1
…
Pn}和精细化专题模型集{p1,p2
…
pn}合并为一个模型树M,并更新对应的三维模型的数据结构;S4:确认一个当前可视域,并根据当前可视域对模型树M进行模型的选择,并对选择出来的模型进行加载成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可视域的三维数据的管理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结构为:MT{id,x
s
,y
s
,x
e
,y
e
,h,C<MT>,URI},MT表示该待加载的三维模型,id表示模型MT的唯一识别号,“x
s
,y
s
,x
e
,y
e”表示模型MT的可视矩阵范围,“h”表示模型MT的可视高,“C<MT>”表示模式MT的子模型集,“URI”表示模型的实体映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可视域的三维数据的管理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数据集按数据源的类型划分为基础大场景模型P的数据和精细化专题模型p的数据,并分别对其进行处理组成场景模型集{P0,P1
…
Pn}和专题模型集{p1,p2
…
pn}的过程具体为:将基础大场景模型P的数据按照构建的空间网格进行场景划分,组成一个场景模型集{P0,P1
…
Pn};精细化专题模型p的数据按照可视矩阵范围以及自定义的可视高进行划分,组成一个专题模型集{p1,p2
…
pn}。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可视域的三维数据的管理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的过程具体为:S31:将基础大场景模型P作为模型树M的子节点;S32:根据基础大场景模型P和精细化专题模型p对应的可视矩阵范围,将精细化专题模型p作为与其可视矩阵范围有交集的基础大场景模型P下的分节点,即该基础大场景模型P的数据结构中的C<MT>为与其可视矩阵范围有交集的子模型集,所述子模型集为小专题模型集{p1,p2
…
pn}的子集;S33:根据子模型集中精细化专题模型p的自定义的可视高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序,即该基础大场景模型P的数据结构中的C<MT>为精细化专题模型p按照可视高的大小进行降序排序的子模型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可视域的三维数据的管理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S41:确认一个当前可视域;S42:搜索模型树M,判断模型树M的子节点上的基础大场景模型P的可视矩阵范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燕瑜,汪云龙,杨世林,
申请(专利权)人:星杓成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