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31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不同损伤程度获得变形系数;S2、根据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低周反复荷载实验,确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累积耗能系数;S3、得到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损伤区间分布;S4、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损伤区间指数;S5、按照S4的方法,依次确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不同损伤程度的区间指数;S6、计算指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损伤区间指数与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的损伤区间指数相互比较则可以确定筋混凝土墩柱对应的损伤程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钢筋混凝土墩柱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快速确定,具有计算方便,可靠有效,实用性强的优点。实用性强的优点。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工程抗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钢筋混凝土墩柱是桥梁结构中受到地震荷载作用的重要构件,一方面需要有足有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吸收大量的地震能。因此,钢筋混凝土墩柱是易收到损伤的构件。对钢筋混凝土墩柱进行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确定和损伤区间划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可以通过建立钢筋混凝土墩柱损伤程度和损伤区间的关系,计算损伤区间,从而确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损伤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可以实现对钢筋混凝土墩柱在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程度快速确定,具有计算方便,可靠有效,实用性强的优点。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S1、根据钢筋混凝土墩柱的6种不同损伤程度,即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混凝土局部剥落、受压纵向钢筋屈服、受压纵向钢筋失效、箍筋断裂和承载力下降,获得变形系数其中,δ
i
为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历史变形,δ
ui
为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单调加载下的变形;
[0006]S2、根据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低周反复荷载实验,确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累积耗能系数D
E,i

[0007]S3、建立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损伤程度与损伤区间指数D
i
的关系,即D
i
=D
d,i
+(1

D
d,i
)D
E,i
,得到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损伤区间分布。
[0008]S4、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损伤区间指数D1。根据步骤1~3,可以得到D
i
=D
d,1
+(1

D
d,1
)D
E,1
=[D
11
,D
12
],其中,D
d,1
为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状态下的变形系数,δ1为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状态下的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最大历史变形,δ
u1
为混凝土保护层损伤状态下的加载变形,D
E,1
为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状态下的累积耗能系数,D
11
为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状态下损伤区间D1的下限值,D
12
为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状态下损伤区间D1的上限值。
[0009]S5、按照步骤4的方法,依次确定混凝土局部剥落损伤损伤区间指数D2=[D
21
,D
22
]、受压纵向钢筋屈服损伤损伤区间指数D3=[D
31
,D
32
]、受压纵向钢筋失效损伤损伤区间指数D4=[D
41
,D
42
]、箍筋断裂损伤损伤区间指数D5=[D
51
,D
52
]和承载力下降损伤损伤区间指数D6=[D
61
,D
62
]。其中,D
21
为混凝土局部剥落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2的下限值,D
22
为混凝土局部剥落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2的上限值,D
31
为受压纵向钢筋屈服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3的下
限值,D
32
为受压纵向钢筋屈服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3的上限值,D
41
为受压纵向钢筋失效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4的下限值,D
42
为受压纵向钢筋失效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4的上限值,D
51
为箍筋断裂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5的下限值,D
52
为箍筋断裂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5的上限值,D
61
为承载力下降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6的下限值,D
62
为承载力下降状态下损伤区间指数D6的上限值。
[0010]S6、根据步骤1~3,指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结构形式、材料性能等参数,计算指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损伤区间指数D,与根据步骤4~5确定的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的损伤区间指数D1、D2、D3、D4、D5、D6相互比较:如D
i1
≤D<D
i2
,i=1,2,3,4,5,6,则可以确定筋混凝土墩柱对应的损伤程度。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中的步骤。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中的步骤。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计算方法简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仅需计算对应损伤程度下的损伤区间指数,即可确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损伤程度。
[0015]2)实用性强。本专利技术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确定损伤区间指数,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且覆盖范围广泛。
[0016]3)适用范围广泛。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墩柱损伤区间的确定,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种类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墩柱损伤区间的确定。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流程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损伤区间指数确定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混凝土局部剥落损伤区间指数确定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受压纵向钢筋屈服损伤区间指数确定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受压纵向钢筋失效损伤区间指数确定示意图;
[0023]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箍筋断裂损伤区间指数确定示意图;
[0024]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中承载力下降损伤区间指数确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6]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墩柱地震损伤区间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不同损伤程度,获得变形系数;S2、根据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低周反复荷载实验,确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累积耗能系数D
E,i
;S3、建立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损伤程度与损伤区间指数D
i
的关系,得到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损伤区间分布;S4、确定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损伤区间指数D1;S5、按照S4的方法,依次确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不同损伤程度的区间指数;S6、根据S1~3,指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参数,计算指定钢筋混凝土墩柱的损伤区间指数D,与根据S4~5确定的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的损伤区间指数相互比较则可以确定筋混凝土墩柱对应的损伤程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如下:根据钢筋混凝土墩柱的6种不同损伤程度,即混凝土保护层开裂、混凝土局部剥落、受压纵向钢筋屈服、受压纵向钢筋失效、箍筋断裂和承载力下降,获得变形系数其中,δ
i
为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在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最大历史变形,δ
ui
为钢筋混凝土墩柱不同损伤程度对应的单调加载下的变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D
i
=D
d,i
+(1

D
d,i
)D
E,i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为:根据步骤S1~3,可以得到D
i
=D
d,1
+(1

D
d,1
)D
E,1
=[D
11
,D
12
],其中,D
d,1
为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状态下的变形系数,δ1为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状态下的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最大历史变形,δ
u1
为混凝土保护层损伤状态下的加载变形,D
E,1
为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状态下的累积耗能系数,D
11
为混凝土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炜曹晓波周畅吴曾晗张磊梁梁赵强王璐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