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平安专利>正文

一种多隔膜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7111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隔膜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多台隔膜泵串接结构的物料输送效率较低,对于其出料口大排量的出料需求得不到满足,且能耗高的问题。本申请包括: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之间设置多个并联布置的隔膜泵,并通过进料汇管、出料汇管与多台隔膜泵的相互配合实现将第一储存罐内的物料快速地输送至第二储存罐内;本申请结构简明,在恒定动力源条件下,通过并联连接的多台隔膜泵同时进行物料的输送,相比传统方案,其输送效率提高,达到了排量倍增的效果,满足了出料口大排量出料的工程需要,同时实现了对已用放空废气的多次利用。实现了对已用放空废气的多次利用。实现了对已用放空废气的多次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隔膜泵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隔膜泵
,具体涉及一种多隔膜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快速传送物料非常重要。目前,随着隔膜泵在工业工程中的广泛应用,节约能源、开发大排量的隔膜泵系统在工业处理过程中越来越显得重要。通常,物料由单台隔膜泵进行作业输送,但由于物料粘稠,每一罐在配料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下一工序储罐内,工人大量时间消耗在等料上,同时,储罐占用严重。
[0003]针对上述问题,专利文献CN210660522U公开了多台隔膜泵串接结构,包括储存罐一1,储存罐一1和储存罐二5之间设多台隔膜泵4;两两隔膜泵4之间采用中间管3连接;按物料传输方向,第二台以及往后的隔膜泵4的侧边设止回阀2,止回阀2两端分别通过管道7与隔膜泵4的进料球阀6和出料球阀8连接,实现中间管3的压力释放;中间管3为软管线;通过多台隔膜泵4的串接,提高了运送效率,并降低了软管线带来的高损耗,及使用软管线的漏液风险。
[0004]但上述多台隔膜泵串接结构是通过从入料口到出料口的串联连接,其物料的输送效率还是较低,按照容积效率计算不能满足出料口大排量出料的工程需要。另外,每台隔膜泵的压缩空气单独排放至空气中,存在能源浪费、能耗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多隔膜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多台隔膜泵串接结构的物料输送效率较低,对于其出料口大排量的出料需求得不到满足,且能耗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隔膜泵系统,包括: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所述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之间设置有多台隔膜泵,多台所述隔膜泵采用并联方式连接;
[0008]还包括进料汇管和出料汇管,所述进料汇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储存罐的出料口连接,后端设置有与多台隔膜泵的进口一一对应连接的进料支管;所述出料汇管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储存罐的进料口连接,前端设置有与多台隔膜泵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出料支管;
[0009]所述隔膜泵为气动隔膜泵,且所述隔膜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和压缩空气出口,且前一个所述隔膜泵的压缩空气出口与后一个所述隔膜泵压缩空气进口通过串接管连接。
[0010]可选地,多台所述隔膜泵的数量有2

8个。
[0011]可选地,所述隔膜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立柱、上盖、第二立柱与底座,并形成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内设置有中间泵体,所述中间泵体的左、右侧对称设置有两个隔膜,两个所述隔膜的外圈分别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连接,中间泵体的前、后侧分别设置有所述压缩空气进口、压缩空气出口;所述底座的一端开设有所述进口,所述上盖的一端开设有所述出口。
[0012]可选地,所述进口和出口位于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
[0013]可选地,两个所述隔膜的外圈分别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中间位置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进料支管、出料支管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物料进入、输出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
[0015]可选地,每个所述隔膜泵的内管均设置有止回阀。
[0016]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隔膜泵系统,通过在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之间设置多个并联布置的隔膜泵,并通过进料汇管、出料汇管与多台隔膜泵的相互配合实现将第一储存罐内的物料有效、快速地输送至第二储存罐内;本申请结构简明,在恒定动力源条件下,通过并联连接的多台隔膜泵同时进行物料的输送,相比传统方案,其输送效率提高,达到了排量倍增的效果,满足了出料口大排量出料的工程需要,适用范围广;同时,前一个隔膜泵的压缩空气出口与后一个隔膜泵的压缩空气进口通过串接管连接,使得多台隔膜泵之间形成压缩空气串联的形式,实现了对已用放空废气的多次利用,节约了能源,降低了能耗,仅使用一台空气压缩机即可为多台隔膜泵同时提供压缩空气,实现了节能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现有技术以及本申请,下面给出几个示例性的附图。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的具体形状、构造,通常不应视为实现本申请时的限定条件;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和示例性的附图,有能力对某些单元(部件)的增/减/归属划分、具体形状、位置关系、连接方式、尺寸比例关系等容易作出常规的调整或进一步的优化。
[0019]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图;
[0021]图3为图1所示的在隔膜泵处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所示的俯视图;
[0023]图5为图3所示的在一个隔膜泵处的侧视图(包括进料支管和出料支管);
[0024]图6为图3所示的一个隔膜泵的结构示意图(不包括进料支管和出料支管);
[0025]图7为图6所示的正视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第一储存罐;101、出料口;102、第三阀门;2、第二储存罐;201、进料口;202、第四阀门;3、隔膜泵;301、进口;302、出口;303、压缩空气进口;304、压缩空气出口;31、第一立柱;32、上盖;33、第二立柱;34、底座;35、中间泵体;36、隔膜;
[0028]4、进料汇管;401、进料支管;402、第一阀门;5、出料汇管;501、出料支管;502、第二阀门;6、空气压缩机;7、串接管;701、第一串接管;702、第二串接管;703、第三串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述。
[003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旨在区别指代的对象,而不具有技术内涵方面的特别意义
(例如,不应理解为对重要程度或次序等的强调)。“包括”、“包含”、“具有”等表述方式,同时还意味着“不限于”(某些单元、部件、材料、步骤等)。
[0031]本申请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通常是为了便于对照附图直观理解,而并非对实际产品中位置关系的绝对限定。在未脱离本申请揭示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这些相对位置关系的改变,当亦视为本申请表述的范畴。
[0032]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一种多隔膜泵系统,如图1

图6所示,包括:第一储存罐1、第二储存罐2、进料汇管4和出料汇管5,第一储存罐1和第二储存罐2之间设置有多台隔膜泵3,多台隔膜泵3采用并联方式连接;进料汇管4的前端与第一储存罐1的出料口101连接,后端设置有多个进料支管401,且多个进料支管401分别与多台隔膜泵3的进口301一一对应连接;出料汇管5的后端与第二储存罐2的进料口201连接,前端设置有多个出料支管501,且多个出料支管501分别与多台隔膜泵3的出口302一一对应连接;
[0033]如图6所示,隔膜泵3为气动隔膜泵,且隔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隔膜泵系统,包括: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存罐和第二储存罐之间设置有多台隔膜泵,多台所述隔膜泵采用并联方式连接;还包括进料汇管和出料汇管,所述进料汇管的前端与所述第一储存罐的出料口连接,后端设置有与多台隔膜泵的进口一一对应连接的进料支管;所述出料汇管的后端与所述第二储存罐的进料口连接,前端设置有与多台隔膜泵的出口一一对应连接的出料支管;所述隔膜泵为气动隔膜泵,且所述隔膜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和压缩空气出口,且前一个所述隔膜泵的压缩空气出口与后一个所述隔膜泵压缩空气进口通过串接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隔膜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多台所述隔膜泵的数量有2

8个。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隔膜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泵包括依次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安陈慧愿
申请(专利权)人:陈平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