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705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变形缝两侧的外装饰层局部剥离;步骤B、在变形缝两侧的底板主体层上表面由上至下钻出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步骤C、取半圆弧形的加强筋,将加强筋的一端插入第一圆柱形斜孔内;步骤D、锤击加强筋,使加强筋位于第一圆柱形斜孔内部的一端沿圆周运动穿过变形缝下方的碎石垫层进入到第二圆柱形斜孔内部,直至该端从第二圆柱形斜孔中向上伸出;步骤E、向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内灌浇混凝土;步骤F、在步骤A中外装饰层局部剥离处重新填补上缺失的部分。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加固地下室底板,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施工
,特别是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地下室底板在施工过程中普遍会预留变形缝以缓解底板因外界因素作用如沉降、混凝土温差等发生的形变。目前的变形缝大多存在于底板的主体层,也就是混凝土浇筑层,变形缝的存在相当于将底板局部进行镂空,底板获得缓解形变这一优点的同时,难以避免地会削弱自身的结构强度。
[0003]常规底板上的变形缝仅仅为一个镂空槽,自身无抗拉或抗压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大多数的地下室底板结构,而最新的地下室底板会对变形缝结构进行特殊设计,具体可参考专利CN114016551B,用于地下室底板的渗水预警型变形缝及其施工方法,该专利中的变形缝结构本身具有一定的抗拉和抗压效果,但一来其实施成本过高,二来其抗拉和抗压效果也有限。更为重要的是,该变形缝结构需要在地下室底板首次施工时布设,无法将该变形缝结构在后期加入到已经建设好的地下室底板内,因此其应用场景是有限的,无法用于对已有的具有变形缝的底板进行加强修复。
[0004]基于以上现状,亟需研发一种可对已有的具有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进行加强修复的方法,以在后期对结构强度欠佳的地下室底板进行紧急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本专利技术可对现有的具有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进行加强修复,且在加强修复过程中不破坏原有的变形缝结构,应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快速、有效地加固地下室底板,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地下室底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垫层、底板主体层和外装饰层,底板主体层设有变形缝,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A、将变形缝两侧的外装饰层局部剥离,裸露出完整的变形缝及变形缝两侧的底板主体层上表面;
[0008]步骤B、在变形缝两侧的底板主体层上表面由上至下钻出一对呈倒八字形的圆柱形斜孔,分别记为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两个圆柱形斜孔的底部均延伸到碎石垫层内部;
[0009]步骤C、取半圆弧形的加强筋,将加强筋的一端插入第一圆柱形斜孔内,并使该端抵住第一圆柱形斜孔底部靠近变形缝一侧的内侧壁,同时远离变形缝一侧的第一圆柱形斜孔内侧壁与加强筋的圆弧外侧相切,给予加强筋以支撑力;
[0010]步骤D、以步骤C结束后加强筋所在的圆周为轨迹圆,锤击加强筋位于第一圆柱形斜孔外部的一端,加强筋位于第一圆柱形斜孔内部的一端沿轨迹圆运动穿过变形缝下方的
碎石垫层进入到第二圆柱形斜孔内部,直至该端从第二圆柱形斜孔中向上伸出,并保持加强筋的两端均低于外装饰层上表面;
[0011]步骤E、向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内灌浇混凝土;
[0012]步骤F、在步骤A中外装饰层局部剥离处重新填补上缺失的部分。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应用了半圆弧形的加强筋以在后期对地下室底板结构进行加固,为了在变形缝两侧安装加强筋,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剥离变形缝两侧的外装饰层给加强筋的加装提供空间,根据变形缝的深度尺寸在加强筋加装前进行建模,得出适合的加强筋尺寸及圆柱形斜孔位置、尺寸等;通过钻孔加工出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确保两个斜孔的深度都延伸到了碎石垫层,以便后续在加强筋安装时可以直接越过变形缝完成加强筋的植入。
[0014]为了方便加强筋的植入,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个虚拟的轨迹圆,当加强筋一端抵住第一圆柱形斜孔底部靠近变形缝一侧的内侧壁,同时远离变形缝一侧的第一圆柱形斜孔内侧壁与加强筋的圆弧外侧相切时,此时加强筋所在圆周即为轨迹圆,得益于第一圆柱形斜孔内侧壁对加强筋的支撑(切点),再确定加强筋在碎石垫层内的戳入点后,整个轨迹圆也就是唯一、恒定的了,只需要在加强筋的另一端锤击就能使加强筋沿轨迹圆运动,从而穿过碎石垫层进入到第二圆柱形斜孔内,当加强筋的端部从第二圆柱形斜孔内向上伸出即完成植入,用混凝土灌浇后加强筋被固定,可将被变形缝分离开的两侧底板重新连接起来,加强筋自身的半圆弧形结构能使底板具有较好的抗拉、抗压效果,加固了地下室底板。
[0015]另外,由于加强筋是向下直接越过变形缝完成的植入,对变形缝原有的结构不产生破坏,变形缝也仍然可以保持其功能,使底板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
[0016]本专利技术整体而言施工过程较为简洁、方便,对地下室底板的原有结构损伤小,可以快速、有效地加固现有的存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也可以对地下室底板进行紧急的加固修复,适用范围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0017]前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中,步骤C中根据变形缝的深度选择半圆弧形加强筋的尺寸大小,具体是首先在变形缝正上方且低于外装饰层上表面的位置选取一点作为第一参考点,再在变形缝正下方的碎石垫层里选取一点作为第二参考点,以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连线距离的两倍作为半圆弧形加强筋的外径,所述第一参考点同时也作为步骤D中轨迹圆的圆心。
[0018]前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中,步骤B中根据变形缝的深度选择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的钻孔位置以及倾斜程度,以确保在步骤D中加强筋沿轨迹圆运动时,加强筋以远离变形缝一侧的第一圆柱形斜孔内侧壁为着力点进行圆周运动;同时,当加强筋进入到第二圆柱形斜孔内部后,加强筋与第二圆柱形斜孔的内侧壁之间不产生接触。
[0019]前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中,步骤C中取半圆弧形的加强筋后,在加强筋的一端安装冲头,在加强筋的另一端安装墩头,将安装冲头的加强筋的一端抵住第一圆柱形斜孔底部靠近变形缝一侧的内侧壁。
[0020]前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中,步骤D中通过多次锤击加强筋端部的墩头使其沿轨迹圆运动,在加强筋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整锤击作用力的方向,具体是每一次锤击时锤击作用力的方向均与轨迹圆相切。
[0021]前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中,待步骤D中加强筋安装冲头的一端从第二圆柱形斜孔中向上伸出后,拆除加强筋两端的冲头和墩头,再对加强筋进行位置微调,使加强筋的两端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上。
[0022]前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中,重复步骤B至步骤E,在变形缝的长度方向上增加多个加强筋,当加强筋被混凝土紧固后,每个加强筋的两端均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且均低于外装饰层上表面。
[0023]前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中,多个加强筋两两配对,每相邻的两个加强筋组成一对,在一对加强筋同侧的端部之间焊接一根C形辅助筋,一对加强筋的四个端部总共焊接两根C形辅助筋,两根C形辅助筋的C形开口方向相反,且两根C形辅助筋在各自的中点外侧处焊接成一体。
[0024]前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中,步骤F中填补缺失的外装饰层时,首先在变形缝上方加装对其封口的饰条,再在外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地下室底板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碎石垫层、底板主体层和外装饰层,底板主体层设有变形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将变形缝两侧的外装饰层局部剥离,裸露出完整的变形缝及变形缝两侧的底板主体层上表面;步骤B、在变形缝两侧的底板主体层上表面由上至下钻出一对呈倒八字形的圆柱形斜孔,分别记为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两个圆柱形斜孔的底部均延伸到碎石垫层内部;步骤C、取半圆弧形的加强筋,将加强筋的一端插入第一圆柱形斜孔内,并使该端抵住第一圆柱形斜孔底部靠近变形缝一侧的内侧壁,同时远离变形缝一侧的第一圆柱形斜孔内侧壁与加强筋的圆弧外侧相切,给予加强筋以支撑力;步骤D、以步骤C结束后加强筋所在的圆周为轨迹圆,锤击加强筋位于第一圆柱形斜孔外部的一端,加强筋位于第一圆柱形斜孔内部的一端沿轨迹圆运动穿过变形缝下方的碎石垫层进入到第二圆柱形斜孔内部,直至该端从第二圆柱形斜孔中向上伸出,并保持加强筋的两端均低于外装饰层上表面;步骤E、向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内灌浇混凝土;步骤F、在步骤A中外装饰层局部剥离处重新填补上缺失的部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根据变形缝的深度选择半圆弧形加强筋的尺寸大小,具体是首先在变形缝正上方且低于外装饰层上表面的位置选取一点作为第一参考点,再在变形缝正下方的碎石垫层里选取一点作为第二参考点,以第一参考点和第二参考点连线距离的两倍作为半圆弧形加强筋的外径,所述第一参考点同时也作为步骤D中轨迹圆的圆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变形缝的地下室底板后期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根据变形缝的深度选择第一圆柱形斜孔和第二圆柱形斜孔的钻孔位置以及倾斜程度,以确保在步骤D中加强筋沿轨迹圆运动时,加强筋以远离变形缝一侧的第一圆柱形斜孔内侧壁为着力点进行圆周运动;同时,当加强筋进入到第二圆柱形斜孔内部后,加强筋与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道喜韩玉德张徐辉林佩翁碧楠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华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