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6680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该叶面肥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尿素、硅钙钾镁肥和水;其中,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是一种具有强吸水和保水能力的亲水材料,赋予叶面肥良好的保湿性能,从而提高润湿性和附着力。二氧化硅微球能用于吸附尿素、硅钙钾镁肥等营养成分,而且由于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表面粗糙的结构,能使得营养成分附着在植物叶面的绒毛上,从而提高该叶面肥的附着性。从而提高该叶面肥的附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叶面肥的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叶面施肥的主要优点是养分吸收直接发生在叶片上,所有养分都可以在叶片上分布,这有助于避免土壤施肥的不利影响,例如植物毒性,土壤流失,施肥效果响应缓慢和潜在污染。但叶面肥还存在以下问题:(1)粘附性差。由于农作物的叶片表面固有的荷叶效应,大多数叶面肥容易从叶片表面滑落,并通过雨水冲刷而排放到土壤环境中,从而导致利用率低下和严重的土壤污染。(2)无保湿性能。北方气候干燥,夏季强光直射导致植物叶片烧伤严重影响植物的产量。在农业应用中叶面生长剂需要多次喷施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保湿效果,能补充植物所需养分,保证植物正常生长,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步骤简单,适合大规模制备。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PVA

g

PAA)10~15%、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5~10%、尿素2~5%、硅钙钾镁肥1~3%,余量为水。
[0006]进一步,所述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的质量浓度为2~8g/L。
[0007]再进一步,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为100~300nm。
[0008]具体地,所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氢氧化钾溶液与丙烯酸混合,得到丙烯酸溶液;
[0010]2)再将丙烯酸溶液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再加入过硫酸钾,反应后得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
[0011]进一步,所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的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将丙烯酸溶液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再加入过硫酸钾,在50~60℃下反应3~4h后,得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
[0012]再进一步,所述丙烯酸溶液的中和度为80~90%。
[0013]进一步,丙烯酸、聚乙烯醇和过硫酸钾的质量比为(1.5~2):1:0.5。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5]上述的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1)将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尿素、硅钙钾镁肥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负载有
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
[0017]2)降温后,将负载有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与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和水混合,得到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
[0018]进一步,步骤1)中,水热反应的温度为130~150℃,反应时间为30~60min。
[0019]再进一步,步骤2)中,降温至25~30℃后,将负载有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与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和水混合,得到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
[0020]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的叶面肥的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尿素、硅钙钾镁肥和水;其中,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是一种具有强吸水和保水能力的亲水材料,赋予叶面肥良好的保湿性能,从而提高润湿性和附着力。二氧化硅微球能用于吸附尿素、硅钙钾镁肥等营养成分,而且由于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表面粗糙的结构,能使得营养成分附着在植物叶面的绒毛上,从而提高该叶面肥的附着性。
[0022](2)本专利技术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是先将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尿素、硅钙钾镁肥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负载有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降温后,将负载有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与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和水混合,得到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该制备工艺步骤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PVA

g

PAA)12%、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7%、尿素4%、硅钙钾镁肥2%,余量为水。
[0026]其中,所述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的质量浓度为5g/L。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为200nm。
[0027]具体地,所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1)将氢氧化钾溶液与丙烯酸混合,得到中和度为85%的丙烯酸溶液;
[0029]2)再将丙烯酸溶液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再加入过硫酸钾,在55℃下反应4h后,得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其中,丙烯酸、聚乙烯醇和过硫酸钾的质量比为2:1:0.5。
[0030]上述的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1)将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尿素、硅钙钾镁肥混合后,在140℃下进行水热反应40min,得到负载有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
[0032]2)降温至27℃后,将负载有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与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和水混合,得到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
[0033]实施例2
[0034]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PVA

g

PAA)10%、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5%、尿素2%、硅钙钾镁肥1%,余量为水。
[0035]其中,所述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的质量浓度为2g/L。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为300nm。
[0036]具体地,所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1)将氢氧化钾溶液与丙烯酸混合,得到中和度为80%的丙烯酸溶液;
[0038]2)再将丙烯酸溶液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再加入过硫酸钾,在50℃下反应4h后,得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其中,丙烯酸、聚乙烯醇和过硫酸钾的质量比为1.5:1:0.5。
[0039]上述的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1)将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尿素、硅钙钾镁肥混合后,在130℃下进行水热反应60min,得到负载有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
[0041]2)降温至25℃后,将负载有肥料的二氧化硅微球与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和水混合,得到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
[0042]实施例3
[0043]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PVA

g

PAA)15%、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10%、尿素5%、硅钙钾镁肥3%,余量为水。
[0044]其中,所述二氧化硅微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原料: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10~15%、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5~10%、尿素2~5%、硅钙钾镁肥1~3%,余量为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微球悬浮液中的二氧化硅微球的质量浓度为2~8g/L。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氧化硅微球的粒径为100~300n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氢氧化钾溶液与丙烯酸混合,得到丙烯酸溶液;2)再将丙烯酸溶液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再加入过硫酸钾,反应后得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成活率的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接枝聚丙烯酸的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将丙烯酸溶液与聚乙烯醇水溶液混合,再加入过硫酸钾,在50~60℃下反应3~4h后,得到聚乙烯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怀生刘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雅玥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