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式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58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子母式光学镜头,其包括镜头框架和安装在镜头框架内的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以及第一镜头和第二镜头,第一载体位于所述第二载体内并可相对于第二载体移动。第二载体的第一侧具有一滑动适配结构和适配的第一轨道;驱动第二载体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压电元件、起振部件和从动部件,所述从动部件呈直线型并作为所述第二轨道;所述起振部件在附着于其表面的所述压电元件的带动下机械振动并沿着所述光轴相对于所述第二轨道移动,并且其移动范围至少为6mm。所述起振部件设置在所述镜头框架的内部并通过一安装部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所述起振部件的移动行程被限制于所述镜头框架的中段区域。本申请还提供了相应的摄像模组。提供了相应的摄像模组。提供了相应的摄像模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子母式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模组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子母式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手机摄像模组是智能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市场上的应用范围和应用量不断增长。随着技术的进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在提倡着智能化,而实现智能化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能够实现与外界环境的良好交互,其中实现良好交互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视觉感知,视觉感知依赖的主要是摄像模组。可以说,摄像模组已从默默无闻的智能装备配件转变成为智能装备举足轻重的关键元器件之一。
[0003]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消费者对于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的摄像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实现背景虚化、夜间拍摄等效果,还对远摄提出了需求,消费者需要能够清楚地拍摄不同距离远处画面的终端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远摄功能,通常在摄像模组中增加一光学变焦镜头,形成光学变焦模组。光学变焦模组是通过改变光学变焦镜头镜片之间的距离来改变镜头的焦距以到达变焦的目的,其可以比较清晰的拍摄不同距离的远处的物体,且其所成图像的成像品质也相对较高。这里变焦是指改变焦距以便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
[0005]现有的光学变焦驱动机构中,大都是驱动至少两个镜头进行移动,在自动对焦和变焦时,多个镜头之间只能通过各自独立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然而这种方式使得对焦和变焦的过程不易同步,影响对焦和变焦过程中的清晰度和速度。并且多个镜头的各自驱动方式,会造成多个镜头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使得成像效果受到影响,对于精度也无法达到更高的要求。
[0006]CN111856695A提出了一种子母式变焦镜头,该变焦镜头中,透镜组包括一个固定群和两个移动群,两个移动群安装在同一母载体,从而可在一压电马达驱动下同步移动。一子载体安装于所述母载体内,并且该子载体可以在另一驱动元件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母载体移动。其中一个移动群安装于所述子载体,这样该移动群可以作为子群相对于所述母载体移动。为便于理解,本文中将这两个移动群所组成的大群称为母群,其中安装于子载体的移动群称为子群。该现有方案中,压电马达驱动母群变焦,再由另一马达单独驱动子群进行高精度对焦,可以避免多个镜头各自独立移动而造成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偏差,进而提升模组的成像品质。然而,子母式变焦镜头需要嵌套式地设置多个载体,导致母载体需要具有较大的尺寸,另外移动母群及其附属结构(例如母载体安装于其中子载体及其驱动元件)需要较大的驱动力,这些因素都导致子母式变焦镜头的占用体积较大,使得摄像模组难以小型化。CN111856695A的方案中,采用压电马达以为母群的移动提供较大的驱动力,然而该压电马达的压电元件的表面垂直于其驱动轴,占用空间较大。其压电元件甚至难以设置在镜头框架内部。
[0007]综上所述,当前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减小体积的子母式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的解决
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体积的子母式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的解决方案。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子母式光学镜头,其包括:镜头框架,其具有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平行的轴线和位于所述轴线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其位于所述镜头框架内,且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镜头框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载体位于所述第二载体内,且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载体之间构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平行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侧之间则构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平行的第二轨道;第一驱动装置,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第一镜头,其固定于所述第一载体;第二镜头,其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第三镜头,其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并且所述第一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和所述第三镜头同轴布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镜头框架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二载体的所述第一侧具有一滑动适配结构,所述滑动适配结构与所述第一轨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其包括压电元件、起振部件和从动部件,所述从动部件呈直线型并作为所述第二轨道;所述起振部件在附着于其表面的所述压电元件的带动下机械振动并沿着所述光轴相对于所述第二轨道移动,并且其移动范围至少为6mm。所述起振部件设置在所述镜头框架的内部,所述起振部件通过一安装部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所述镜头框架具有一像侧端面和一物侧端面,所述像侧端面到所述物侧端面的距离为所述镜头框架的内腔长度,所述内腔长度至少为20mm。所述起振部件的移动行程被限制于所述镜头框架的中段区域,所述中段区域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使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距离所述镜头框架的物侧端面至少为所述内腔长度的1/4,并且使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距离所述镜头框架的像侧端面至少为所述内腔长度的1/4。
[0010]其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音叉式压电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起振部件为音叉谐振器,其具有两个振动臂和连接所述两个振动臂的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具有一个连接端和一个自由端,所述连接部75将所述两个振动臂的所述连接端连接,并且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部通孔。所述从动部件为从动杆,其穿过所述连接部通孔,并被所述两个振动臂夹持;所述从动杆的轴线与所述光轴平行,所述音叉谐振器和所述从动杆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镜头框架之间的间隙;所述从动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或者所述镜头框架;其中,当所述从动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时,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当所述从动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时,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所述压电元件的数目至少为两个,所述压电元件呈扁平状,每个所述振动臂的外侧面设置一个所述的压电元件,所述振动臂适于在所述压电元件的驱动下产生谐振,并在第一振动频率下形成指向所述光轴正方向的合力,在第二振动频率下形成指向所述光轴负方向的合力。
[0011]其中,两个所述振动臂配置成关于所述从动杆的轴线呈轴对称状态,每个所述振动臂的外侧面为平面,其平行于所述光轴,每个所述振动臂的所述自由端具有一夹持部,所
述夹持部的内侧面的形状与所述从动杆的外侧面的形状适配。
[0012]其中,所述振动臂的内侧面也设置一个所述压电元件。
[0013]其中,所述压电元件在第一频率的驱动信号的作用下,驱动所述振动臂振动以使所述音叉谐振器生成所述第一频率的谐振,两个所述的振动臂以所述第一频率循环地开合,并使所述音叉谐振器相对于所述从动杆沿着所述光轴正方向移动。所述压电元件在第二频率的驱动信号的作用下,驱动所述振动臂振动,以使所述音叉谐振器生成所述第二频率的谐振,两个所述的振动臂以所述第二频率循环地开合,并使所述音叉谐振器相对于所述从动杆沿着所述光轴负方向移动。
[0014]其中,所述音叉谐振器还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呈扁平状且其厚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光轴。
[0015]其中,所述安装部的一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子母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框架,其具有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轴平行的轴线和位于所述轴线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载体;第二载体,其位于所述镜头框架内,且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镜头框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载体位于所述第二载体内,且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一侧与所述第二载体之间构成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平行的第一轨道,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侧之间则构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设置有与所述光轴平行的第二轨道;第一驱动装置,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载体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移动;第一镜头,其固定于所述第一载体;第二镜头,其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第三镜头,其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并且所述第一镜头、所述第二镜头和所述第三镜头同轴布置;以及第二驱动装置,其适于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相对于所述镜头框架沿着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移动;其中,所述第二载体的所述第一侧具有一滑动适配结构,所述滑动适配结构与所述第一轨道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隙,其包括压电元件、起振部件和从动部件,所述从动部件呈直线型并作为所述第二轨道;所述起振部件在附着于其表面的所述压电元件的带动下机械振动并沿着所述光轴相对于所述第二轨道移动,并且其移动范围至少为6mm;所述起振部件设置在所述镜头框架的内部,所述起振部件通过一安装部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或者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所述镜头框架具有一像侧端面和一物侧端面,所述像侧端面到所述物侧端面的距离为所述镜头框架的内腔长度,所述内腔长度至少为20mm;所述起振部件的移动行程被限制于所述镜头框架的中段区域,所述中段区域是满足以下条件的区域:使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距离所述镜头框架的物侧端面至少为所述内腔长度的1/4,并且使所述安装部的位置距离所述镜头框架的像侧端面至少为所述内腔长度的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音叉式压电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起振部件为音叉谐振器,其具有两个振动臂和连接所述两个振动臂的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具有一个连接端和一个自由端,所述连接部75将所述两个振动臂的所述连接端连接,并且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部通孔;所述从动部件为从动杆,其穿过所述连接部通孔,并被所述两个振动臂夹持;所述从动杆的轴线与所述光轴平行,所述音叉谐振器和所述从动杆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载体和所述镜头框架之间的间隙;所述从动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或者所述镜头框架;其中,当所述从动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时,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当所述从动杆的两端固定于所述镜头框架时,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二载体;所述压电元件的数目至少为两个,所述压电元件呈扁平状,每个所述振动臂的外侧面
设置一个所述的压电元件,所述振动臂适于在所述压电元件的驱动下产生谐振,并在第一振动频率下形成指向所述光轴正方向的合力,在第二振动频率下形成指向所述光轴负方向的合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振动臂配置成关于所述从动杆的轴线呈轴对称状态,每个所述振动臂的外侧面为平面,其平行于所述光轴,每个所述振动臂的所述自由端具有一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内侧面的形状与所述从动杆的外侧面的形状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臂的内侧面也设置一个所述压电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立锋黄一峰杨祎孔艳霞宋道磊赵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