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504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6 0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PC组合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包括(按照重量份计)聚碳酸酯树脂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C组合物
,具体为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PC是一种具有优良物理机械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其透明性和阻燃性优良,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但由于聚碳酸酯分子链中苯环的存在,分子链刚性大,使用过程中极易应力开裂,同时现在塑料制件的应用越来越薄壁化,对材料的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通过填料的加入提高材料的模量,但随着而来的就是填料加入在体系内的分散不均,聚集等现场,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导致了材料的韧性不高,这是目前填充PC亟须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解决了由于聚碳酸酯分子链中苯环的存在,分子链刚性大,使用过程中极易应力开裂,同时现在塑料制件的应用越来越薄壁化,对材料的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通过填料的加入提高材料的模量,但随着而来的就是填料加入在体系内的分散不均,聚集等现场,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导致了材料的韧性不高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包括(按照重量份计)聚碳酸酯树脂22

44份、无机填料2

6份、丙烯酸6
/>12份、金属氧化物6

7份、交联剂0.08

0.2份、增韧剂2

4份、助剂0.2

2份、酸性处理剂0.8

1份、填充物6

9份。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各组分分别为:聚碳酸酯树脂22份、无机填料2份、丙烯酸6份、金属氧化物6份、交联剂0.08份、增韧剂2份、助剂0.2份、酸性处理剂0.8份、填充物6份。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各组分分别为:聚碳酸酯树脂33份、无机填料4份、丙烯酸9份、金属氧化物6.5份、交联剂0.14份、增韧剂3份、助剂1.1份、酸性处理剂0.9份、填充物7.5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各组分分别为:聚碳酸酯树脂44份、无机填料6份、丙烯酸12份、金属氧化物7份、交联剂0.2份、增韧剂4份、助剂2份、酸性处理剂1份、填充物9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酸性处理剂设置为氧化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或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填充物和无机填料均设置为滑石粉、高岭土、硅灰石、云母、蛭石或埃
洛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

30000。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的制备装置,包括制备釜,所述制备釜左侧安装有增韧机构,所述制备釜内安装有加热搅拌机构,所述增韧机构用于对制备釜内鼓气,所述加热搅拌机构用于对制备釜内腔加热和搅拌,所述制备釜的下方设有成型机构,所述制备釜底部出口通过导管连通成型机构中的下模具,所述导管上安装有阀门。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的制备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增韧机构包括鼓气箱,所述鼓气箱底壁上安装有底部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顶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安装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输出端通过卡箍连接有软质管,所述软质管远离气泵的一端连接有鼓气管,所述鼓气管的左端套设有摆动杆,摆动杆的底端铰接U形块,U形块的底端焊接在底部支撑板上,所述摆动杆上滑动连接有管套,所述管套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Z形杆,所述Z形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柱,所述Z形杆的左端固定连接L形杆,所述L形杆的左端固定连接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通过螺栓连接转轴,所述转轴的左端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的制备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加热搅拌机构包括弧形支撑梁和主动齿轮,所述弧形支撑梁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安装有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制备釜,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安装在鼓气管上。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的制备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成型机构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安装有U形支架,所述U形支架上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上模具,所述下模具位于的正下方;
[0015]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上安装有L形驱动杆,所述L形驱动杆的底端铰接斜杆,所述斜杆远离所述L形驱动杆的一端铰接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一体成型设有开孔杆,所述开孔杆上一体成型均布设有开槽片,所述横杆的一端焊接有限位盘,所述横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横杆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支撑台: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7]步骤一,按照重量份比例,将聚碳酸酯树脂、无机填料、丙烯酸、金属氧化物、交联剂、增韧剂、助剂、酸性处理剂、填充物一起置入制备釜中,将釜盖盖在制备釜上;
[0018]步骤二,启动气泵,并接通搅拌轴内的加热丝电源,加热丝产生的热量将所有的物料熔融成液体,加热温度设置在

摄氏度,同时气泵通过鼓气管向制备釜内鼓气,从而使得混合的物料内含有空气;
[0019]步骤三,启动伺服电机,从而带动Z形杆进行旋转,Z形杆带动管套旋转,摆动杆跟随着管套的旋转进行来回摆动,从而摆动杆带动鼓气管来回摆动,使得空气能够均匀掺在物料内部;并且鼓气管带动主动齿轮进行来回移动,从而间歇驱动从动齿轮进行旋转,从动齿轮带动搅拌轴旋转,从而搅拌叶随着搅拌轴旋转而对物料进行搅拌;
[0020]步骤四,打开导管上的阀门,混合好的物料通过导管进入下模具中,气缸驱动上模具对下模具内的物料进行挤压成型;
[0021]步骤五,气缸同步驱动L形驱动杆下降,通过斜杆驱动横杆向靠近下模具方向移动,横杆驱动开孔杆进入下模具上的通孔,并穿过下模具内成型的产品,从而在产品上开设
有通孔后者凹槽,并且开槽片在通孔或者凹槽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从而增强产品的韧性。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
[0023]1、通过组分的合理搭配,可以制得满足性能要求的高韧性、高刚性的、低应力的填充PC组合物,能满足对不同需求下对材料刚性和韧性要求;
[0024]2、加热搅拌机构能够同步完成各物料组分的熔融和搅拌混合,并且增韧机构驱动鼓气管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重量份计)聚碳酸酯树脂22

44份、无机填料2

6份、丙烯酸6

12份、金属氧化物6

7份、交联剂0.08

0.2份、增韧剂2

4份、助剂0.2

2份、酸性处理剂0.8

1份、填充物6

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分别为:聚碳酸酯树脂22份、无机填料2份、丙烯酸6份、金属氧化物6份、交联剂0.08份、增韧剂2份、助剂0.2份、酸性处理剂0.8份、填充物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分别为:聚碳酸酯树脂33份、无机填料4份、丙烯酸9份、金属氧化物6.5份、联剂0.14份、增韧剂3份、助剂1.1份、酸性处理剂0.9份、填充物7.5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组分分别为:聚碳酸酯树脂44份、无机填料6份、丙烯酸12份、金属氧化物7份、交联剂0.2份、增韧剂4份、助剂2份、酸性处理剂1份、填充物9份。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处理剂设置为氧化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或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填充物和无机填料均设置为滑石粉、高岭土、硅灰石、云母、蛭石或埃洛石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聚碳酸酯的数均分子量为20000

30000。6.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备釜(11),所述制备釜(11)左侧安装有增韧机构,所述制备釜(11)内安装有加热搅拌机构,所述增韧机构用于对制备釜(11)内鼓气,所述加热搅拌机构用于对制备釜(11)内腔加热和搅拌,所述制备釜(11)的下方设有成型机构,所述制备釜(11)底部出口通过导管(3)连通成型机构中的下模具(106),所述导管(3)上安装有阀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耐寒超韧PC组合物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机构包括鼓气箱(4),所述鼓气箱(4)底壁上安装有底部支撑板(43),所述底部支撑板(43)顶端安装有支撑柱(42),所述支撑柱(42)的顶端安装有气泵(46),所述气泵(46)的输出端通过卡箍连接有软质管(49),所述软质管(49)远离气泵(46)的一端连接有鼓气管(40),所述鼓气管(40)的左端套设有摆动杆(45),摆动杆(45)的底端铰接U形块(431),U形块(431)的底端焊接在底部支撑板(43)上,所述摆动杆(45)上滑动连接有管套(44),所述管套(44)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Z形杆(451),所述Z形杆(45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撑柱(42),所述Z形杆(451)的左端固定连接L形杆(48),所述L形杆(48)的左端固定连接驱动杆(47),所述驱动杆(47)通过螺栓连接转轴(411),所述转轴(4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辛嘉祥杨治谭江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光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