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助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623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装置,该膝关节助力装置包含绑带固定模块、弹力模块以及连接模块,该绑带固定模块包含第一固定绑带、第二固定绑带以及第三固定绑带,该第一固定绑带为腰部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为大腿固定绑带,该第三固定绑带为小腿固定绑带,该弹力模块连接于该第二固定绑带及该第三固定绑带之间,该连接模块包含多个连接单元,该多个连接单元用于连接该第一固定绑带与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连接该第二固定绑带、该第三固定绑带与该弹力模块。通过连接模块将绑带固定模块与弹力模块连接固定于人体,利用弹力作用帮助患者自主完成屈膝动作以及在伸膝时帮助股四头肌完成离心控制,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关节助力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膝关节助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2002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而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20/10万,存活者中有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的复发率达40%。
[0003]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由于患侧下肢存在异常的伸肌协调运动模式,导致在整个步行周期中会出现异常的行走模式。偏瘫患者在步行周期中,由于患侧下肢股四头肌痉挛,出现膝关节过伸展状态,患侧骨盆代偿性上提,从而出现划圈步态等异常的行走模式。想要改善患者这种异常步行模式,训练患侧膝关节的控制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患者必须打破患侧下肢的伸肌协同模式,自主完成屈伸膝控制,才能改善异常步行模式。但是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下肢伸肌协同模式,患侧下肢股四头肌痉挛,很多患者很难自主完成屈膝动作。
[0004]因此,如何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帮助患者改善异常步行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装置,以帮助患者在步行过程中打破伸肌协同模式完成屈膝动作,纠正患者步行过程中的生物力线。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膝关节助力装置,其包含:绑带固定模块、弹力模块以及连接模块,该绑带固定模块包含第一固定绑带、第二固定绑带以及第三固定绑带,该第一固定绑带为腰部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为大腿固定绑带,该第三固定绑带为小腿固定绑带,该弹力模块连接于该第二固定绑带及该第三固定绑带之间,该连接模块包含多个连接单元,该多个连接单元用于连接该第一固定绑带与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连接该第二固定绑带、该第三固定绑带与该弹力模块;其中,该第一固定绑带具有第一前侧中点,该第二固定绑带具有第二前侧中点,该第三固定绑带具有第三前侧中点,该多个连接单元的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前侧中点与该第二前侧中点之间;同时该多个连接单元不设置于该第二前侧中点与该第三前侧中点之间。
[0007]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该第三固定绑带为可调节松紧程度的固定绑带,该第一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该第三固定绑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卡扣进行锁定。
[0008]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该第三固定绑带为非弹性固定绑带。
[0009]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该第三固定绑带为
尼龙固定绑带。
[0010]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固定绑带具有第一后侧中点,该第二固定绑带具有第二后侧中点,该第三固定绑带具有第三后侧中点,该弹力模块置于该第二后侧中点与该第三后侧中点之间。
[0011]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弹力模块为弹力带。
[0012]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多个连接单元中的至少一连接单元置于该第一后侧中点与该第二后侧中点之间。
[0013]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多个连接单元为无弹性连接单元。
[0014]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该第三固定绑带的宽度大于该多个连接单元的宽度,该弹力模块的宽度大于该多个连接单元的宽度。
[0015]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膝关节助力装置于初始状态时,该第二固定绑带与该第三固定绑带之间具有第一距离,该弹力模块于该第二固定绑带朝向该第三固定绑带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该第一距离的一半。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装置,通过连接模块将绑带固定模块与弹力模块连接固定于人体,其中,弹力模块置于膝关节后侧,利用弹力作用帮助患者在步行过程中打破伸肌协同模式完成屈膝动作,同时在伸膝时帮助患者患侧股四头肌做离心收缩运动,促进患侧膝关节的稳定,增加患侧下肢的步行周期的支撑时间,纠正患者步行过程中的生物力线,改善步行的异常模式,让患者能够减少异常步行模式的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膝关节助力装置结构侧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膝关节助力装置结构正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膝关节助力装置结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膝关节助力装置结构侧视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膝关节助力装置100,其包含绑带固定模块10、弹力模块20以及连接模块30,绑带固定模块10包含第一固定绑带11、第二固定绑带12以及第三固定绑带13,弹力模块20连接于第二固定绑带12及第三固定绑带13之间,连接模块30包含多个连接单元,用于连接绑带固定模块10中的多个固定绑带以及连接绑带固定模块10与弹力模块20。
[0023]本技术中,通过连接模块30将绑带固定模块10与弹力模块20连接固定于人体,其中,第一固定绑带11具有第一后侧中点,第二固定绑带12具有第二后侧中点,第三固定绑带13具有第三后侧中点,弹力模块20连接于第二后侧中点与第三后侧中点之间,即弹力模块20置于膝关节后侧,利用弹力作用帮助患者自主完成屈膝动作以及在伸膝时帮助股四头肌完成离心控制,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绑带11为腰部固定绑带,较佳地在穿戴时位于使用者双侧髂前上棘以上1厘米处,第二固定绑带12为大腿固定绑带,较佳地在穿戴时位于使用者髌骨上方15

20厘米处,第三固定绑带13为小腿固定绑带,较佳地设置在穿戴时位于使用者外踝上5

10厘米处,第一固定绑带11用于固定第二固定绑带12,防止第二固定绑带12下滑,第二固定绑带12与第三固定绑带13用于固定支撑弹力模块20。连接模块30包含第一连接单元31、第二连接单元32、第三连接单元33以及第四连接单元34(图中以粗实线绘示),其中,第一连接单元31与第二连接单元32用于连接第一固定绑带11与第二固定绑带12,第三连接单元33连接第二固定绑带12与弹力模块20,第四连接单元34连接弹力模块20与第三固定绑带13。
[0025]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30可拆卸地连接于绑带固定模块10及弹力模块20,以便于用户佩戴。例如,连接模块30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绑带固定模块10及弹力模块20。
[002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绑带11、第二固定绑带12以及第三固定绑带13为非弹性固定绑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关节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绑带固定模块,包含第一固定绑带、第二固定绑带以及第三固定绑带,该第一固定绑带为腰部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为大腿固定绑带,该第三固定绑带为小腿固定绑带;弹力模块,连接于该第二固定绑带及该第三固定绑带之间;以及连接模块,包含多个连接单元,该多个连接单元用于连接该第一固定绑带与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连接该第二固定绑带、该第三固定绑带与该弹力模块;其中,该第一固定绑带具有第一前侧中点,该第二固定绑带具有第二前侧中点,该第三固定绑带具有第三前侧中点,该多个连接单元的其中之一设置于该第一前侧中点与该第二前侧中点之间;同时该多个连接单元不设置于该第二前侧中点与该第三前侧中点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该第三固定绑带为可调节松紧程度的固定绑带,该第一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该第三固定绑带的两端分别通过卡扣进行锁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助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绑带、该第二固定绑带以及该第三固定绑带为非弹性固定绑带。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膝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丹戴宇涵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明基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