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开内倒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617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开内倒窗,涉及内开内倒窗技术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窗户主体,所述框架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换气机构,所述换气机构与空腔之间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定位板指向方向所对应的刻度槽作为参照,进而在进行调节时可以更加清晰快速地进行调节,同时能够更加方便调节其换气功率,而控制板转动通过支杆、滑杆、滑板和转管带动转板转动,此时通过型板和转动板带动连接板转动,进而达到便捷的效果,而控制板在转动时,由于弹簧的存在,弹簧会通过滑杆使控制板具有一个向框架处的力,从而使控制板可以紧紧地与转球贴附,从而使控制板具有一个阻尼效果,更加便于操作。更加便于操作。更加便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开内倒窗


[0001]本技术涉及内开内倒窗
,尤其涉及一种内开内倒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技术中,如中国专利号为CN215485613U的一种内开内倒窗,包括窗框主体、相对于所述窗框主体内部活动安装的窗户主体、相对于所述窗框主体一侧固定安装的换气机构以及相对于所述窗框主体内部开设的空腔,所述窗框主体外表面的一侧活动安装有调控机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换气机构和空腔的配合设置,解决了现有的内开内倒窗,其装置本身的优势是增加了装置的一种开启方式,同时窗户的通风性能更加良好,但是在阴雨天气时,开窗通风容易使外界的雨水喷溅到室内,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通过调控机构的设置,解决了若遇到外界风力较大或无风的情况,无法进行对进入室内的风进行自主的调控,影响实际通风效果的问题,该内开内倒窗在进行调节时,需要调节多个调控转板,而在调节过程中,由于每个调节机构不存在参照物,所以无法确定调控转板的转动角度,进而可能会导致每个调控转板的角度不尽相同,此时就会导致其通风控制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开内倒窗,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部活动设置有窗户主体(3),所述框架(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4),所述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换气机构(2),所述换气机构(2)与空腔(4)之间连通,所述空腔(4)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管(5),所述转管(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板(6),所述空腔(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轴杆(8),所述轴杆(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和转板(6)的外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型板(19),所述型板(19)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板(20),所述转管(5)的一端转动贯穿至框架(1)的外部,所述转管(5)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滑杆(11),所述滑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杆(13),所述支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14),所述控制板(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板(18),所述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诺克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