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功率电路及交流镀膜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95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主功率电路及交流镀膜电源,属于镀膜电源技术领域,主功率电路包括顺序连接的整流模块、逆变模块、谐振滤波模块和升压模块;谐振滤波模块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和第三滤波电路,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逆变模块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升压模块的正输入端和第三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三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升压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逆变模块将直流电逆变处理为方波信号,谐振滤波模块对方波信号进行三级谐振滤波,得到正弦波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镀膜电源在负载发生电弧时,无法有效抑制电弧能量的问题,达到有效抑制负载产生电流弧,减小工件损伤的效果。损伤的效果。损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功率电路及交流镀膜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镀膜电源
,特别涉及一种主功率电路及交流镀膜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镀膜电源多采用直流镀膜电源、方波镀膜电源。直流镀膜电源,其特性为一个电压源,输出端并联较多的电容,当等离子体负载发生电弧时,电容内存储的能量倾泻到负载端,不能有效抑制电弧能量。方波镀膜电源,虽然输出电压的极性可变,但是在单极性下仍然以类似于电压源的形式输出,也无法有效抑制电弧能量。不能有效抑制电弧能量,就易造成工件表面破坏甚至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功率电路及交流镀膜电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镀膜电源在等离子体负载发生电弧时,无法有效抑制电弧能量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主功率电路,所述主功率电路包括顺序连接的整流模块、逆变模块、谐振滤波模块和升压模块;
[0006]所述谐振滤波模块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和第三滤波电路;
>[0007]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功率电路包括顺序连接的整流模块、逆变模块、谐振滤波模块和升压模块;所述谐振滤波模块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二滤波电路和第三滤波电路;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逆变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升压模块的正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升压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直流电逆变处理为方波信号,所述谐振滤波模块用于对所述方波信号进行三级谐振滤波,得到正弦波信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模块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和电容C7;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均与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一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均与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二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均与三相交流电网的第三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以及所述电容C7的一端均与所述逆变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以及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逆变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模块包括开关管Q1、开关管Q2、开关管Q3和开关管Q4;所述开关管Q1的漏极和所述开关管Q3的漏极均与所述整流模块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和所述开关管Q4的源极均与所述整流模块的负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源极和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均与所述谐振滤波模块的正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管Q3的源极和所述开关管Q4的漏极均与所述谐振滤波模块的负输入端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功率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芝越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川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