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851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包括:穿戴单元、变温单元、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所述穿戴单元穿戴在全棉工作服与绝缘上衣之间,所述穿戴单元包括马甲本体及导流体,所述导流体由多个泡沫板组成,多个泡沫板拼接形成可循环风流道,多个泡沫板胶粘或缝制在马甲本体上;所述变温单元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多套变温组件,每套变温组件均包括一绝缘外壳及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一半导体制冷片、一送风风扇及一散热风机,两套变温组件之间通过半导体制冷片串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应用可循环风流道进行温度传递。通过底部送风的方式,提升温度传导效率。提升温度传导效率。提升温度传导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带电作业劳保领域,尤其是一种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10kV绝缘手套法带电作业过程中,需穿戴厚重的绝缘防护服,夏季高温作业时存在中暑、防护服穿戴不整齐等安全隐患,冬季作业时则因动作僵硬存在操作不稳定、高空坠物等风险。
[0003]经过市场调研,目前已有的降温服、加热服有冰袋制冷型、风扇散热型、复合碳纤维电加热服三种,如CN214710509U提供的一种带电作业用斗外挂式人体降温装置,CN214630014U提供的一种带电作业用的功能性降温服;均存在穿戴不便、散热/加热效果不符合预期等问题。
[0004]为减轻极端温度对10kV带电作业绝缘手套法作业的影响,提升作业人员作业舒适度,提出一种10kV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10kV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同时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双向温控的能力,将制冷、制热功能相结合,同时达到温度传递快、控制便利的效果。
[0006]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包括:
[0008]一穿戴单元、所述穿戴单元穿戴在全棉工作服与绝缘上衣之间,所述穿戴单元包括马甲本体及导流体,所述导流体由多个泡沫板组成,多个泡沫板拼接形成可循环风流道,多个泡沫板胶粘或缝制在马甲本体上;
[0009]一变温单元、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多套变温组件,每套变温组件均包括一绝缘外壳及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一半导体制冷片、一送风风扇及一散热风机,两套变温组件之间通过半导体制冷片串联连接;
[0010]一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及温控单元,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所述马甲本体的两肩、背中心位置;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控制器、测温模块及多个MOS管,所述控制器连接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连接多个温度传感器,每一制冷片分别通过一MOS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多个制冷片并联,每一送风风扇分别通过一MOS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多个送风风扇并联,在送风风扇与MOS管之间串联隔离二极管;
[0011]一供电单元,散热风机与供电单元电源连接,所述供电单元包括蓄电池组和空气开关,供电单元通过空气开关、绝缘导线与控制器的DCDC转换模块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材质为绝缘塑料,呈长条形腰带状,所述壳体上部安装有钉扣,与穿戴单元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供电单元放置于绝缘手臂车斗内置物架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温度显示面板、手动调节旋钮、自动控制按钮、转换开关、冷热选择按钮。
[0015]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6]1.本技术创新应用可循环风流道进行温度传递。通过底部送风的方式,提升温度传导效率。
[0017]2.本技术实现了主体装置更轻便、更灵活。减轻主体结构质量、体积,实现穿戴“零触感”体验,为技术人员作业提供充分辅助保障。
[0018]3.本技术提升了安全作业系数。有效解决了在带电施工作业中严酷天气造成的人员精神状态不充盈、体力消耗增加、舒适度降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极大提升了施工作业质效和精准度,进一步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违章、失误操作等情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智能控温装置电路框图;
[0020]图2为穿戴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温控单元的电路框图;
[0022]图4为手动调温电路连接图;
[0023]图5为手动调风速电路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5]如图1所示,一种10kV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包括穿戴单元、变温单元、控制单元及供电单元。所述的变温单元与控制单元都装设在作业人员腰部,呈腰带式,与穿戴单元导线连接,供电单元放置于绝缘手臂车斗内置物架内。
[0026]如图2所示,穿戴单元穿戴在全棉工作服与绝缘上衣之间,包括马甲本体2及导流体,所述导流体由多个泡沫板3组成,多个泡沫板3拼接形成可循环风流道4。马甲本体2采用纯棉材质定制,具备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多个泡沫板3胶粘或缝制在马甲本体2上。
[0027]变温单元、包括壳体5及安装在壳体5内的多套变温组件,每套变温组件均包括一绝缘外壳及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一半导体制冷片、一送风风扇及一散热风机,两套变温组件之间通过半导体制冷片串联连接。通过控制输入电流方向及功率,实现双向温控。壳体5材质为绝缘塑料,呈长条形腰带状,作业前系于作业人员腰部,其中送风风扇朝上,散热风机朝下,壳体5上部有两个钉扣6,与穿戴单元连接。
[0028]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变温单元内部包括5个10cm*10cm的半导体制冷片、5个同尺寸送风风机、5个同尺寸散热风机,5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串联连接,半导体制冷片与送风风机与控制单元连接,散热风机直接与电源连接,所述散热风机与所述送风风扇同步控制。
[0029]控制单元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1、温控单元及供电单元,温度传感器1为PT100温度传感器1,如图2所示,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分别安装在所述马甲本体2的两肩、背中心位置进行温度采集。
[0030]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控制器、测温模块及多个MOS管,所述控制器连接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连接多个温度传感器1,每一制冷片分别通过一MOS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多个制冷片并联,每一送风风扇分别通过一MOS管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多个送风风扇并联,在送风风扇与MOS管之间串联隔离二极管;所述控制器为STM32控制板,所述温度传感器为PT100。
[0031]散热风机与供电单元电源连接,所述供电单元包括蓄电池组和空气开关,供电单元通过空气开关、绝缘导线与控制器的DCDC转换模块连接。
[0032]可以采用手动控温或自动控温,手动温控单元将DC12

30V调速开关与半导体制冷片、风机输入端口连接,通过控制输入功率实现温度控制。自动温控单元通过分析PT100温度传感器1采集的温度信息进行档位控制,将温度恒定在某一值。
[0033]控制单元还包括:温度显示面板、手动调节旋钮、自动控制按钮、转换开关、冷热选择按钮。控制单元安装在变温单元一侧,作业前先打开工作开关,选择冷热选择按钮,选择自动/手动控制方式,旋转温度旋钮选择档位。作业人员可以自由选择控制方式、温度,均为一键式操作。
[0034]供电单元包括蓄电池组和空气开关。供电单元通过空气开关、绝缘导线与控制单元连接,设备最大档位下供电单元可维持8h以上,供电单元与带电作业车相结合,放置于斗内置物架中,减轻作业人员穿戴压力。作业前将电源组放置于绝缘斗内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电作业用智能控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穿戴单元、所述穿戴单元穿戴在全棉工作服与绝缘上衣之间,所述穿戴单元包括马甲本体(2)及导流体,所述导流体由多个泡沫板(3)组成,多个泡沫板(3)拼接形成可循环风流道(4),多个泡沫板(3)胶粘或缝制在马甲本体(2)上;一变温单元、包括壳体(5)及安装在壳体(5)内的多套变温组件,每套变温组件均包括一绝缘外壳及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一半导体制冷片、一送风风扇及一散热风机,两套变温组件之间通过半导体制冷片串联连接,所述壳体(5)呈长条形腰带状,穿戴在腰部位置;一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1)及一温控单元,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分别安装在所述马甲本体(2)的两肩、背中心位置;所述温控单元包括控制器、测温模块及多个MOS管,所述控制器连接测温模块,所述测温模块连接多个温度传感器(1),每一制冷片分别通过一MOS管与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若寒陈禹森付秋明刘展孔晓利王海超冯焕阳辛晓虎段明辉韩岳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