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雾化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687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雾化发生装置,电子雾化发生装置的壳体组件的内部具有分离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储油结构和雾化结构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形成有雾化气道,所述第一容纳腔开设有分别连通于所述雾化气道两端的进气口和抽吸口,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开设有使所述充电结构外露的充电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雾化发生装置,由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分离设置,使得第一雾化气道和充电口之间相互分离,充电口的密封性能不会影响电子雾化发生装置的抽吸力,因此可以减少充电口处的密封件,雾化气道的密封效果也较好。雾化气道的密封效果也较好。雾化气道的密封效果也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雾化发生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雾化产品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雾化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消费产品的不断发展,电子烟在年轻人当中较为流行。电子烟上一般设置有进气口、抽吸口,还设有充电口等结构,充电口是为了充电而设置,但是,目前的电子烟中,充电口往往与进气口、抽吸口之间能够连通,导致在用户抽吸使用电子烟时,会从充电口处漏气,为改善充电口位置的漏气,通常会给充电口处增加硅胶密封,但是往往密封效果不佳,导致气道密封的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漏气的现象,抽吸力的大小也难以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发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充电口位置容易漏气导致气道密封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雾化发生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储油结构、雾化结构、电路板、固定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充电结构,所述储油结构、所述雾化结构、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具有分离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雾化发生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储油结构、雾化结构、电路板、固定且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充电结构,所述储油结构、所述雾化结构、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结构均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具有分离设置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储油结构和雾化结构均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形成有雾化气道,所述第一容纳腔开设有分别连通于所述雾化气道两端的进气口和抽吸口,所述电路板和所述充电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开设有使所述充电结构外露的充电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发生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外的气流传感器,所述气流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二容纳腔还开设有大气压口,所述气流传感器和所述抽吸口之间设置有气流检测气道,所述气流检测气道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所述气流传感器的其中一侧正对所述大气压口,所述气流传感器的另一侧通过所述气流检测气道连通至所述抽吸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结构为储油棉,所述雾化结构包括雾化管、发热体和导油棉,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导油棉均设置于所述雾化管内,所述雾化管穿过所述储油棉设置,所述雾化管内形成所述雾化气道,所述雾化管开设有导油孔,所述导油棉设置于所述导油孔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结构和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内部的内壳结构,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内壳结构,所述第二容纳腔设置于所述外壳结构和所述内壳结构之间,所述外壳结构开设有所述大气压口和所述充电口,所述进气口包括外进气口和内进气口,所述抽吸口包括外抽吸口和内抽吸口,所述外进气口和所述外抽吸口均开设于所述外壳结构,所述内进气口和所述内抽吸口均开设于所述内壳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太周胜文郭永录袁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赛尔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