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657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节能建筑,包括建筑主体、排水管道及压电吸能组,建筑本体顶部开设有蓄水池,用以储存雨水,排水管道设于蓄水池下端,且与蓄水池连通,压电吸能组包括设于排水管道内的承接部以及伸出于排水管道外的压电部,在承接部和压电部之间设有传导部,承接部用以承接雨水的冲击,压电部用以将自传导部传导至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蓄水池储存雨水,雨水排入排水管道中冲击承接部,承接部将其所受的冲击力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传导部传导至压电部,压电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内日常照明或其他用电设备使用,大大提高了对雨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对雨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对雨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建筑。

技术介绍

[0002]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等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为了节约能源,各地通过当地的自然环境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节能建筑,现有的节能建筑在收集雨水后仅用来拖地、冲厕所等,对雨水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建筑,旨在解决现有的节能建筑对雨水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节能建筑,包括:
[0005]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顶部开设有蓄水池,用以储存雨水;
[0006]排水管道,设于所述蓄水池下端,且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以及,
[0007]压电吸能组,包括设于所述排水管道内的承接部以及伸出于所述排水管道外的压电部,在所述承接部和所述压电部之间设有传导部,所述承接部用以承接雨水的冲击,所述压电部用以将自所述传导部传导至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0008]可选地,所述蓄水池内部底端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导流槽的截面呈减缩设置。
[0009]可选地,所述导流槽的出口处设有开关阀;
[0010]所述节能建筑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开关阀。
[0011]可选地,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节能建筑还包括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0012]所述节能建筑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水浸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
[0013]可选地,所述承接部包括承接槽体,所述承接槽体的侧端设有漏水孔,所述压电部包括压电片,所述压电片具有受力端;
[0014]所述传导部包括传导杆,所述传导杆的中部位置铰接安装于所述建筑本体,所述传导杆的一端连接所述承接槽体的下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压电片的受力端。
[0015]可选地,所述节能建筑还包括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设于所述排水管道内,且位于所述压电吸能组的下方,用以净化雨水。
[0016]可选地,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净水管道与排污管道,所述净水管道与生活用水管道连通,所述排污管道与生活废水管道连接。
[0017]可选地,还包括太阳能装置,所述太阳能装置设于所述建筑本体顶部。
[0018]可选地,所述太阳能装置包括:
[0019]支撑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建筑本体顶部;
[0020]太阳能板,安装于所述支撑装置上;以及,
[0021]滑水板,为透光材质,设于所述太阳能板上方。
[0022]可选地,还包括保温墙体,所述保温墙体设于所述建筑本体外侧。
[0023]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蓄水池储存雨水,雨水排入所述排水管道中冲击所述承接部,所述承接部将其所受的冲击力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所述传导部传导至所述压电部,所述压电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内日常照明或其他用电设备使用,大大提高了对雨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节能建筑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0节能建筑33a传导杆1建筑本体4开关阀11蓄水池5水浸传感器111导料槽6净水装置112安装槽61净水管道2排水管道62排污管道3压电吸能组7太阳能装置31承接部71支撑装置31a承接槽体72太阳能板32压电部73滑水板33传导部8保温墙体
[003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3]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等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为了节约能源,各地通过当地的自然环境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节能建筑,现有的节能建筑在收集雨水后仅用来拖地、冲厕所等,对雨水的利用率不高。
[003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节能建筑,旨在解决现有的节能建筑对雨水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图1至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节能建筑的一实施例。
[0036]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提出一种节能建筑1000,包括建筑主体、排水管道2及压电吸能组3,所述建筑本体1顶部开设有蓄水池11,用以储存雨水,所述排水管道2设于所述蓄水池11下端,且与所述蓄水池11连通,所述压电吸能组3包括设于所述排水管道2内的承接部31以及伸出于所述排水管道2外的压电部32,在所述承接部31和所述压电部32之间设有传导部33,所述承接部31用以承接雨水的冲击,所述压电部32用以将自所述传导部33传导至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0037]在本技术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蓄水池11储存雨水,雨水排入所述排水管道2中冲击所述承接部31,所述承接部31将其所受的冲击力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所述传导部33传导至所述压电部32,所述压电部32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内日常照明或其他用电设备使用,大大提高了对雨水的利用率。
[0038]可以理解的是,雨水在进入所述排水管道2时越集中冲击力就越大,考虑到这一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蓄水池11内部底端开设有导流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本体,所述建筑本体顶部开设有蓄水池,用以储存雨水;排水管道,设于所述蓄水池下端,且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以及,压电吸能组,包括设于所述排水管道内的承接部以及伸出于所述排水管道外的压电部,在所述承接部和所述压电部之间设有传导部,所述承接部用以承接雨水的冲击,所述压电部用以将自所述传导部传导至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内部底端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排水管道连通,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所述导流槽的截面呈减缩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出口处设有开关阀;所述节能建筑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开关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节能建筑还包括水浸传感器,所述水浸传感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节能建筑还包括电路板组件,所述水浸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部包括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巨亘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