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壳体组件的装配工艺较为复杂,一般采用大量的紧固件进行连接,且通常是相邻两个结构件进行装配连接,导致各结构件之间具有较大的配合间隙,这不仅严重影响空调器外立面的美观度,还增加空调器的装配难度,降低空调器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器的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装配简单且美观度高,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壳体组件装配困难且美观度低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壳体组件的空调器。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包括:面板支架,所述面板支架具有顶板、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连接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顶板的前侧与所述前侧板的上端连接,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彼此相背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壳体组件的外观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支架,所述面板支架具有顶板、前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连接在所述前侧板和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所述顶板的前侧与所述前侧板的上端连接,所述顶板的上表面、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彼此相背的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壳体组件的外观面;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覆盖在所述前侧板的前侧且与所述前侧板连接;后壳,所述后壳设于所述面板支架的后侧且与所述面板支架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后壳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连接;出风框,所述出风框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彼此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多个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出风框设有多个第一配合结构,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一配合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凸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一固定孔;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配合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一卡孔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对应设置的第一配合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一配合孔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凸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一固定孔分别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凸部、多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和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孔在所述面板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交替且间隔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彼此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基座,每个所述第一安装基座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基座形成朝所述面板支架的中部延伸的第一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通过多个第一连接凸筋连接,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凸筋在所述面板支架的高度方向上交替且间隔排布;和/或,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前侧面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通过交叉布置的第一加强凸筋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后侧设有朝下延伸的上连接结构,所述后壳的顶部设有上配合结构,所述上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后壳的上方且与所述上配合结构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与位于最上方的所述第一安装基座通过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连接筋,所述连接筋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上连接结构或所述第一安装基座。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结构设有上连接孔,所述上配合结构设有上配合孔,所述上连接孔和所述上配合孔的轴向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二者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
‑
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彼此相对的一侧均设有多个第二连接结构,所述后壳设有多个第二配合结构,
多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配合结构一一对应地配合。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贵忠,毛先友,陈良锐,梁焯劲,苏炳超,彭杰林,彭代杰,李贤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