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55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所述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坡体及沿坡面向下依次设置有灌木过滤层、滤沟、灌木垫保护层及松木护角层以及与滤沟底部连通的排水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雨水在经过灌木过滤层后流入滤沟内部,通过滤沟内部的填料层,可以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做进一步的阻隔和处理,再经过过滤后的雨水渗透至排水沟内部,通过排水沟流入河道内部。在水流量较大时,雨水经过灌木垫保护层及松木护角层时,可以通过灌木垫保护层及松木护角层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避免雨水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能够有效去除流入河道内部污水中的污染物,及避免河道坡体上的水土流失。免河道坡体上的水土流失。免河道坡体上的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生态护坡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透水汇水面(如屋面、硬化路面、广场、停车场等)占有比例越来越大,雨水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最终进入城市河湖水系,造成河湖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护坡防护通常采用单纯的植草护坡技术,目前的护坡防护在遇到外界大量面源污染物的冲击时,由于水力停留时间短,导致坡面截污不彻底和基质堵塞等问题;现有河湖坡面基质床对污染物去除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旨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河道护坡对流入河道内的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率较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
[0005]坡体,所述坡体上沿坡面向下依次设置有灌木过滤层、滤沟、灌木垫保护层及松木护角层,所述滤沟凹设于所述坡体上;所述滤沟内部填充有用于过滤污染物的填料层;
[0006]排水沟,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沟沿所述滤沟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滤沟相互垂直设置且凹设在所述坡体上,所述排水沟的一端与所述滤沟连通设置,所述排水沟的另一端向河道内部延伸设置。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滤沟的底部相互连通设置,且在所述滤沟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填料层滑入所述排水沟内部的支撑网。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填料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砾石层、人工沸石层、火山岩层及粗砂层。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灌木垫保护层包括:
[0010]灌木垫,固定安装在所述坡体上;
[0011]灌木枝条,穿设在所述灌木垫的缝隙内部,且种植在所述坡体上。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坡体上布置有多个所述灌木垫,且相邻两个所述灌木垫相互搭接设置,在两个所述灌木垫的搭接处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灌木垫固定到所述坡体上的固定木桩。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木桩包括:
[0014]桩杆,所述桩杆为锥形结构;
[0015]压杆,所述压杆的中部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可套装到所述桩杆的外侧,且所述套环的内径小于所述桩杆的最大外径。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杆沿所述套环轴线方向的一侧布置有多个用于固定所述灌木垫的锥形尖刺。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松木护角层包括:
[0018]松木桩,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松木桩沿竖直方向固定在所述坡体的坡脚处,且多个所述松木桩依次相邻布置;
[0019]土工膜,布置在所述松木桩靠近所述坡体的一侧,所述土工膜用于防止泥土或污染物从两个松木桩之间的间隙流出。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松木桩及所述土工膜凸出所述坡体的坡面设置。
[0021]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河道的坡体上沿坡面向下依次布置有灌木过滤层、滤沟、灌木垫保护层及松木护角层,灌木过滤层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低矮灌木品种进行栽种,利用灌木密集的根茎与枝杈结构有效拦截阻挡随雨水径流冲刷带来的大型悬浮颗粒物,避免后续处理工序的淤积与阻塞,同时可以限制雨水的流速。雨水在经过灌木过滤层后流入滤沟内部,通过滤沟内部的填料层,可以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做进一步的阻隔和处理,再经过过滤后的雨水渗透至排水沟内部,通过排水沟流入河道内部。在水流量较大时,雨水经过灌木垫保护层及松木护角层时,可以通过灌木垫保护层及松木护角层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避免雨水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能够有效去除流入河道内部污水中的污染物,及避免河道坡体上的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坡体上坡面的布置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滤沟与排水沟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灌木垫保护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坡体;2、灌木过滤层;3、滤沟;31、填料层;32、支撑网;4、灌木垫保护层;41、灌木垫;42、灌木枝条;43、固定木桩;431、桩杆;432、压杆;433、套环;434、锥形尖刺;5、松木护角层;51、松木桩;52、土工膜;6、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进行说明。所述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坡体1以及设置在坡体1上并沿坡面向下依次设置有灌木过滤层2、滤沟3、灌木垫保护层4及松木护角层5,滤沟3凹设于坡体1上;滤沟3内部填充有用于过滤污染物的填料层31;排水沟6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水沟6沿滤沟3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排水沟6与滤沟3相互垂直设置,凹设在坡体1上,排水沟6的一端与滤沟3连通设置,排水沟6的另一端向河道内部延伸设置。
[0030]本实施例提供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河道的坡体1上沿坡面向下依次布置有灌木过滤层2、滤沟3、灌木垫保护层4及松木护角层5,灌木过滤层2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低矮灌木品种进行栽种,利用灌木密集的根茎与枝杈结构有效拦截阻挡随
雨水径流冲刷带来的大型悬浮颗粒物,避免后续处理工序的淤积与阻塞,同时可以限制雨水的流速。雨水在经过灌木过滤层2后流入滤沟3内部,通过滤沟3内部的填料层31,可以对雨水中的污染物做进一步的阻隔和处理,再经过过滤后的雨水渗透至排水沟6内部,通过排水沟6流入河道内部。在水流量较大时,雨水经过灌木垫保护层4及松木护角层5时,可以通过灌木垫保护层4及松木护角层5有效抑制暴雨径流对边坡的侵蚀,避免雨水冲刷带来的水土流失。能够有效去除流入河道内部污水中的污染物,及避免河道坡体1上的水土流失。
[003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滤沟3的长度方向沿河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排水沟6与滤沟3相互垂直设置,并且排水沟6沿坡体1的倾斜方向延伸至河道内部。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排水沟6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结构。参见图3,排水沟6与滤沟3的底部相互连通设置,且在滤沟3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填料层31滑入排水沟6内部的支撑网32。在排水沟6与滤沟3的连接处,将滤沟3的底部挖通并与排水沟6连通,并在排水沟6的底部搭接上过滤网。从而可以使雨水在完全经过填料层31后再渗入排水沟6内部,能够使雨水得到充分的过滤。
[0033]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安装过滤网时,可以在过滤网上布置一些大于过滤网网孔的石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体,所述坡体上沿坡面向下依次设置有灌木过滤层、滤沟、灌木垫保护层及松木护角层,所述滤沟凹设于所述坡体上;所述滤沟内部填充有用于过滤污染物的填料层;排水沟,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水沟沿所述滤沟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滤沟相互垂直设置且凹设在所述坡体上,所述排水沟的一端与所述滤沟连通设置,所述排水沟的另一端向河道内部延伸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与所述滤沟的底部相互连通设置,且在所述滤沟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填料层滑入所述排水沟内部的支撑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砾石层、人工沸石层、火山岩层及粗砂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木垫保护层包括:灌木垫,固定安装在所述坡体上;灌木枝条,穿设在所述灌木垫的缝隙内部,且种植在所述坡体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河道生态护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发王海洋吴昌王学东侯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程睿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