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25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插座,其中,插座包括壳体、插接模块和电源线,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插接模块设于安装空间内,插接模块具有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第一面板开设有连通第一插接端的第一插口组,安装空间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第二插接端的第二插口组,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均用于插接插头;电源线穿设于壳体,并与插接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通过优化插座结构,在不减少插口组总量的前提下缩减插座的体积,提高插座的便携性。便携性。便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座


[0001]本技术涉及插座
,特别涉及一种插座。

技术介绍

[0002]插座作为生活中常用的装置,具有多个插接模块,每个插接模块的插接端会与插座表面的插口组连通,以供多个插头插入。多个插口组设置于插座同一侧的布局会导致插座的内部结构复杂,插座体积增大导致占用空间大,不便于外出时随身携带,无法满足人们日常使用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插座,旨在通过优化插座结构,在不减少插口组总量的前提下缩减插座的体积,提高插座的便携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插座,包括:
[0005]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
[0006]插接模块,所述插接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插接模块具有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插接端的第一插口组,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插接端的第二插口组,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均用于插接插头;以及
[0007]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穿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插接模块电性连接。
[000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模块包括:
[0009]第一插片,所述第一插片与所述电源线的火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片具有两个第一插接口,一所述第一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另一所述第一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
[0010]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与所述第一插片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电源线的零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插片具有两个第二插接口,一所述第二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另一所述第二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以及
[0011]第三插片,所述第三插片位于所述第一插片和所述第二插片之间,且与所述电源线的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插片具有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三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
[0012]其中,连通于所述第一插口组的第一插接口、第二插接口和第三插接口组成所述第一插接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插口组的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组成所述第二插接端。
[00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片包括:
[0014]第一载流件,所述第一载流件与所述电源线的火线电性连接;
[0015]第一端夹持件,所述第一端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载流件的端部连接,并形成与所述第一插口组连通的第一插接口;以及
[0016]第一侧夹持件,所述第一端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载流件的侧部连接,并形成与所述第二插口组连通的第一插接口;
[0017]和/或,所述第二插片包括:
[0018]第二载流件,所述第二载流件与所述电源线的零线电性连接;
[0019]第二端夹持件,所述第二端夹持件与所述第二载流件的端部连接,并形成与所述第一插口组连通的第二插接口;以及
[0020]第二侧夹持件,所述第二端夹持件与所述第二载流件的侧部连接,并形成与所述第二插口组连通的第二插接口。
[002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模块的数量有两个,两所述插接模块相对设置。
[002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源线的火线依次经过两所述第一插片,所述电源线的零线依次经过两所述第二插片;
[0023]两所述第三插片依次连接,形成地线插片,所述电源线的地线与所述地线插片电性连接。
[002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还包括PD充电模块,所述PD充电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且位于两所述插接模块之间,所述PD充电模块的插接端通过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的插口连通外界。
[002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接模块还具有第三插接端,所述第三插接端与所述第一插接端背对设置,所述第二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三插接端的第三插口组,所述第三插接端用于插接插头。
[002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位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围合形成所述安装空间,所述侧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二插口组,所述电源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侧板设置。
[002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板的外周缘和所述第二面板的外周缘均超出所述侧板设置,以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有沉台,所述电源线的一端穿设于所述沉台的台面,所述沉台用于收纳所述电源线显露于所述壳体外的部分。
[002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还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嵌设于所述沉台的台面上,用于固定收纳于沉台的电源线。
[002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插座包括壳体、插接模块和电源线,插接模块的第一插接端连通第一面板的第一插口组,一插头可从第一面板的方向通过第一插口组插入第一插接端,插接模块的第二插接端连通安装空间的侧壁的第二插口组,另一插头从安装空间侧壁的方向插入第二插接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插座,对现有插座第一面板上设置多个插口组的布局进行优化,将其中部分的插口组移到与第一面板相邻的另一侧,从而在不减少插口组总量的前提下减少了第一面板上插口组的数量,优化了插座结构,缩减了插座的体积,提高了插座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1]图1为本技术插座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另一视角图;
[0033]图3为图1的爆炸图;
[0034]图4为本技术插接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第一插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地线插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号说明:
[003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插座22第二插片10壳体221第二插接口11第一面板23第三插片111第一插口组231第三插接口12第二面板24地线插片121第二插口组30第一插接端13侧板40第二插接端14安装空间50电源线20插接模块51火线21第一插片52零线211第一插接口53地线212第一载流件60PD充电模块213第一端夹持件70沉台214第一侧夹持件80绑带
[003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形成有安装空间;插接模块,所述插接模块设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插接模块具有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所述第一面板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插接端的第一插口组,所述安装空间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插接端的第二插口组,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均用于插接插头;以及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穿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插接模块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模块包括:第一插片,所述第一插片与所述电源线的火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插片具有两个第一插接口,一所述第一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另一所述第一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第二插片,所述第二插片与所述第一插片相对设置,且与所述电源线的零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插片具有两个第二插接口,一所述第二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另一所述第二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二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以及第三插片,所述第三插片位于所述第一插片和所述第二插片之间,且与所述电源线的地线电性连接,所述第三插片具有第三插接口,所述第三插接口通过所述第一插口组中的一个插口连通外界;其中,连通于所述第一插口组的第一插接口、第二插接口和第三插接口组成所述第一插接端;连通于所述第二插口组的第一插接口和第二插接口组成所述第二插接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片包括:第一载流件,所述第一载流件与所述电源线的火线电性连接;第一端夹持件,所述第一端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载流件的端部连接,并形成与所述第一插口组连通的第一插接口;以及第一侧夹持件,所述第一端夹持件与所述第一载流件的侧部连接,并形成与所述第二插口组连通的第一插接口;和/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业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元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