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22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器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侧活动设有且用于对控制器防护遮盖的防护盖,所述顶盖的内腔设有用于卷板滑动的滑槽,所述盒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红外感应器的凹口,所述红外感应器安装在凹口的内侧底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简单,且实用性强,便于对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起到有效的防误碰处理,且便于对其起到有效的快速安装及拆卸,方便使用,且便于对其起到有效的水平方向囧垂直方向的缓冲保护,且方便散热,有效的提高了对终端装置的保护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对终端装置的保护效果。有效的提高了对终端装置的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终端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智能融合终端是智慧物联体系“云管边端”架构的边缘设备,具备信息采集、物联代理及边缘计算功能,支撑营销、配电及新兴业务,采用硬件平台化、功能软件化、结构模块化、软硬件解耦、通信协议自适配设计,满足高性能并发、大容量存储、多采集对象需求,集配电台区供用电信息采集、各采集终端或电能表数据收集、设备状态监测及通讯组网、就地化分析决策、协同计算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融合终端设备。
[0003]现有的智能配电融合终端设备的体积大多较小,方便进行携带,根据专利号为CN215989673U所公开的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其所解决的问题是对终端设其不具备快速固定的功能,直接放置的方式容易因携带颠簸震动力及终端设备的操作面板暴露在外面,存在因误碰造成的误操作现象等问题,但是根据其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防操作面板误碰效果不佳,且固定的结构较为繁琐,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来解决以上至少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了具有便于对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起到有效的防误碰处理,且便于对其起到有效的快速安装及拆卸,方便使用,且便于对其起到有效的水平方向囧垂直方向的缓冲保护,且方便散热,有效的提高了对终端装置的保护效果等优点的的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来解决以上至少一个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设计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包括盒体,所述盒体的顶端安装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器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侧活动设有且用于对控制器防护遮盖的防护盖,所述顶盖的内腔设有用于卷板滑动的滑槽,所述盒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红外感应器的凹口,所述红外感应器安装在凹口的内侧底端,所述顶盖的下端一侧安装有用于驱动卷板进行伸缩的驱动机构,所述卷板的一端穿过滑槽且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盒体的内腔底端设有用于配电的终端本体,所述盒体的内腔两侧均设有用于对终端本体缓冲保护的第一缓冲机构,所述盒体的内腔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终端本体缓冲保护及散热的第二缓冲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驱动壳、伺服电机、卷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安装座、卷力弹簧,所述驱动壳安装在顶盖的下端,所述驱动壳的内腔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腔安装有用于缠绕卷板的卷轴,所述卷轴的两侧通过安装座安装在驱动壳的内腔两侧,所述安装座的内腔均
通过卷力弹簧与卷轴外侧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凹口的两侧设有且用于限制卷板的位移长度的限位槽,所述卷板的两侧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相活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腔两侧共同连接且用于对卷板进行导向的两个导向柱,且所述导向柱之间倾斜错位安装。
[0010]优选的,所述卷板为软塑料材质所制,且所述卷板为透明色。
[0011]优选的,所述盒体的内腔底端安装有底座,且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用于卡接终端本体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内腔设置有用于减震缓冲的橡胶板。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有第一缓冲板、凹槽、橡胶柱,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紧贴终端本体,所述第一缓冲板的另一侧通过橡胶柱与盒体内壁相连,所述第一缓冲板远离终端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方便手提终端本体的凹槽。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板与盒体的内壁相对应的一侧均共同连接有波纹套管,且所述波纹套管为矩形状。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有第二缓冲板、散热槽、散热孔,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与盒体的内壁相粘接,所述第二缓冲板的另一侧与终端本体相紧贴,且所述第二缓冲板的外侧等距设有用于对终端本体散热的散热槽,所述第二缓冲板的外侧等距设有贯穿散热槽的散热孔。
[0015]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下端四周均连接且用于减震保护终端本体的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下端共同连接且用于压紧终端本体的顶板。
[0016]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0017]1、通过驱动机构对卷板进行有效的伸长及收卷,且凹口的两侧设计了限位槽,便于限位槽内腔的限位块与卷板连接后对其上升收卷的长度进行限定,便于其卷板能够快速的下降闭合,通过红外感应器进行实时监测感知工作人员是否在进行操作,当工作人员的手离开了此设备,通过控制器打开驱动机构带动卷板进行反转伸长,便于卷板下降直至位于凹口的内腔底端,避免在工作人员完成操作后,由于失误造成误碰等不良影响;
[0018]2、通过的第一缓冲板及橡胶柱有效的对终端本体的两侧起到夹持缓冲保护的效果,通过第二缓冲板对终端本体起到有效的缓冲保护,且通过其外侧设计的散热槽及散热孔有效的起到了对终端本体后侧预留了散热的空间,便于快速散热,有效的提高了对终端本体保护的效果,且通过工作人员用手插入凹槽中,用力向上托起终端本体,进而终端本体的下端离开底座,且其上端压缩缓冲弹簧,进而方便取出来,便于快速安装及拆卸,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的整体立体拆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的部分装置立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的驱动机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的驱动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的第一缓冲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图1的第二缓冲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盒体1、顶盖2、放置槽3、控制器4、防护盖5、卷板6、红外感应器7、驱动机构8、驱动壳81、伺服电机82、卷轴83、第一齿轮84、第二齿轮85、安装座86、卷力弹簧87、终端本体9、限位槽10、限位块11、第一缓冲机构12、第一缓冲板121、凹槽122、橡胶柱123、波纹套管13、第二缓冲机构14、第二缓冲板141、散热槽142、散热孔143、顶板15、缓冲弹簧16、滑槽17、导向柱18、底座19、橡胶板20、凹口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参照图1

8,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包括盒体1,盒体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2,顶盖2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器4的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包括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的顶端安装有顶盖(2),所述顶盖(2)的上端设有用于安装控制器(4)的放置槽(3),所述放置槽(3)的一侧活动设有且用于对控制器(4)防护遮盖的防护盖(5),所述顶盖(2)的内腔设有用于卷板(6)滑动的滑槽(17),所述盒体(1)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红外感应器(7)的凹口(21),所述红外感应器(7)安装在凹口(21)的内侧底端,所述顶盖(2)的下端一侧安装有用于驱动卷板(6)进行伸缩的驱动机构(8),所述卷板(6)的一端穿过滑槽(17)且与驱动机构(8)相连接,所述盒体(1)的内腔底端设有用于配电的终端本体(9),所述盒体(1)的内腔两侧均设有用于对终端本体(9)缓冲保护的第一缓冲机构(12),所述盒体(1)的内腔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终端本体(9)缓冲保护及散热的第二缓冲机构(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有驱动壳(81)、伺服电机(82)、卷轴(83)、第一齿轮(84)、第二齿轮(85)、安装座(86)、卷力弹簧(87),所述驱动壳(81)安装在顶盖(2)的下端,所述驱动壳(81)的内腔底端安装有伺服电机(82),所述伺服电机(82)的输出轴通过第一齿轮(84)啮合有第二齿轮(85),所述第二齿轮(85)的内腔安装有用于缠绕卷板(6)的卷轴(83),所述卷轴(83)的两侧通过安装座(86)安装在驱动壳(81)的内腔两侧,所述安装座(86)的内腔均通过卷力弹簧(87)与卷轴(83)外侧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21)的两侧设有且用于限制卷板(6)的位移长度的限位槽(10),所述卷板(6)的两侧通过限位块(11)与限位槽(10)相活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用的便携式智能化融合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7)的内腔两侧共同连接且用于对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洁王顺达
申请(专利权)人:中亿丰科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