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18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容纳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内腔,所述主体下端设有透气积水机构和进气管,上端设有出气管,出气管安装在主体上并与主体内腔连通,透气积水机构安装在主体上并与进气管和主体内腔连通;呼吸回路内的气体从进气口进入透气积水机构内去除水汽,再经内腔内二氧化碳吸水剂去除二氧化碳,最后通过出气管进入麻醉机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呼吸阻力小,并且可以有效的去除呼吸回路中气体的水汽。可以有效的去除呼吸回路中气体的水汽。可以有效的去除呼吸回路中气体的水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

技术介绍

[0002]在麻醉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麻醉机连接呼吸回路对病人提供封闭循环的麻醉混合气体,为避免患者重复吸入循环呼吸中呼出的二氧化碳,在麻醉机与呼吸回路之间需安装二氧化碳吸收器,通过二氧化碳吸收器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从而去除呼吸回路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重复供患者吸入。
[0003]现有的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主体和底盖,主体内设置内隔板将主体内部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两个腔室内填充二氧化碳吸收剂,主体顶部设有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主体底部设置有与内隔板适配的吸收剂托盘并与底盖连接,底盖与吸收剂托盘之间形成用于收集水汽的积水腔;患者经呼吸回路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进气管进入第一腔室,再经积水腔进入第二腔室,最后从出气管进入麻醉机内进行循环,虽然该技术通过腔室内二氧化碳吸收剂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并通过积水腔对患者呼出气体中的水汽进行收集,但在使用时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0004]1、由于呼出的气体需要经过两个腔室,因此输送距离的增加伴随着气体在整个吸收器内受到的阻力的增大,而气体阻力往往对于病人的呼吸是不利的。
[0005]2、由于二氧化碳吸收器使用时,积水腔位于吸收器最下方,呼出的气体经二氧化碳吸收器后,水汽会先在第一腔室内遇冷雾化,水汽得不到有效的去除,甚至可能与二氧化碳吸收剂进行结合影响第一腔室内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吸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吸阻力小,去除水汽效果好的二氧化碳吸收器。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容纳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内腔,所述主体下端设有透气积水机构和进气管,上端设有出气管,出气管安装在主体上并与主体内腔连通,透气积水机构安装在主体和进气管之间并与进气管和主体内腔连通。通过在主体的上下两端安装出气管和进气管,缩短气体在吸收器内的行程,从而降低气体受到的阻力,在主体下端和进气管之间安装透气积水机构,气体从下方进气管进入透气积水机构内,水汽被透气积水机构去除后,再进入主体内腔内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此过程水汽因重力不会再次进入主体内腔内,因此达到更好的去除水汽的效果。
[0008]所述的透气积水机构包括底盖和吸水剂隔离板,所述主体为下端开口的罐体,底盖为与主体配合的上端开口的罐体,所述底盖上端与主体下端连接,所述吸水剂隔离板安装在底盖上端内,吸水剂隔离板和底盖之间形成积水腔,所述进气管安装在底盖上并与积水腔连通。通过吸水剂隔离板将二氧化碳吸水剂与透气积水机构进行隔离,同时形成积水腔,积水腔对进气管进入的气体形成缓冲作用,使气体内的水汽在腔室内更好的遇冷雾化,
从而收集在积水腔内,有效的去除气体内的水汽。
[0009]所述主体和底盖上分别内嵌有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第一连接筒外缘与主体上端侧壁连接,第二连接筒外缘与底盖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对向设置,所述出气管位于第一连接筒内并与第一连接筒筒底相连通,出气管与第二连接筒筒底连通处为滤板结构,所述出气管外壁通过若干第一连接柱与第一连接筒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第二连接筒内并与第二连接筒筒底相连通,所述进气管外壁通过若干第二连接柱与第二连接筒内壁连接。出气管和进气管安装在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内部,使整个二氧化碳吸收器更加一体化,缩短整个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占用空间,方便使用,出口管与第一连接筒筒底连通处为滤板结构可以对二氧化碳吸收剂进行隔离。
[0010]所述主体顶部与第一连接筒之间设有第一凹槽,第一连接筒外壁形成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一连接筒外壁通过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凹槽槽壁连接;所述底盖底部和第二连接筒之间设有第二凹槽,第二连接筒外壁形成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二连接筒外壁通过第二加强筋与第二凹槽槽壁连接,通过在底盖底部和主体顶部设置凹槽,节省整个二氧化碳吸收器注塑成型时的用料,同时加强筋保证二氧化碳吸收器的使用强度。
[0011]所述主体下端开口处设有环形凸起,底盖上端设有与环形凸起配合的环形凹槽,通过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的配合实现底盖与主体间的铆嵌连接。铆嵌连接使二氧化碳吸收器安装时更加方便,同时主体与底盖之间的连接强度高,整个二氧化碳吸收器使用时密封性好。
[0012]所述底盖上端内侧设有环型台阶,吸水剂隔离板上一体成型有与底盖内壁配合的环形连接板,环形连接板插入底盖内,吸水剂隔离板外缘盖在底盖的环型台阶上,实现吸水剂隔离板与底盖之间的连接。吸水剂隔离板通过环形连接板与底盖进行连接,可以减少粘合剂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吸收器内的有害物质。
[0013]所述底盖内设有过滤板,过滤板插入底盖内壁上设置的与过滤板相配合的卡槽内,所述过滤板位于底盖的第二连接筒后方,所述过滤板和吸水剂隔离板上安装有吸水片。通过吸水片将透气积水机构内部的水汽进行吸收,提升整个机构的除水汽的效果。
[0014]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出气支管,出气支管一端与出气管管壁连通,另一端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一连接筒筒壁并与主体内腔连通,所述出气支管与出气管管壁连通处为滤板结构。通过出气管上增加出气支管,提升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出气速度,进一步减小阻力。
[0015]所述出气管和进气管上分别安装有与出气管和进气管相配合的封口塞,所述封口塞外壁设有若干个凸状横条,用于将封口塞分别紧固在出气管和进气管上,所述封口塞外端安装有手拉部,所述手拉部上设置有若干个防滑凸起。通过封口塞保证二氧化碳吸收器储存状态下内部的密封,防止二氧化碳吸收器的失效。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通过出气管和进气管分别安装在主体上下两端,气体从下方进气管进入只需经过主体内的内腔,经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后从上方出气管排出,气体行程缩短进而阻力降低;
[0018]2、通过在主体下端和进气管之间安装透气积水机构,气体从下方进气管进入透气积水机构内,水汽被透气积水机构去除后,再进入主体内腔内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此过程水汽因重力不会再次进入主体内腔内,因此达到更好的去除水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6是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7是本技术中封口塞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主体;11、第一连接筒;12、第一连接柱;13、第一凹槽;14、第一加强筋;15、内腔;16、环形凸起;2、底盖;21、第二连接筒、22、第二连接柱;23、第二凹槽;24、第二加强筋;25、积水腔;26、环形凹槽;27、环形台阶;28、卡槽;3、进气管;4、出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容纳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内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下端设有透气积水机构和进气管,上端设有出气管,出气管安装在主体上并与主体内腔连通,透气积水机构安装在主体和进气管之间并与进气管和主体内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气积水机构包括底盖和吸水剂隔离板,所述主体为下端开口的罐体,底盖为与主体配合的上端开口的罐体,所述底盖上端与主体下端连接,所述吸水剂隔离板安装在底盖上端内,吸水剂隔离板和底盖之间形成积水腔,所述进气管安装在底盖上并与积水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和底盖上分别内嵌有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第一连接筒外缘与主体上端侧壁连接,第二连接筒外缘与底盖侧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对向设置,所述出气管位于第一连接筒内并与第一连接筒筒底相连通,出气管与第一连接筒筒底连通处为滤板结构,所述出气管外壁通过若干第一连接柱与第一连接筒内壁连接;所述进气管位于第二连接筒内并与第二连接筒筒底相连通,所述进气管外壁通过若干第二连接柱与第二连接筒内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二氧化碳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顶部与第一连接筒之间设有第一凹槽,第一连接筒外壁形成第一凹槽的槽底,所述第一连接筒外壁通过第一加强筋与第一凹槽槽壁连接;所述底盖底部和第二连接筒之间设有第二凹槽,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琪梁亭岩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浩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