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17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3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第一电控元件、第二电控元件、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二分之一波片以及显示面板。第一电控元件的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的第一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方向间的夹角介于75度至105度的范围。第二电控元件的第三配向层和第四配向层的第三配向方向与第四配向方向间的夹角介于165度至195度之间。分别设置在第一电控元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的吸收轴相互垂直。二分之一波片设置在第二偏光片与第二电控元件之间。显示面板设置在第二电控元件上。背光模块的两光学增亮膜各自的棱镜结构与显示装置的视角控制方向间的夹角小于45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视角范围可电控的显示装置,且在窄视角模式时的色偏较小、防窥效果较佳。防窥效果较佳。防窥效果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视角控制功能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而言,显示装置为了能让多个观看者一起观看,通常具有广视角的显示效果。然而,在某些情况或场合,例如在公开场合浏览私人网页、机密资讯或输入密码时,广视角的显示效果却容易使荧幕画面被旁人所窥视而造成机密资讯外泄。为了达到防窥效果,一般的作法是在显示面板前方放置光控制膜(Light Control Film,LCF),以滤除大角度的光线,并且在光控制膜的出光侧设置电控扩散片,使显示装置便于切换在不同的显示模式(例如广视角模式和窄视角模式)之间。
[0003]为了提升行车安全,上述的显示装置可被设计成具有单侧防窥的效果。例如:当车辆行驶中,单侧防窥的功能将被开启,显示装置在驾驶座方位上不会显示画面,而其在乘客方位上会显示画面。然而,光控制膜和电控扩散片的设置,除了会降低显示装置的整体辉度外,其操作功耗也会增加许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视角范围可电控,且在窄视角模式时的色偏较小、防窥效果较佳。
[0005]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6]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第一电控元件、第二电控元件、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二分之一波片以及显示面板。第一电控元件设置在背光模块上,且包括第一液晶层、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第一液晶层夹设在第一配向层与第二配向层之间。第一配向层的第一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层的第二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75度至105度之间。第二电控元件设置在第一电控元件上,且包括第二液晶层、第三配向层和第四配向层。第二液晶层夹设在第三配向层与第四配向层之间。第三配向层的第三配向方向与第四配向层的第四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65度至195度之间。第二配向方向与第三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或是120度至150度之间。第一偏光片设置在背光模块与第一电控元件之间,且具有平行或垂直于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一吸收轴。第二偏光片设置在第一电控元件与第二电控元件之间,且具有第二吸收轴。第二吸收轴的轴向垂直于第一吸收轴的轴向。二分之一波片设置在第二偏光片与第二电控元件之间。显示面板设置在第二电控元件上。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第一光学增亮膜以及第二光学增亮膜。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连接入光面且彼此相背离的出光面与底面。第一光学增亮膜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的一侧,且具有多个第一棱镜结构。这些第一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显示装置的第一视角控制方向之间的夹角
小于45度。第二光学增亮膜设置在第一光学增亮膜背离导光板的一侧,且具有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这些第二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显示装置的第一视角控制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
[0007]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块、第一电控元件、第二电控元件、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二分之一波片、显示面板以及补偿膜。第一电控元件设置在背光模块上,且包括第一液晶层、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第一液晶层夹设在第一配向层与第二配向层之间。第一配向层的第一配向方向与第二配向层的第二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75度至105度之间。第二电控元件设置在第一电控元件上,且包括第二液晶层、第三配向层和第四配向层。第二液晶层夹设在第三配向层与第四配向层之间。第三配向层的第三配向方向与第四配向层的第四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65度至195度之间。第二配向方向与第三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或是120度至150度之间。第一偏光片设置在背光模块与第一电控元件之间,且具有平行或垂直于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一吸收轴。第二偏光片设置在第一电控元件与第二电控元件之间,且具有第二吸收轴。第二吸收轴的轴向垂直于第一吸收轴的轴向。二分之一波片设置在第二偏光片与第二电控元件之间。显示面板设置在第二电控元件上。补偿膜设置在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之间。补偿膜的面外相位延迟量介于

50nm至

400nm之间。
[0008]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与显示面板间设有可电控的第一液晶层与第二液晶层。第一液晶层一侧的配向方向与其另一侧的配向方向间的夹角介于75度至105度,而第二液晶层一侧的配向方向与其另一侧的配向方向间的夹角介于165度至195度之间,其中第一液晶层靠近第二液晶层一侧的配向方向与第二液晶层靠近第一液晶层一侧的配向方向间的夹角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或是120度至150度之间,且第一液晶层的相对两侧设有吸收轴相互垂直的两偏光片。透过上述的配置,能让显示装置在至少一方向上的视角范围可被电控切换,以满足不同的使用情境。
[0009]另一方面,背光模块设有两张光学增亮膜,且这两张光学增亮膜各自的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显示装置的视角控方向之间的夹角都小于45度,据此可提升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模式时的防窥效果。为了取得更好的防窥效果,第一偏光片与第二偏光片之间还可设置面外相位延迟量介于

50nm至

400nm之间的补偿膜。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2A及图2B是图1的配向层的配向方向、偏光片的吸收轴轴向及二分之一波片的慢轴轴向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12]图3A及图3B是图1的显示装置操作在不同显示模式时的穿透率分布图。
[0013]图4是图1的显示装置操作在不同显示模式时的辉度对视角的曲线图。
[0014]图5A至图5D是图1的第一电控元件操作在不同电压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分布图。
[0015]图6是图1的第一电控元件操作在不同电压时显示装置的辉度对视角的曲线图。
[0016]图7A至图7C是图1的第二电控元件操作在不同电压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分布图。
[0017]图7D是图1的第二电控元件操作在不同电压时显示装置的辉度对视角的曲线图。
[0018]图8A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剖视示意图。
[0019]图8B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9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1]图10A是图9的配向层的配向方向、偏光片的吸收轴轴向及二分之一波片的慢轴轴向的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2]图10B是图9的配向层的配向方向、偏光片的吸收轴轴向及二分之一波片的慢轴轴向的另一种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23]图11A及图11B是图9的显示装置操作在不同显示模式时的穿透率分布图。
[0024]图12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13是图12的配向层的配向方向、偏光片的吸收轴轴向及二分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块、第一电控元件、第二电控元件、第一偏光片、第二偏光片、二分之一波片以及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具有入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入光面且彼此相背离的出光面与底面;第一光学增亮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一侧,且具有多个第一棱镜结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第一视角控制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以及第二光学增亮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增亮膜背离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且具有多个第二棱镜结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视角控制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所述第一电控元件,设置在所述背光模块上,且包括:第一液晶层;以及第一配向层与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一液晶层夹设在所述第一配向层与所述第二配向层之间,所述第一配向层的第一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二配向层的第二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75度至105度之间;所述第二电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控元件上,且包括:第二液晶层;以及第三配向层与第四配向层,所述第二液晶层夹设在所述第三配向层与所述第四配向层之间,所述第三配向层的第三配向方向与所述第四配向层的第四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165度至195度之间,其中所述第二配向方向与所述第三配向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或120度至150度之间;所述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背光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控元件之间,且具有平行或垂直于所述第一配向方向的第一吸收轴;所述第二偏光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控元件与所述第二电控元件之间,且具有第二吸收轴,所述第二吸收轴的轴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吸收轴的轴向;所述二分之一波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光片与所述第二电控元件之间;以及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控元件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的所述延伸方向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的所述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5度且小于等于40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增亮膜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结构与所述第二光学增亮膜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结构背离所述导光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分之一波片的慢轴的轴向位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所述第二吸收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三配向方向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向方向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视角控制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5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向方向或所述第二配向方向与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视角控制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冰彦方崇仰李俊苇张容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