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大学专利>正文

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508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外浮体和软连接于所述外浮体内部且置于水面下的内浮体,所述内浮体朝向水面的一侧固定有吸水盘,所述吸水盘中心开设有与吸水管连通的吸水孔,所述吸水盘上且围绕所述吸水孔的位置呈圆周阵列均匀固定有多个直线型导流板,所述直线型导流板沿所述吸水盘的半径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适用于流动水体,携带污染物的流动水可经直线型导流板进入吸水盘内,再经吸水孔和吸水管排出,吸水盘的设置增大了吸水面积,同时通过在内浮体外软连接外浮体,可缓冲波浪的冲击,实现置于内浮体上吸水盘的稳定吸水,且结构简单,处理成本低。处理成本低。处理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面污染物收集
,尤其涉及一种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增大以及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江河、湖泊、水上游乐及运动场所等的水域里,经常会有水面垃圾存在(水面垃圾既包括人为制造垃圾,也包括水面浮尘、浮油、蓝藻、赤潮等)。水面污染物的存在仅会影响水域环境的整洁美观,而且对水面生态环境带来污染,甚至威胁饮用水的使用。
[0003]目前,水域中的漂浮垃圾大多以人工打捞收集的方式进行清理,存在以下缺点:1、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2、作业质量较差,不利于人们对水面漂浮物进行收集作业;3、安全隐患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发出了多种水面污染物收集装置。
[0005]如CN202011236766.1公开了一种基于水利工程的水面污染物收集装置及收集方法,其通过浮板将箱体与收集池浮于水面,通过动力结构带动升降杆在定位套上竖向往复移动,当升降杆移动至最低位置时,定位环伸入水中,在活动杆上的承重锥的重力作用下,挡网与挡布形成开口朝上的捞取斗,能够将飘浮于水面的塑料瓶从下而上捞起,然后当升降杆升至最高点时,铁板会被电磁铁吸住,然后升降杆在下降的过程中,挡网与挡布会逐渐变成开口朝下的捞取斗,此时塑料瓶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向滚入收集池内,然后电磁铁释放铁板,此时在承重锥的作用下,挡网与挡布再次形成开口朝上的捞取斗,从而往复的在河面上捞取漂浮的塑料瓶。
[0006]CN201922164834.7公开了水面漂浮污染物收集装置,其通过设置有收集箱,在使用时将整个装置安装于浮船的侧边或前端,启动驱动电机驱动主动滚筒转动,从而使得输送带转动,转动方向应当由下至上,带动水面的垃圾进入收集箱外壳的内部,落入收集箱内。
[0007]可知现有水面漂浮污染物收集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易受到水面波浪影响,难以稳定的吸水;2、水面污染物的吸收面积受限;3、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携带污染物的流动水可经直线型导流板进入吸水盘内,再经吸水孔和吸水管排出,吸水盘的设置增大了吸水面积,同时通过在内浮体外软连接外浮体,可缓冲波浪的冲击,实现置于内浮体上吸水盘的稳定吸水,且结构简单,处理成本低。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外浮体和软连接于所述外浮体内部且置于水面下的内浮体,所述内浮体朝向水面的一侧固定有吸水盘,所述吸水盘中心开设有与吸水管连通的吸水孔,所述吸水盘上且围绕
所述吸水孔的位置呈圆周阵列均匀固定有多个直线型导流板,所述直线型导流板沿所述吸水盘的半径布置。
[0010]优选的,所述吸水孔外侧的所述吸水盘上半包围设置有弧形止水板,所述弧形止水板上且朝向水流的方向开设有进水缺口。
[0011]优选的,所述外浮体上的相邻两侧均设置有电磁流量计,所述外浮体上还设置有GPS;
[0012]所述电磁流量计和所述GPS均与用于驱动所述弧形止水板转动至所述进水缺口面向水流方向的驱动机构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弧形止水板为优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关于所述弧形止水板的圆心对称布置于所述吸水盘上的两个驱动发动机,所述驱动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弧形止水板的外壁紧贴。
[0014]优选的,所述外浮体包括外支架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外支架边缘的多个外浮子,所述外浮子包括上下分布于外调高螺杆上的外上浮球和外下浮球,所述外调高螺杆与所述外支架螺纹连接。
[0015]优选的,所述内浮体包括内支架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内支架边缘的多个内浮子,所述内浮子包括上下分布于内调高螺杆上的内上浮球和内下浮球,所述内调高螺杆与所述内支架螺纹连接;
[0016]所述内支架顶端固定有所述吸水盘,所述内支架底端固定有所述吸水管。
[0017]优选的,所述吸水管包括向远离所述吸水孔的方向依次布置的垂直接头钢管、垂直连接软管、弯曲连接钢管、水平排出软管和泵体,所述弯曲连接钢管的垂直部分经可调固定套与所述外支架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垂直连接软管的两端均经密封套分别与所述垂直接头钢管和所述弯曲连接钢管连接,所述垂直连接软管与所述垂直接头钢管之间以及所述垂直连接软管与所述弯曲连接钢管之间均留有调高余量。
[0019]优选的,所述外支架顶端还固定有安装平台,所述安装平台上安装有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水质检测探头。
[0020]优选的,所述安装平台上还固定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与所述泵体和所述监测机构电性连接。
[0021]因此,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22]1、吸水盘的设置增大了吸水面积;
[0023]2、通过在内浮体外软连接外浮体,可缓冲波浪的冲击,实现置于内浮体上吸水盘的稳定吸水;
[0024]3、能够分别独立地调整内外浮体的上下位置,从而防止安装平台上的仪表浸水,同时提供作业人员登船作业的可能,还可通过调整内浮体的高度,使目标吸引水深度稳定,达到吸引表层水、浮游物质的目的;
[0025]4、可拆卸组装,便于运输和存储;
[0026]5、结构简单,处理成本低。
[002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9]图2为本技术的在波浪冲击时侧视图;
[0030]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0031]图4为本技术的吸水盘的其中一种流水方向的俯视图;
[0032]图5为本技术的吸水盘的另一种流水方向的俯视图;
[0033]图6为本技术的吸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0034]附图说明:1、外浮体;11、安装平台;12、外支架;13、外浮子;14、外调高螺杆;2、内浮体;21、内调高螺杆;22、内浮子;23、内支架;3、吸水盘;31、直线型导流板;4、吸水管;41、垂直接头钢管;42、垂直连接软管;43、弯曲连接钢管;44、水平排出软管;5、进水缺口;6、弧形止水板;7、驱动发动机;8、电磁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0036]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在波浪冲击时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吸水盘的其中一种流水方向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吸水盘的另一种流水方向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吸水盘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的结构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外浮体1和软连接于外浮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于水面上的外浮体和软连接于所述外浮体内部且置于水面下的内浮体,所述内浮体朝向水面的一侧固定有吸水盘,所述吸水盘中心开设有与吸水管连通的吸水孔,所述吸水盘上且围绕所述吸水孔的位置呈圆周阵列均匀固定有多个直线型导流板,所述直线型导流板沿所述吸水盘的半径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孔外侧的所述吸水盘上半包围设置有弧形止水板,所述弧形止水板上且朝向水流的方向开设有进水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浮体上的相邻两侧均设置有电磁流量计,所述外浮体上还设置有GPS;所述电磁流量计和所述GPS均与用于驱动所述弧形止水板转动至所述进水缺口面向水流方向的驱动机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止水板为优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关于所述弧形止水板的圆心对称布置于所述吸水盘上的两个驱动发动机,所述驱动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弧形止水板的外壁紧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层流动水污染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浮体包括外支架和对称设置于所述外支架边缘的多个外浮子,所述外浮子包括上下分布于外调高螺杆上的外上浮球和外下浮球,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芹宁李仁辉赵敏陈剑鹰郝爱民小林草平原口智和矢野真一郎岳璠沈宁李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