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02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包括控制设备和超声穴位治疗部件,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气控制电路与超声穴位治疗部件连接,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主要由载体、气囊、加热膜和超声换能器组件组成,所述超声换能器组件主要由若干个超声换能器组成,且超声换能器根据人体穴位对应设置于载体上,所述气囊和加热膜均设置于载体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中医腧穴学与超声治疗学相结合,利用低频聚焦超声波刺激人体穴位进行治疗使用,且穿戴式的产品结构,确保在治疗过程中超声换能器始终位于穴位处,确保超声换能器与人体穴位完全贴合,不会产生超声损耗,极大的提高了超声治疗效果。提高了超声治疗效果。提高了超声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中医称周围血管为脉管,故将周围血管疾病统称为“脉管病”。此类血管类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疾病、冠心病、静脉血栓、冠心病、静脉血栓等。
[0003]外周血管指的是,除了颅内的血管和冠状动脉之外,身体其他部位所有血管的总称。外周血管疾病在西医中被简称为PAD,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类型,因脂肪沿动脉管壁沉积,导致管腔的狭窄和阻塞性病变,主要损伤下肢和足部的动脉。外周静脉疾病多发生在下肢,按血流动力学分为血液倒流性与血液回流障碍性两火类,前者主要包括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后者主要指下肢DVT形成。目前通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经皮介入及外科手术。药物治疗目前主要采用包括抗血小板治疗、他汀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等。
[0004]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下肢或颈部等部位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慢性缺血性疾病,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管类疾病。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以及推拿针灸等中医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过程中常采用针灸穴位治疗,结合腧穴学,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动力学、凝血功能、改善血管高凝状态,调节血管活性,因子释放,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参考文献:王占奎,王伟志,傅立新,等.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形态学和动力学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6):8

11;张文来,王伟志.针灸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血管和血流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1,31(9):783

785;李景兴,李清.针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选穴规律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8):934

938。
[0005]针灸治疗法中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的缺点:1.针灸技术要求很高;2.人体穴位有很多,针灸疗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针灸多年的中医医师根据病因确定针灸所需穴位,对穴位进行逐一施针,耗时长。3.直接作用于人体会有疼痛感。由于针灸技术门槛限制,导致会针灸的人很少,针灸过程又很长,无法满足针灸治疗量大的医院需求,而且针灸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病患对针灸的排斥性较大,导致通过中医物理治疗血管类疾病难以广泛推广应用。
[0006]中医人体血管的主要功能是有效输送血液,保持血管的通畅是完成输送血液的前提,即中医学的“以通为用”理论。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并散发于体表的部位,是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并随之活动、变化的感受点和反应点。《内经》称穴位为“气穴”,是“脉气所发”和“神气之所游行出入”的部位。
[0007]超声医学包括超声治疗学和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的超声检测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然而超声的治疗学使用却特别少,只有目前应用的高频HIFU肿瘤消融技术。
然而利用低频超声进行治疗的技术,在超声治疗学领域中属于空白,目前的超声低频技术仅应用于超声药物导入技术,通过超声将药物导入人体进行治疗。低强度聚焦超声具有超声波本身的机械振动作业,具有良好的穿透性、温热效应及空化效应。
[0008]通过低强度聚焦超声结合中医腧穴学,利用低强度聚焦超声对穴位进行物理刺激,以此实现相关疾病的治疗是本申请的主要科研方向。因此我公司研发了这款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了上述问题的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
[0010]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包括控制设备和超声穴位治疗部件,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气控制电路与超声穴位治疗部件连接,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主要由载体、气囊、加热膜和超声换能器组件组成,所述超声换能器组件主要由若干个超声换能器组成,且超声换能器根据人体穴位对应设置于载体上,所述气囊和加热膜均设置于载体内。
[0011]作为优选,所述电气控制电路由气动控制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组成,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路控制部分与超声换能器组件、气动控制部分电连接,所述气动控制部分通过气管与气囊进行气动控制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超声治疗部件包括腿部治疗部件和颈部治疗部件。
[0013]作为优选,所述载体为双层布料结构,由面料层和内衬层组成,所述内衬层上开设有安装超声换能器的安装孔,所述超声换能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安装孔内,所述气囊固定于内衬层与面料层之间,所述加热膜固定于内衬层与气囊之间。
[0014]作为优选,所述面料层采用透气的网格布,所述内衬层采用透气绒布。
[0015]作为优选,所述网格布和透气绒布之间通过魔术贴进行粘接。
[0016]作为优选,所述腿部治疗部件还包括腿部固定支具,所述载体形状与腿部固定支具相同,且固定于腿部固定支具内侧,载体上的超声换能器根据腿部穴位进行分布,所述腿部固定支具上设有绑带。
[0017]作为优选,所述颈部治疗部件的载体呈带状,所述超声换能器根据颈部的穴位进行布置,所述颈部治疗部件两端设有起粘接作用的魔术贴。
[0018]作为优选,所述超声换能器以四个为一组,设置于同一穴位的四周,四个超声换能器同时产生超声波并重合于同一穴位。
[0019]作为优选,所述气囊为扁平的袋状结构,且位于载体和超声换能器之间,所述气囊由若干个子气囊构成,子气囊之间相互连通。
[0020]作为优选,所述加热膜为长条形,所述加热膜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膜和温度传感器通过电路控制部分与控制设备电连接。
[0021]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设备采用外接电源的台式控制器或自带电源的便携式小型控制器。
[0022]作为优选,所述超声换能器的超声频率0.1

2MHZ。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4]1.研发了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将中医腧穴学与超声治疗学相结合,利用低频聚焦超声波刺激人体穴位,产生类似于针灸且优于针灸的效果。
[0025]2.超声穴位治疗部件通过载体、气囊、加热膜和超声换能器组件的全新结构设计,形成穿戴式的产品结构,同时对超声换能器组件的安装定位起到决定性作用,确保在治疗过程中超声换能器始终位于穴位处,确保超声换能器与人体穴位完全贴合,不会产生过大的超声损耗,极大的提高了超声治疗效果。
[0026]3.可采用多个换能器能量聚焦到一点,每个换能器采用低能量输出,保证焦区外能量输出安全性,聚焦点多个换能器能量叠加,保证治疗效果。
[0027]4.可通过主电路板调节超声输出的占空比和周期,精准控制超声的输出聚焦深度和能量大小。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设备和超声穴位治疗部件,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气控制电路与超声穴位治疗部件连接,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主要由载体、气囊、加热膜和超声换能器组件组成,所述超声换能器组件主要由若干个超声换能器组成,且超声换能器根据人体穴位对应设置于载体上,所述气囊和加热膜均设置于载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电路由气动控制部分和电路控制部分组成,所述控制设备通过电路控制部分与超声换能器组件、气动控制部分电连接,所述气动控制部分通过气管与气囊进行气动控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穴位治疗部件包括腿部治疗部件和颈部治疗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双层布料结构,由面料层和内衬层组成,所述内衬层上开设有安装超声换能器的安装孔,所述超声换能器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安装孔内,所述气囊固定于内衬层与面料层之间,所述加热膜固定于内衬层与气囊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强度聚焦超声穴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治疗部件还包括腿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曾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德而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