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冰蓄冷系统,制冰机,包括蒸发器和若干喷淋器,蒸发器的下方设置有碎冰器;蓄冰池,顶部开设有落冰口,落冰口设置在碎冰器的下方,蓄冰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第一水泵与喷淋器连接,第一水泵将蓄冰池的水输送至喷淋器,第二水泵用于将蓄冰池的水输送至换热器,蓄冰池的侧壁还设置有加水装置。能够高效、稳定、无隐患的制冰,不存在冰堵、冰爆等安全隐患,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建筑、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医药和化工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冰蓄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及储冷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冰蓄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冰蓄冷空调是一种对电网负荷移峰填谷具有显著作用的用户侧管理技术,该技术利用夜间富余电力开启制冷机组制冰,把冷量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则通过融冰的方式释放出冷量以供空调用户需求,从而避免或减少使用高峰时段的电力,实现对电网负荷的移峰填谷,减轻电网负荷的峰谷差矛盾,提高发电厂的运行效率,最终实现全局性的节能减排效益。
[0003]随着节能减排的要求越来越急迫,现在空调、制冷系统越来越多采用谷电蓄冷的方法,传统的蓄冷方法主要有,制冰蓄冷存在问题:机组效率低,储冰、释冷工艺复杂,工程造价高,存在冰堵等安全隐患。冰浆蓄冷存在问题:纯水制取冰浆效率低,冰浆储存较麻烦,冰浆容易凝结,冰浆输送存在很多隐患。传统冷水蓄冷:因上述两项存在故障隐患和很多问题,现在很多场合的空调系统采用冷水蓄冷的方法,但也存在蓄冷量低、制取冷水温度太高的问题,这种传统冷水蓄冷的温度一般在4℃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冰蓄冷系统,能够高效、稳定、无隐患的制冰。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一种冰蓄冷系统,包括:
[0006]制冰机,包括蒸发器和若干喷淋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置有碎冰器;
[0007]蓄冰池,顶部开设有落冰口,所述落冰口设置在所述碎冰器的下方,所述蓄冰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喷淋器连接,所述第一水泵将所述蓄冰池的水输送至所述喷淋器,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蓄冰池的水输送至换热器,所述蓄冰池的侧壁还设置有加水装置。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冰蓄冷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蒸发器上设置喷淋器,可以将水分均匀的喷洒在蒸发器上,可以提高热量交换时的效率,碎冰器可以将大块的冰打碎,避免尺寸较大的冰块影响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运行,第一水泵可以将蓄冰池内的水往复输送到蒸发器上,从而降低水温,完成蓄冷的过程,第二水泵将蓄冰池的冷水输送至换热器,从而完成释冷的过程,加水装置能够及时补充蓄冰池中的液面高度,避免蓄冰池中液面过低影响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工作。该冰蓄冷系统制冷效率高,配置灵活,释冷简单高效,能够制取温度较低的冷水。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发器设置有多块换冷板,所述换冷板为中空结构,所述换冷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换冷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中空结构。设置多块换冷板能够提高蓄冷的效率,节省制冰所需的时间,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能够接入不同的冷媒或热媒以实现不
同的功能。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口用于流出制冷剂出口或通入脱冰剂,所述第二接口用于通入制冷剂或流出脱冰剂。通入制冷剂的可以实现蓄冷的功能,通入脱冰剂可以将换冷板表面的冰霜除掉,以将冰块脱模。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喷淋器的数量与所述换冷板的数量相互匹配,所述喷淋器的出水端抵接于所述换冷板上。能够提高蓄冷的效率,设置多个喷淋器能够增大换冷板上的水分,从而更快的完成蓄冷。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喷淋器之间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蓄冰池之间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蓄冰池之间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四阀门。设置多个阀门能够保证管路的正常运行,能够调节流量,防止回流。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碎冰器的上方设置有开口内径逐渐缩小的收集板,所述收集板内径最小处连接所述碎冰器。能够更好的引导冰块滑落的过程,并且将冰块打碎成小冰块。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收集板口径最小处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落冰口的外轮廓线内部。确保冰块能够落入蓄冰池内。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蓄冰池外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能够减少蓄冰池内冷量的散失,提高冰蓄冷系统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蓄冰池的顶部设置有回流口,所述换热器一端与所述第二水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回流口连接。将释冷后的冷水回收,避免浪费其中的冷量,进一步提高本系统的节能性。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水装置还连接有浮球阀,所述浮球阀设置在蓄冰池内,所述浮球阀控制所述加水装置的打开与关闭。能够实现自动加水,当液面低于浮球阀的阈值时,加水装置会为蓄冰池补充水分,从而保证冰蓄冷系统的正常运行。
[00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冰蓄冷系统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蒸发器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制冰机100;蒸发器110;碎冰器120;落冰口130;蓄冰池140;第一水泵150;第一阀门160;第二阀门170;第二水泵180;换热器190;第三阀门200;加水装置205;第四阀门210;换冷板220;第一接口230;第二接口2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
限制。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0026]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参照图1至图2,制冰机100包括蒸发器110和若干喷淋器,蒸发器110的下方设置有碎冰器120;蓄冰池140顶部开设有落冰口130,落冰口130设置在碎冰器120的下方,蓄冰池140底部设置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冰机,包括蒸发器和若干喷淋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置有碎冰器;蓄冰池,顶部开设有落冰口,所述落冰口设置在所述碎冰器的下方,所述蓄冰池底部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与所述喷淋器连接,所述第一水泵将所述蓄冰池的水输送至所述喷淋器,所述第二水泵用于将蓄冰池的水输送至换热器,所述蓄冰池的侧壁还设置有加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冰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设置有多块换冷板,所述换冷板为中空结构,所述换冷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换冷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中空结构,所述第二接口连通所述中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冰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用于流出制冷剂出口或通入脱冰剂,所述第二接口用于通入制冷剂或流出脱冰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冰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器的数量与所述换冷板的数量相互匹配,所述喷淋器的出水端抵接于所述换冷板上。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家祥,赵振宇,欧阳凯华,李上泽,黎金钊,肖诗红,陈健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高美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