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摩颈枕,该按摩颈枕,包括支架、两个按摩机构以及填充物。支架包括弹性段以及两个承载段,弹性段连接于两个承载段之间,承载段以及弹性段沿人体的颈部环绕方向围合形成按摩空间,弹性段被构造成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两个承载段的相对角度发生改变,两个按摩机构分别设于两个承载段,填充物设于支架上,从而用户在掰动按摩颈枕时,弹性形变易于集中发生于弹性段,承载段以及中心段的弹性形变较小,用户能够将两个承载段相对掰开,以将支架上的按摩机构更准确地对准颈部后方的两侧肌肉,使按摩颈枕能够实现预期的按摩效果,且承载段自身的结构强度依旧可较大,以承载体积、重量均较大的按摩机构。重量均较大的按摩机构。重量均较大的按摩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颈枕
[0001]本技术涉及颈部按摩颈枕
,尤其涉及一种按摩颈枕。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的颈部按摩颈枕,为了按摩位于用户颈部的后方,且分位于用户的颈椎两侧的肌肉,往往分别设置有两个按摩机构。但是,由于需要较稳定地承载体积、重量均较大的机械式按摩机构,因此,相关技术中的按摩颈枕的支架往往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导致用户使用时,难以通过将按摩颈枕的两端相掰开,来将两个按摩机构分别准确地对准于颈部后方的两侧肌肉,影响按摩枕的按摩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按摩颈枕,该按摩颈枕的支架的结构强度能够满足使用需要的时,还可以供用户掰开,以在使用时将支架上的按摩机构更加准确地对准于颈部后方的两侧肌肉,有利于提高按摩颈枕的按摩效果。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按摩颈枕,包括:
[0005]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弹性段以及两个承载段,所述弹性段连接于两个所述承载段之间,所述承载段以及所述弹性段沿人体的颈部环绕方向围合形成按摩空间,所述按摩空间被构造成用于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弹性段被构造成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两个所述承载段的相对角度发生改变;
[0006]两个按摩机构,两个所述按摩机构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承载段,且位于所述按摩空间,所述按摩机构被构造成用于与人体颈部接触以按摩人体颈部;以及,
[0007]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覆于所述支架外周,以使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填充物内部。
[000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段具有朝向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二侧,且所述弹性段包括形变单元,所述形变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凸出,且在所述第二侧或所述第一侧凹陷,且所述形变单元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
[0009]其中,所述支架的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颈部环绕方向。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单元为长条拱形结构。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单元在所述第二侧或所述第一侧的最大凹陷深度为h,沿所述颈部环绕方向上,所述形变单元在所述第二侧或所述第一侧的最大凹陷宽度d,0.5≤h/d≤5。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单元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形变单元沿所述颈部环绕方向排列设置。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形变单元沿所述颈部环绕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弹性段还包括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形变单元通过所
述连接部相连接。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具有两个第一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沿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朝向或背离所述按摩空间的方向凸出。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形变单元包括顶部以及两个侧部,沿所述颈部环绕方向上,所述顶部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部,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相对端分别延伸至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形变单元的两个所述侧部。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架还包括中心段,所述弹性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段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段的两端,两个所述承载段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弹性段的远离所述中心段的一端,所述承载段、所述弹性段以及所述中心段沿人体的颈部环绕方向围合形成所述按摩空间,所述弹性段被构造成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承载段与所述中心段的相对角度发生改变。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段包括呈板状结构的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背向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一板面、朝向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二板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面以及所述第二板面的外周的第二侧面;
[0018]所述第一板面或所述第二板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支架的颈部环绕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相对端分别延伸至连接于两个所述弹性段;和/或,
[0019]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朝向或背离所述按摩空间的方向凸出,且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相对端分别延伸至连接于两个所述弹性段。
[0020]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段包括呈板状结构的第二本体部,所述按摩机构设于所述第二本体部,所述第二本体部具有背向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三板面、朝向所述按摩空间的第四板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板面以及所述第四板面的外周的第三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上设有第四加强筋,所述第四加强筋沿朝向或背离所述按摩空间的方向凸出,且所述第四加强筋的一端延伸至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弹性段。
[002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部设置有贯通的第一容纳孔,所述按摩机构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孔内。
[002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段还设有第五加强筋以及第六加强筋,所述第五加强筋环绕所述第一容纳孔设置,且所述第五加强筋与所述第四加强筋沿同一方向凸出,所述第六加强筋位于所述第一容纳孔的外周,且所述第六加强筋的两相对端分别延伸至连接于所述第四加强筋以及所述第五加强筋。
[002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部包括加宽部以及第一连接部,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宽部具有宽度b1,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宽度b2,b1>b2,所述第一容纳孔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加宽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加宽部与所述弹性部之间;
[0024]其中,所述支架的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颈部环绕方向。
[002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按摩头,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承载段,所述按摩头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且所述按摩头位于所述按摩空间内,所述按摩头被构造成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作用下运动以输
出按摩作用力;
[0026]所述驱动电机整体相对于所述承载段的朝向所述按摩空间的一侧表面倾斜设置。
[002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承载段还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于所述座体,且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于所述承载段,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座体且与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与所述承载段的朝向所述按摩空间的一侧表面相倾斜的设置面,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设置面。
[002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还包括两个夹臂段,两个所述夹臂段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承载段的远离所述中心段的一端,两个所述夹臂段分别相对两个所述承载段弯折形成夹角,以使所述两个夹臂段的背离所述承载段的一端朝向所述按摩空间且相互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颈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弹性段以及两个承载段,所述弹性段连接于两个所述承载段之间,所述承载段以及所述弹性段沿人体的颈部环绕方向围合形成按摩空间,所述按摩空间被构造成用于佩戴于人体颈部,所述弹性段被构造成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两个所述承载段的相对角度发生改变;两个按摩机构,两个所述按摩机构分别设于两个所述承载段,且位于所述按摩空间,所述按摩机构被构造成用于与人体颈部接触以按摩人体颈部;以及,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包覆于所述支架外周,以使所述支架位于所述填充物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段具有朝向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一侧以及背离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二侧,且所述弹性段包括形变单元,所述形变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凸出,且在所述第二侧或所述第一侧凹陷,且所述形变单元沿所述支架的宽度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支架的所述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颈部环绕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单元为长条拱形结构;和/或,所述形变单元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形变单元沿所述颈部环绕方向排列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单元包括多个时,多个所述形变单元沿所述颈部环绕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所述弹性段还包括连接部,相邻的两个所述形变单元通过所述连接部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两个第一侧面,两个所述第一侧面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沿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相对侧,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沿朝向或背离所述按摩空间的方向凸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摩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单元包括顶部以及两个侧部,沿所述颈部环绕方向上,所述顶部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部,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相对端分别延伸至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形变单元的两个所述侧部。7.根据权利要求1
‑
6任一项所述的按摩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中心段,所述弹性段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弹性段分别设置于所述中心段的两端,两个所述承载段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弹性段的远离所述中心段的一端,所述承载段、所述弹性段以及所述中心段沿人体的颈部环绕方向围合形成所述按摩空间,所述弹性段被构造成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所述承载段与所述中心段的相对角度发生改变。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颈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段包括呈板状结构的第一本体部,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背向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一板面、朝向所述按摩空间的第二板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板面以及所述第二板面的外周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板面或所述第二板面上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沿所述支架的颈部环绕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相对端分别延伸至连接于两个所述弹性段;和/或,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沿朝向或背离所述按摩空间的方向凸出,且所述第三加强筋的两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凯雄,张冬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摩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