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竹束框架墙体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原竹建筑结构领域,涉及一种原竹束框架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建筑业越来越倡导可再生建材的利用。原竹因其自然生长且可持续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房屋建筑。原竹结构还具有较低的全寿命建筑能耗、优良的居住环境和建筑美观等优点。
[0003]单根原竹截面尺寸小、承载力有限、难以连接,以单根原竹为单元建造的原竹结构墙体存在抗侧力不足、耗能差、刚度低等问题,对人们正常使用和居住都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原竹束框架墙体结构,该结构具有抗侧力强、耗能性能优异以及刚度较高的特点。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原竹束框架墙体结构包括第一框架柱、第二框架柱、第三框架柱、第一顶梁、第二顶梁、第一底梁、第二底梁、第一斜撑、第二斜撑、第三斜撑及第四斜撑;
[0006]第一框架柱的上端与第一顶梁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框架柱的下端与第一底梁的一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竹束框架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架柱(1)、第二框架柱(2)、第三框架柱(3)、第一顶梁(4)、第二顶梁(5)、第一底梁(6)、第二底梁(7)、第一斜撑(8)、第二斜撑(9)、第三斜撑(10)及第四斜撑(11);第一框架柱(1)的上端与第一顶梁(4)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框架柱(1)的下端与第一底梁(6)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框架柱(2)的上端与第一顶梁(4)的另一端及第二顶梁(5)的一端相连接,第二框架柱(2)的下端与第一底梁(6)的另一端及第二底梁(7)的一端相连接,第三框架柱(3)的上端与第二顶梁(5)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三框架柱(3)的下端与第二底梁(7)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斜撑(8)的一端与第一顶梁(4)和第一框架柱(1)的连接位置相连接,第二斜撑(9)的一端与第一顶梁(4)和第二框架柱(2)的连接位置相连接,第三斜撑(10)的一端与第二框架柱(2)和第一底梁(6)的连接位置相连接,第四斜撑(11)的一端与第一框架柱(1)和第一底梁(6)的连接位置相连接,第一斜撑(8)的另一端、第二斜撑(9)的另一端、第三斜撑(10)的另一端及第四斜撑(11)的另一端通过耗能连接环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竹束框架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洞口边柱(15)及第二洞口边柱(16);第一洞口边柱(15)的上端与第二顶梁(5)相连接,第一洞口边柱(15)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梁(7)相连接,第二洞口边柱(16)的上端与第二...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