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45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包括框架装配体,框架装配体上设有若干组直连风机安装口,直连风机安装口的内部设有直连风机和用于支撑直连风机的挡板,直连风机安装口的出风口在框架装配体的内部形成有气流路径,气流路径上依次设有若干组蒸发膜和换热管束,蒸发膜和换热管束呈交替设置。该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外界的干空气通过直连风机进入到气流路径上,干空气首先接触的是蒸发膜,在湿润的蒸发膜加湿后,变为湿度较大的干空气,并与换热管束接触,参与一次换热,一次换热后的空气由于蒸发变为湿度较小的干空气,此时再次通过蒸发膜进行二次加湿,加湿后再参与换热。如风压允许,可进行多次加湿换热。可进行多次加湿换热。可进行多次加湿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冷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冷却器的简称,是石油化工和油气加工生产中作为冷凝和冷却应用最多的一种换热设备;空冷器一般是由管束、管箱、风机、百叶窗和构架等主要部分组成;空冷器在设计之初,环境设计温度选用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极端最高温度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对于介质出口温度较低的工艺无法满足夏季高温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0003]公开号为“CN20833316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增湿鼓风式空冷器,主要包括雾化系统、温度监控与预警系统和空冷器管束,所述空冷器管束倾斜布置;所述雾化系统的雾化主管连接雾化进水口与雾化分管,雾化喷嘴均匀布置在雾化分管上;所述温度监控与预警系统由设在空冷器管束下方的温度探测器和温度传感器以及空冷器构架侧面的警铃、警灯和显示屏组成。该技术的雾化水在风机上方,防止风机及传动系统处于潮湿环境下生锈腐蚀,空冷器管束倾斜布置在雾化喷嘴上方,增加换热面积,温度传感器将温度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供操作人员参考,温度探测器在温度过高时会使警铃警报,警灯闪烁从视觉和听觉上提醒操作人员温度异常需及时处理,防止温度过高使空冷器损坏或发生事故;但是通过一次加湿换热,加湿效果差,且热换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包括框架装配体,所述框架装配体上设有若干组直连风机安装口,所述直连风机安装口的内部设有直连风机和用于支撑直连风机的挡板,所述直连风机安装口的出风口在框架装配体的内部形成有气流路径,所述气流路径上依次设有若干组蒸发膜和换热管束,所述蒸发膜和换热管束呈交替设置。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蒸发膜和换热管束均至少设有2组,所述框架装配体的右侧且位于气流路径末端设有百叶窗,蒸发膜和换热管束设置有若干组,便于多次加湿换热。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框架装配体上设有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前侧区域内设有第一直连风机,所述后侧区域内设有第二直连风机,且第一直连风机和第二直连风机均设置有3组,所述蒸发膜和换热管束均均匀分布在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内,通过设置有6组直连风机,节能减排,且便于干空气进入到。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蒸发膜包括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内部设有格栅片,所述矩形框的顶部位置设有若干组孔洞,相邻所述孔洞之间孔距相等,且中心轴线彼此之间相互重合,孔洞连接于下述喷头,用以均匀喷水。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格栅片为蜂窝状结构,增大空气与水接触面
积,减少空气的阻力。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矩形框拆卸设于框架装配体上,易于对矩形框的拆卸更换。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格栅片的材质为高分子氟碳纤维膜,加湿冷却效果好。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框架装配体的顶部设有梯子平台装配体,梯子平台装配体的设置用于维修人员的上台维修。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框架装配体的左右侧均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连接有水箱,所述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管道,管道的自由端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输出端连接于矩形框的顶部,在水泵的作用下,将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水管淋至矩形框的内部,冷却水填充在格栅片的内部,蜂窝状的格栅片,增大空气与水接触面积,减少空气的阻力,干空气通过湿润的蒸发膜后变为接近饱和的湿空气。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外界的干空气通过直连风机进入到气流路径上,干空气首先接触的是蒸发膜,在湿润的蒸发膜加湿后,变为湿度较大的干空气,并与换热管束接触,参与一次换热,一次换热后的空气由于蒸发变为湿度较小的干空气,此时再次通过蒸发膜进行二次加湿,加湿后再参与换热。如风压允许,可进行多次加湿换热。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框架装配体;2、直连风机安装口;3、直连风机;31、第一直连风机;32、第二直连风机;4、挡板;5、蒸发膜;51、矩形框;52、格栅片;53、孔洞;6、换热管束;7、百叶窗;8、梯子平台装配体;9、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包括框架装配体1,框架装配体1上设有若干组直连风机安装口2,直连风机安装口2的内部设有直连风机3和用于支撑直连风机3的挡板4,直连风机安装口2的出风口在框架装配体1的内部形成有气流路径,气流路径上依次设有若干组蒸发膜5和换热管束6,蒸发膜5和换热管束6呈交替设置,且蒸发膜5和换热管束6均至少设有2组,框架装配体1的右侧且位于气流路径末端设有百叶窗7;
[0023]干空气通过直连风机3进入到气流路径上,干空气首先接触的是蒸发膜5,在湿润的蒸发膜5加湿后,变为湿度较大的干空气,并与换热管束6接触,参与一次换热,一次换热后的空气由于蒸发变为湿度较小的干空气,此时再次通过蒸发膜5进行二次加湿,加湿后再
参与换热。如风压允许,可进行多次加湿换热。
[0024]其中,框架装配体1上设有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前侧区域内设有第一直连风机31,后侧区域内设有第二直连风机32,且第一直连风机31和第二直连风机32均设置有3组,蒸发膜5和换热管束6均均匀分布在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内;
[0025]如图3所示,蒸发膜5包括矩形框51,矩形框51的内部设有格栅片52,格栅片52为蜂窝状结构,格栅片52的材质为高分子氟碳纤维膜,矩形框51的顶部位置设有若干组孔洞53,相邻孔洞53之间孔距相等,且中心轴线彼此之间相互重合,矩形框51拆卸设于框架装配体1上;
[0026]框架装配体1的左右侧均设有水泵9,水泵9的输入端连接有水箱,水泵9的输出端连接有管道,管道的自由端设有喷头,喷头的输出端连接于矩形框51的顶部;在水泵9的作用下,将水箱内的冷却水通过水管淋至矩形框51的内部,冷却水填充在格栅片52的内部,蜂窝状的格栅片52,增大空气与水接触面积,减少空气的阻力,干空气通过湿润的蒸发膜后变为接近饱和的湿空气;
[0027]框架装配体1的顶部设有梯子平台装配体8,梯子平台装配体8的设置用于维修人员的上台维修。
[002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专利技术的几种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装配体(1),所述框架装配体(1)上设有若干组直连风机安装口(2),所述直连风机安装口(2)的内部设有直连风机(3)和用于支撑直连风机(3)的挡板(4),所述直连风机安装口(2)的出风口在框架装配体(1)的内部形成有气流路径,所述气流路径上依次设有若干组蒸发膜(5)和换热管束(6),所述蒸发膜(5)和换热管束(6)呈交替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膜(5)和换热管束(6)均至少设有2组,所述框架装配体(1)的右侧且位于气流路径末端设有百叶窗(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级蒸发空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装配体(1)上设有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前侧区域内设有第一直连风机(31),所述后侧区域内设有第二直连风机(32),且第一直连风机(31)和第二直连风机(32)均设置有3组,所述蒸发膜(5)和换热管束(6)均均匀分布在前侧区域和后侧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启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冷无锡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