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贯穿有介质流道;开闭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阀体的阀杆以及与阀杆相连且设于介质流道中的阀球,所述阀球通过阀杆的转动能够打开或关闭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在位于阀球的两侧设有第一座腔与第二座腔;阀座组件,阀座组件包括分别与介质流道同轴设置且设于第一座腔的第一阀座以及设于第二座腔的第二阀座,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朝向阀球的一侧均设有能够与阀球表面接触的刮板结构,所述第一阀座与第一座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二阀座与第二座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球阀的耐高温、耐冲刷、耐磨损和防结焦等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仪表控制
,尤其是指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
技术介绍
[0002]在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及催化裂解等装置中,高温油浆介质因含固体颗粒且易结焦,在输送过程中易对阀门及管道造成冲刷磨损;这类介质极易在阀球的表面及阀体流道的死角处形成结焦和残渣沉积。特别是长期处于全开或全关状态的阀门,冲刷、磨损、结焦和沉积等现象尤为突出,阀门关闭不严实或者结焦导致阀门无法正常完全打开,失去对管路切断的功能,装置被迫停止运行以便对阀门进行维修或更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该结构不仅能提高此类球阀的耐高温、耐冲刷、耐磨损和防结焦等性能,而且还降低阀门启闭扭矩,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装置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内部贯穿有介质流道;开闭组件,所述开闭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阀体的阀杆以及与阀杆相连且设于介质流道中的阀球,所述阀球通过阀杆的转动能够打开或关闭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在位于阀球的两侧设有第一座腔与第二座腔;阀座组件,所述阀座组件包括分别与介质流道同轴设置且设于第一座腔的第一阀座以及设于第二座腔的第二阀座,所述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朝向阀球的一侧均设有能够与阀球表面接触的刮板结构,所述第一阀座与第一座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第二阀座与第二座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远离阀球方向设置且依次相接触的密封环、压圈以及第一碟形弹簧。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座与第一座腔之间在靠近第一碟形弹簧且远离压圈的一侧设有第一防尘圈,所述第一阀座与第一座腔之间在靠近密封环且远离压圈的一侧设有第二防尘圈。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设于第二阀座与阀体内壁之间的挡圈。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包括第一阀体以及与第一阀体相连的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内设有第一流道以及与第一流道连通且用于容置阀球的容置腔,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形成所述介质流道,所述第一座腔设于第一阀体内,所述第二座腔设于第二阀体内。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流道内壁镶嵌有第一阀体衬管,所述第二
流道内壁镶嵌有第二阀体衬管,所述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各自的连接面之间设有第一缠绕垫。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阀体还连接有阀盖,所述阀盖与第一阀体之间形成用于伸入阀杆的转孔,所述阀杆套入阀球的隼槽中,所述转孔的轴线与介质流道的轴线相垂直,所述阀杆轴向设有台阶,所述转孔内设有分别套设于阀杆台阶上的下衬套以及平面轴承,所述的阀盖与第一阀体之间设有与阀杆同轴设置的第二缠绕垫。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盖设有填料函,所述阀杆还套设有上衬套,所述填料函中依次设有上衬套、填料、填料压套和填料压板,所述填料压板与阀盖之间设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穿过填料压板与阀盖的紧固螺柱、紧固螺母以及通过紧固螺母拧紧于填料压板的第二碟形弹簧。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阀球上沿介质流道的两侧端分别设有弧形切口。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刮板结构为延伸于第一阀座密封面和/或第二阀座密封面的倒角。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阀球的沿介质流道的两侧端分别有一个弧形切口,传统的阀球流道两端没有滑行切口设计,当阀球打开的瞬间,介质的流速很大极易对阀球流道口造成严重的冲刷;本专利技术的阀球流道两端的弧形切口可以有效地降低介质对其流道口的冲刷。
[0015]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的密封面内、外边缘均有锋利的倒角。在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及催化裂解等装置中,高温油浆介质易在阀球表面结焦、沉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阀座和第二阀座密封面内、外边缘采用锋利的倒角设计,可以将阀球表面的沉积物刮掉,从而保证阀座密封的可靠性。
[0016]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均镶嵌有整体烧结硬质合金的衬管。如前文所述,高温油浆介质中含有固体颗粒,阀门打开后会对阀体的流道进行冲刷、磨损。本专利技术的阀体流道镶嵌有硬质合金的衬管可以避免硬质颗粒介质对阀体流道的冲刷及磨损。
[0017]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阀座与第二阀体采用金属硬密封结构。常规的浮动球阀的第二阀座背面一般采用石墨垫密封,这种石墨垫在高温下会产生高温烧失现象,导致阀座背面石墨垫处发生泄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阀座底部平面与第二阀体堆焊面配对研磨,并通过内六角螺钉提供挡圈的压紧力,保证高温下阀座密封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阻止颗粒介质进入阀座与阀体的间隙中。
[0018]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阀体座腔的上下台阶外圆分别安装有一道防尘圈,可以有效地阻止颗粒介质进入第一阀座与第一阀体的间隙中,使与第一阀座相抵的弹性元件提供持久的预紧力,从而确保阀座密封可靠。
[0019]6、本专利技术的阀盖采用延伸型结构,通过热传导及散热可以降低阀杆填料处的温度,确保填料在正常的使用温度范围内。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球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阀球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1a、第一阀体;1b、第二阀体;12、介质流道;13、第一阀体衬管;14、第二阀体衬管;15、第一缠绕垫;16、阀盖;171、第一螺柱;172、第一螺母;181、锁紧螺钉;182、洛帝牢垫片;2、开闭组件;21、阀杆;211、台阶;22、阀球;221、弧形切口;231、下衬套;232、平面轴承;233、第二缠绕垫;234、上衬套;235、填料;236、填料压套;237、填料压板;241、紧固螺柱;242、紧固螺母;243、第二碟形弹簧;3、阀座组件;31a、第一阀座;31b、第二阀座;311、刮板结构;4、第一密封组件;41、密封环;42、压圈;43、第一碟形弹簧;44、第一防尘圈;45、第二防尘圈;5、第二密封组件;51、挡圈;52、内六角螺钉。
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7]本专利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的内部贯穿有介质流道(12);开闭组件(2),所述开闭组件(2)包括转动连接于阀体(1)的阀杆(21)以及与阀杆(21)相连且设于介质流道(12)中的阀球(22),所述阀球(22)通过阀杆(21)的转动能够打开或关闭介质流道(12),所述介质流道(12)在位于阀球(22)的两侧设有第一座腔与第二座腔;阀座组件(3),所述阀座组件(3)包括分别与介质流道(12)同轴设置且设于第一座腔的第一阀座(31a)以及设于第二座腔的第二阀座(31b),所述第一阀座(31a)和第二阀座(31b)朝向阀球(22)的一侧均设有能够与阀球(22)表面接触的刮板结构(311),所述第一阀座(31a)与第一座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组件(4),所述第二阀座(31b)与第二座腔内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组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4)包括远离阀球(22)方向设置且依次相接触的密封环(41)、压圈(42)以及第一碟形弹簧(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座(31a)与第一座腔之间在靠近第一碟形弹簧(43)且远离压圈(42)的一侧设有第一防尘圈(44),所述第一阀座(31a)与第一座腔之间在靠近密封环(41)且远离压圈(42)的一侧设有第二防尘圈(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组件(5)包括设于第二阀座(31b)与阀体(1)内壁之间的挡圈(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耐磨型浮动开关球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包括第一阀体(1a)以及与第一阀体(1a)相连的第二阀体(1b),所述第一阀体(1a)内设有第一流道以及与第一流道连通且用于容置阀球(22)的容置腔,所述第二阀体(1b)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才文,李世斌,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