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域工程物探设备,包括海底地震仪和沉耦架,所述沉耦架包括支撑框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框的内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贯入轴,所述贯入轴的上部连接有若干导流叶片,所述贯入轴的底部呈尖锥形状,所述贯入轴的下部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海底地震仪的底部设有多个限位插轴,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插孔,多根所述限位插轴分别插设于多个插孔内,所述海底地震仪的顶部连接有释放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外端绕贯入轴的轴线圆周阵列有多个挂点,每个挂点与释放机构之间均连接有钢丝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可有效增加沉耦架与海底耦合的紧密性。耦架与海底耦合的紧密性。耦架与海底耦合的紧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域工程物探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物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域工程物探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海底地震仪是用于观测海底地震波的高精度物探设备,其通常配合沉耦架使用。在进行布放时,海底地震仪通过钢丝绳固定在沉耦架上,利用沉耦架的重力沉至海底,当海底地震仪完成观测任务后进行回收时,利用海底地震仪上的释放装置脱开钢丝绳,随海底地震仪便利用自身的浮力上浮至海面,完成回收。
[0003]现有的沉耦架通常为平板形状,在下沉至海底后难以实现有效贯入,与海底耦合不够紧密,这会影响海底地震仪的观测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域工程物探设备,以提高海底地震仪的沉耦架与海底耦合的紧密度,提高海底地震仪的观测精度。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水域工程物探设备,包括海底地震仪和沉耦架,所述沉耦架包括支撑框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框的内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贯入轴,所述贯入轴竖直设置,所述贯入轴的上部连接有若干导流叶片,若干所述导流叶片沿贯入轴的轴线圆周阵列且导流叶片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支撑框的底部的高度,所述贯入轴的底部呈尖锥形状,所述贯入轴的下部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海底地震仪的底部设有多个限位插轴,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开设有多个插孔,多根所述限位插轴分别插设于多个插孔内,所述海底地震仪的顶部连接有释放机构,所述支撑架的外端绕贯入轴的轴线圆周阵列有多个挂点,每个挂点与释放机构之间均连接有钢丝绳。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嵌固有防水轴承,所述贯入轴的顶部嵌固于防水轴承的内圈内。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沉耦架下沉时,在导流叶片的作用下,贯入轴会快速旋转,当贯入轴接触到海底时,由于自身的旋转,再配合上螺旋叶片,贯入轴会旋入海底,有效增加沉耦架与海底耦合的紧密性,从而保证海底地震仪的观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轴侧图;
[001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海底地震仪与沉耦架的连接结构爆炸图;
[001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沉耦架与贯入轴的连接结构爆炸图。
[0012]附图编号说明:1、海底地震仪,11、限位插轴,12、释放机构,2、沉耦架,21、支撑框,22、支撑架,221、插孔,222、挂点,223、安装槽,224、防水轴承,3、贯入轴,31、导流叶片,32、螺旋叶片,4、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4]如图1
‑
图3所示,一种水域工程物探设备,包括海底地震仪1和沉耦架2,沉耦架2包括方形的支撑框21和十字型的支撑架22,支撑架22焊接在支撑框21的内部,支撑架22的底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贯入轴3,具体的,支撑架22的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安装槽223,安装槽223内嵌固有防水轴承224,贯入轴3的顶部嵌固于防水轴承224的内圈内,贯入轴3竖直设置,贯入轴3的上部连接有若干导流叶片31,若干导流叶片31沿贯入轴3的轴线圆周阵列且导流叶片31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支撑框21的底部的高度,贯入轴3的底部呈尖锥形状,贯入轴3的下部连接有螺旋叶片32,海底地震仪1的底部设有四个限位插轴11,支撑架22的顶部开设有四个插孔221,多根限位插轴11分别插设于四个插孔221内,海底地震仪1的顶部连接有释放机构12,支撑架22的四根支臂的端部均设有挂点222,每个挂点222与释放机构12之间均连接有钢丝绳4,释放机构12采用电腐蚀熔断原理,其为现有技术,其内部构造不过多赘述。
[0015]实际使用中,将海底地震仪1和沉耦架2投放进海水中后,在沉耦架2的重力下,海底地震仪1随沉耦架2下坠,在导流叶片31的作用下,贯入轴3会快速旋转,当贯入轴3接触到海底时,由于自身的旋转,配合上螺旋叶片32,以及沉耦架2的重力,贯入轴3会旋入海底,从而增加沉耦架2与海底耦合的紧密性,当海底地震仪1完成观测任务后,释放机构12则熔断钢丝绳4,使海底地震仪1脱离沉耦架2,海底地震仪2在自身的浮力下上浮至海面。
[001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有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工程物探设备,包括海底地震仪(1)和沉耦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耦架(2)包括支撑框(21)和支撑架(22),所述支撑架(22)固定在支撑框(21)的内部,所述支撑架(22)的底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贯入轴(3),所述贯入轴(3)竖直设置,所述贯入轴(3)的上部连接有若干导流叶片(31),若干所述导流叶片(31)沿贯入轴(3)的轴线圆周阵列且导流叶片(31)的底部的高度高于支撑框(21)的底部的高度,所述贯入轴(3)的底部呈尖锥形状,所述贯入轴(3)的下部连接有螺旋叶片(32),所述海底地震仪(1)的底部设有多个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忠,张勇,陈茂斌,梁丽涛,程童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厚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