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型基础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64266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筒型基础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包括:根据包含软土持力层的条形基础承载力计算模型和包含下卧层的条形基础竖向承载力持力层最大深度分析模型,得到持力层最大深度承载力参考影响率;根据包含软土持力层的三维筒型基础承载力计算模型和包含下卧层的筒型基础竖向承载力持力层最大深度分析模型,得到筒型基础不同持力层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率;根据持力层最大深度承载力参考影响率和筒型基础不同持力层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率,得到筒型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持力层最大深度。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分析筒型基础不同土层条件下的最大持力层深度,适用于实际工程条件,并且实际应用操作性强。性强。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型基础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筒型基础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筒型基础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进一步涉及一种竖向荷载作用下筒型基础在软土地基上的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筒型基础结构目前由于其良好的竖向承载和抗倾覆性能在海洋工程领域逐步发展。筒型基础受到的荷载超过极限承载力设计值时,会引发地基加速沉降破坏从而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在浅海海域海床表层分布有不同厚度的软土。极限承载力计算要考虑到基础尺寸及持力层深度内所有土层的性状,但目前针对筒型基础竖向承载持力层深度的确定仍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明确承载影响深度并量化其对海上风机宽浅式筒型基础承载特性的影响,成为确定筒型基础的承载力设计值及研究其承载特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现有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存在以下问题:土体参数存在过多假设,只适用于单层均质黏土,且理论计算只适用于条形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筒型基础持力层最大深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型基础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包含软土持力层的条形基础承载力计算模型和包含下卧层的条形基础竖向承载力持力层最大深度分析模型,得到持力层最大深度承载力参考影响率;根据包含软土持力层的三维筒型基础承载力计算模型和包含下卧层的筒型基础竖向承载力持力层最大深度分析模型,得到筒型基础不同持力层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率;根据持力层最大深度承载力参考影响率和筒型基础不同持力层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率,得到筒型基础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持力层最大深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型基础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持力层最大深度承载力参考影响率包括:根据包含软土持力层的条形基础承载力计算模型,得到条形基础在持力层中的极限承载力q
us1
;根据包含下卧层的条形基础竖向承载力持力层最大深度分析模型,得到条形基础下卧层距离基础底面的距离Δh=0.6B时的极限承载力q
us2
;其中,B为条形基础模型宽度;根据q
us1
和q
us2
,得到持力层最大深度承载力参考影响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型基础持力层最大深度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得到筒型基础不同持力层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率包括:根据包含软土持力层的三维筒型基础承载力计算模型,得到筒型基础在持力层中的极限承载力q
ub1
;根据包含下卧层的筒型基础竖向承载力持力层最大深度分析模型,得到筒型基础下卧层距离基础底面不同Δh时的极限承载力q
ub2
;根据q
ub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超刘润宋毅然李斌刘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