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及其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载雷达电子设备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以及该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的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机载冷却系统一般采用带进气道的空液换热器或相对于机身固定的蒙皮换热器带走热量,其中,空液换热器重量较大,且进气道需要开孔引气,会影响飞机气动性能,不利于隐身与气动性能。相较于空液换热器,蒙皮换热器是一种良好的无需开孔的机载散热手段。但在机载雷达中,天线阵面散热系统往往独立于载机之外,且要通过变换朝向以侦查不同方位,此时固定在机身上的蒙皮换热器需通过水铰链与转动的阵面电子设备连接,系统重量增加且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以及该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的控制系统。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包括外壳体以及安装在外壳体内部的负载、驱动单元、液冷管路、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外壳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以及安装在外壳体(1)内部的负载(2)、驱动单元(3)、液冷管路(4)、第一散热器(5)和第二散热器(6),外壳体(1)包括天线罩面(11)和金属化散热蒙皮(12),第一散热器(5)和第二散热器(6)贴靠在金属化散热蒙皮(12)的内壁,负载(2)的液冷腔通过液冷管路(4)依次与驱动单元(3)、第一散热器(5)、第二散热器(6)连通,驱动单元(3)能够驱使液冷管路(4)中的换热工质在第一散热器(5)、第二散热器(6)、负载(2)之间循环流动以对负载(2)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驱动单元(3)包括水泵(31)、第一电磁三通阀(32)、第二电磁三通阀(33)和控制器(34),控制器(34)分别与水泵(31)、第一电磁三通阀(32)、第二电磁三通阀(33)连接,以控制水泵(31)、第一电磁三通阀(32)、第二电磁三通阀(33)通电或断电;负载(2)的液冷腔出口端通过一级回液管路(41)依次连接水泵(31)和第一电磁三通阀(32),第一电磁三通阀(32)通过二级回液管路A(42)与第一散热器(5)连接,并且通过二级回液管路B(43)与第二散热器(6)连接;第一散热器(5)与第二散热器(6)通过连接管路(7)相互连通;负载(2)的液冷腔进口端通过一级供液管路(44)与第二电磁三通阀(33)相连接,第二电磁三通阀(33)通过二级供液管路A(45)与第二散热器(6)连接,并且通过二级供液管路B(46)与第一散热器(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5)和第二散热器(6)在金属化散热蒙皮(12)周向上的方位相差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5)和第二散热器(6)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散热器(5)与两个第二散热器(6)间隔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机载雷达天线罩共形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器(5)与第二散热器(6)结构相同,均包括两个汇集管以及连接在两个汇集管之间多的多个排管。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伟琪,刘万钧,叶锐,吴本南,林泉,崔恩坤,谢标,董雅洁,黄一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