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包括雷管组合件、起爆电路模块、隔扩爆底座和扩爆药柱。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雷管组合件的插针插入起爆电路模块插孔,并将雷管组合件下端雷管插入隔扩爆底座中,与隔扩爆底座中的扩爆药柱对正,完成装置的固连。通过对起爆电路模块进行设置,能够有选择的起爆雷管组合件中的部分或全部雷管,部分雷管起爆时另一部分未起爆雷管及对应的传爆链路能有效隔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功能布局、雷管间隙、空气隙及隔爆介质的匹配设计等方法,解决了紧凑空间下钝感、隔爆、冗余、直列式功能需求的多起爆源装置设计问题,多起爆源装置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可用于通过起爆方式变化调控能量输出结构战斗部的起爆。战斗部的起爆。战斗部的起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各型武器平台的战斗部设计中,起爆源作为传爆序列的最初级,负责将其他能量的信号转换成爆轰信号,从而起爆传爆序列,不断传递并放大爆轰能量,直至完全起爆战斗部主装药,实现战斗部爆炸威力输出,以达到战斗部的毁伤功能。因此,起爆源的设计往往成为战斗部设计及功能实现中备受关注的环节。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战斗部结构设计并起爆方式的调控,可实现对战斗部的能量输出结构的选择控制,以期在复杂弹目交会条件下发挥出最佳的毁伤效能。起爆方式的可选择性及工程设计中的可靠性要求,使得在紧凑空间下实现起爆源爆轰信号的可选可控成为上述战斗部设计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0003]目前针对冲击片雷管组成的钝感多起爆源装置,主要是通过增加冲击片雷管相互间的间距实现起爆和隔爆功能,已知现有具有可选功能的多起爆装置尺寸不小于φ150mm
×
40mm,既浪费了大量空间尺寸,亦未解决紧凑空间下冗余起爆的问题。亟需要创新一种紧凑空间下使用,兼顾钝感、隔爆、冗余、直列式等功能特征的多起爆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实现多起爆源装置的直列式、冗余设计,兼顾钝感要求,满足紧凑空间下的多起爆功能的使用要求。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包括雷管组合件、起爆电路模块、隔扩爆底座和扩爆药柱。
[0006]其中,雷管组合件为钝感电起爆器,接收到特定的高压信号后起爆,输出爆轰信号。
[0007]雷管组合件包括雷管、插针和填充件。
[0008]起爆电路模块上设置有插孔。
[0009]雷管组合件通过插针与起爆电路模块插孔进行电性能连接。
[0010]起爆电路模块包括起爆电路、壳体和插孔,通过控制起爆电路中发火电容的开关导通,实现放电能量在冲击片雷管桥路上的加载,实现电信号向爆轰信号的转换。
[0011]隔扩爆底座用于给雷管组合件的雷管作用后提供爆轰能量阻隔和扩爆药柱之间的爆轰能量阻隔,实现从雷管到扩爆药柱的多级隔爆。
[0012]隔扩爆底座上设置有台阶。
[0013]扩爆药柱设置在隔扩爆底座上,通过隔扩爆底座的台阶实现定位。
[0014]雷管组合件的雷管伸入到隔扩爆底座的孔位内,使装药完全进入到隔扩爆底座内,并与扩爆药柱对准,输出装药间通过刚性材料及空气隙形成有效隔爆。
[0015]优选的,雷管组合件通过8个插针与起爆电路模块对应的插孔进行电性能连接。
[0016]优选的,隔扩爆底座为不锈钢材质。
[0017]优选的,扩爆药柱由经过配方鉴定的扩爆药压药制成,在雷管端到输出端方向上,扩爆药间的压药密度由低到高,构成扩爆药柱的引爆激活顺序,实现初始爆轰信号的逐级放大。
[0018]优选的,雷管组合件的雷管为冲击片雷管,起爆电路模块中设置有与冲击片雷管对应的高压放电电路。
[0019]优选的,冲击片雷管的输出装药使用HNS
‑
IV炸药,输出药量能够可靠引爆扩爆药柱。
[0020]优选的,雷管组合件包括4枚冲击片雷管,起爆电路模块中冗余设置有对应的高压放电电路。
[0021]优选的,4枚冲击片雷管分为两组,各组通过起爆电路模块实现起爆通路的选择,每组所含的2发冲击片雷管互为冗余。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采用基于冲击片雷管的雷管组合件、刚性扩爆底座及起爆电路的匹配设计,实现了多起爆源装置的直列式、冗余设计,兼顾钝感要求。本专利技术通过雷管装药量、雷管间隙、空气隙及隔爆介质匹配设计,实现了多起爆源装置的多模起爆功能和有效隔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结构简单可靠,满足紧凑空间下的多起爆功能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的组成剖面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雷管组合件的俯视图;
[0027]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雷管组合件的侧视图。
[0028]图中1为雷管组合件;2为起爆电路模块;3为隔扩爆底座;4为扩爆药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0]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包括雷管组合件1、起爆电路模块2、隔扩爆底座3和扩爆药柱4。
[0031]其中,雷管组合件1为钝感电起爆器,接收到特定的高压信号后起爆,输出爆轰信号。
[0032]雷管组合件1包括雷管、插针和填充件。
[0033]起爆电路模块2上设置有插孔。
[0034]雷管组合件1通过插针与起爆电路模块2插孔进行电性能连接。
[0035]起爆电路模块2包括起爆电路、壳体和插孔,通过控制起爆电路中发火电容的开关导通,实现放电能量在雷管桥路上的加载,实现电信号向爆轰信号的转换。
[0036]隔扩爆底座3用于给雷管组合件1的雷管作用后提供爆轰能量阻隔和扩爆药柱4之间的爆轰能量阻隔,实现从雷管到扩爆药柱4的多级隔爆。
[0037]隔扩爆底座3上设置有台阶。
[0038]扩爆药柱4设置在隔扩爆底座3上,通过隔扩爆底座3的台阶实现定位。
[0039]雷管组合件1的雷管伸入到隔扩爆底座3的孔位内,使装药完全进入到隔扩爆底座3内,并与扩爆药柱4对准,输出装药间通过刚性材料及空气隙形成有效隔爆。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雷管组合件1通过8个插针与起爆电路模块2对应的插孔进行电性能连接。
[004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隔扩爆底座3为不锈钢材质。
[004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扩爆药柱4由经过配方鉴定的扩爆药压药制成,在雷管端到输出端方向上,扩爆药间的压药密度由低到高,构成扩爆药柱4的引爆激活顺序,实现初始爆轰信号的逐级放大。
[004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雷管组合件1的雷管为冲击片雷管,起爆电路模块2中设置有与冲击片雷管1对应的高压放电电路。
[004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冲击片雷管的输出装药使用HNS
‑
IV炸药,输出药量能够可靠引爆扩爆药柱4。
[004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雷管组合件1包括4枚冲击片雷管,起爆电路模块2中冗余设置有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起爆源装置包括雷管组合件(1)、起爆电路模块(2)、隔扩爆底座(3)和扩爆药柱(4);其中,所述雷管组合件(1)为钝感电起爆器,接收到特定的高压信号后起爆,输出爆轰信号;所述雷管组合件(1)包括雷管、插针和填充件;所述起爆电路模块(2)上设置有插孔;所述雷管组合件(1)通过插针与所述起爆电路模块(2)插孔进行电性能连接;所述起爆电路模块(2)包括起爆电路、壳体和插孔,通过控制起爆电路中发火电容的开关导通,实现放电能量在雷管桥路上的加载,实现电信号向爆轰信号的转换;所述隔扩爆底座(3)用于给所述雷管组合件(1)的雷管作用后提供爆轰能量阻隔和所述扩爆药柱(4)之间的爆轰能量阻隔,实现从雷管到所述扩爆药柱(4)的多级隔爆;所述隔扩爆底座(3)上设置有台阶;所述扩爆药柱(4)设置在所述隔扩爆底座(3)上,通过所述隔扩爆底座(3)的台阶实现定位;所述雷管组合件(1)的雷管伸入到所述隔扩爆底座(3)的孔位内,使装药完全进入到所述隔扩爆底座(3)内,并与所述扩爆药柱(4)对准,输出装药间通过刚性材料及空气隙形成有效隔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隔爆功能的紧凑型钝感多起爆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管组合件(1)通过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勤,马军利,王团盟,王珲,王君,马红兵,朱奇峰,徐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