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返流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20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返流胃管,包括胃管本体,所述胃管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胃管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腔,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所述防护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管,所述竖管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按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防护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环,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开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腔、保护套、防护腔、密封块、按压杆、第一压缩弹簧和出料口的搭配使用,使得胃管本体在向患者投喂食物时避免了投喂的食物以及患者体内的胃液的反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对输送食物的机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的保护作用。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返流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胃管
,具体为一种防返流胃管。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主要收治、偏头痛、脑部炎症性疾病、脊髓炎、癫痫、痴呆、代谢病和遗传倾向疾病、坐骨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及重症肌无力等,患者患有上述病状时,部分情况下进食较为困难,有时需要使用到胃管进食,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胃管分别是口胃管和鼻胃管,其中,口胃管长约45Cm,是经口插入35~40cm即可,鼻饲管长约105cm,需经鼻孔插入55Cm左右,经由咽部,通过食道到达胃部,鼻胃管容易脱出,应粘贴牢固,防止反复插管和误吸,由管路、胃管注食口接头、胃管夹、十字结堵帽组成,医务人员在使用胃管给患者喂食时,有时会使得食物投喂速度过快,进而使得患者胃排空不畅发生食管返流,向上经过食管直达咽喉部、气管,而引起慢性咽炎、声音嘶哑、咳嗽和哮喘,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因此急需一种具有防反流功能胃管的出现很有必要。
[0003]现有技术中防反流胃管存在的缺陷是:专利文件CN214105252U公开了一种医疗用防返流胃管“包括胃管管体和调节件,所述胃管管体的一端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所述调节件的内部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调节件通过所述安装通孔套接安装在所述胃管管体上,所述安装通孔的一侧开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胃管管体内部靠近所述引流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密封塞槽,所述安装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安装块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安装架靠近所述安装块的一侧通过所述弹簧安装有密封堵塞。本技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装置具有可有效的防止胃液返流和对胃管进量进行调节的特点。”[0004]但是上述装置在使用时尽管其具备防反流的效果,但是其在使用时其弹簧结构直接裸露在外,且受到食物的冲刷,部分食物可能会直接卡在弹簧处,部分食物长时间还会结块发硬,导致弹簧的拉伸以及压缩效果较差,同时弹簧的使用寿命较低,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返流胃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返流胃管,包括胃管本体,所述胃管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胃管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腔;
[0007]所述固定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腔,所述防护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管,所述竖管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防护腔的顶部固
定连接有两个密封环,且按压杆的表面贯穿于密封环的内部,所述固定腔的内部开设有出料口。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腔的一侧开设有工作槽,所述工作槽的内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固定腔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压缩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横杆。
[0010]优选的,所述工作槽的内侧壁开设有两个竖槽,所述竖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且挤压块的表面与滑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挤压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且插杆的表面贯穿于密封板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工作槽的内底壁开设有插孔,且插杆的表面贯穿于插孔的内部,所述密封板表面的四周处均固定连接有密封条。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所述连接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盖。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固定腔、保护套、防护腔、密封块、按压杆、第一压缩弹簧、进料口和出料口的搭配使用,使得胃管本体在向患者投喂食物时避免了投喂的食物以及患者体内的胃液的反流,对患者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对输送食物的机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15]2、本技术通过固定腔、密封板、活动槽、第二压缩弹簧、横杆、竖槽、滑动块和密封条的搭配使用,使得固定腔在使用后能够及时将其内部进行清理,避免了部分食物结块发硬导致后续胃管本体输送食物时发生堵塞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滑动块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密封条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胃管本体;2、连接头;3、固定腔;4、支撑杆;5、保护套;6、防护腔;7、第一压缩弹簧;8、按压杆;9、密封块;10、进料口;11、密封环;12、出料口;13、工作槽;14、密封板;15、活动槽;16、第二压缩弹簧;17、横杆;18、竖槽;19、滑动块;20、插杆;21、插孔;22、密封条;23、透明玻璃;24、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请参阅图1

3,一种防返流胃管;
[0022]包括胃管本体1,所述胃管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所述胃管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腔3,所述固定腔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5,所述保护套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腔6,所述防护腔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管,所述竖管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7,所述第一压缩弹簧7的顶
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杆8,所述按压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9,所述固定腔3的内部开设有进料口10,所述防护腔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环11,且按压杆8的表面贯穿于密封环11的内部,所述固定腔3的内部开设有出料口12。
[0023]医务人员预先将胃管本体1的底端插进患者的口内,随后将投喂食物的结构与连接头2连接,随后食物进入胃管本体1的内部,当经过固定腔3内部时,密封块9受到挤压,密封块9将其底端的按压杆8向下按压,此时按压杆8对其底端的第一压缩弹簧7进行挤压,随后密封块9的顶部从进料口10内部移出,随后食物通过密封块9的形状向两侧流动,直到流动到底部的出料口12内部,随后通过出料口12流动到胃管本体1的内部,使得食物通过胃管本体1进入患者的体内,达到喂食的目的,后续胃管本体1出现反流时,第一压缩弹簧7已经复位,使得密封块9卡进进料口10的内部,避免了食物的反流,通过密封块9、按压杆8和第一压缩弹簧7的设置,使得食物得以进入固定腔3以及患者的胃部,同时避免了食物的反流,通过胃管本体1的设置,使得食物得以进入患者的体内。
[0024]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一种防返流胃管;
[0025]所述固定腔3的一侧开设有工作槽13,所述工作槽13的内部连接有密封板14,所述固定腔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活动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返流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头(2),所述胃管本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腔(3);所述固定腔(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套(5),所述保护套(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防护腔(6),所述防护腔(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竖管,所述竖管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压缩弹簧(7),所述第一压缩弹簧(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按压杆(8),所述按压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块(9),所述固定腔(3)的内部开设有进料口(10),所述防护腔(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环(11),且按压杆(8)的表面贯穿于密封环(11)的内部,所述固定腔(3)的内部开设有出料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返流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3)的一侧开设有工作槽(13),所述工作槽(13)的内部连接有密封板(14),所述固定腔(3)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活动槽(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