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创伤术后头位固定降温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19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颅脑创伤术后头位固定降温垫,有效的达到了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目的,包括支撑枕,所述支撑枕的后侧有透气垫,支撑枕的上侧有左支撑框,左支撑框的右侧有右支撑框,左支撑框与右支撑框的下侧均有伸缩橡胶筒,左支撑框与右支撑框的上侧均有降温软垫,支撑枕的内部开设有压力腔,压力腔的内部有左升降板,左升降板的右侧有右升降板,支撑框的内部有控制杆,控制杆的上侧有左固定带和右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实现了能够对患者的后颈部进行吹风的功能,减小了患者长时间卧床产生压疮的风险,实现了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角度进行调节的功能,减小了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被碰掉的风险。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被碰掉的风险。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被碰掉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颅脑创伤术后头位固定降温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护理器械
,尤其是涉及颅脑创伤术后头位固定降温垫。

技术介绍

[0002]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和平时期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失足跌倒、工伤事故和火器伤;偶见难产和产钳引起的婴儿颅脑损伤,当患者受到颅脑创伤并进行手术后,需要一段时间的静卧休息,并根据情况插有引流管或鼻饲管,此时患者的头部不能轻易移动,不然不仅容易对患者的颅内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患者的引流管或鼻饲管造成牵拉,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伤害,同时患者的颅脑创伤术后很容易出现术后高热的情况,此时便需要根据情况进行物理降温,但是现有的医疗装置无法对上述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因此需要一种能过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与降温,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的引流管或鼻饲管进行固定的颅脑创伤术后头位固定降温垫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颅脑创伤术后头位固定降温垫,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达到了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目的,实现了能够对患者的后颈部进行吹风的功能,减小了患者长时间卧床产生压疮的风险,达到了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目的,实现了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角度进行调节的功能,达到了装置可适应不同头围的患者使用的目的,增加了可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固定的功能,减小了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被碰掉的风险。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支撑枕,所述支撑枕的后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透气垫,所述支撑枕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左支撑框,左支撑框的右侧设有一个与支撑枕转动连接的右支撑框,所述左支撑框与右支撑框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伸缩橡胶筒,所述左支撑框与右支撑框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降温软垫,每个所述伸缩橡胶筒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可伸缩的伸缩管,所述支撑枕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压力腔,每个所述伸缩管的下侧均与压力腔连通,所述压力腔的内部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左升降板,左升降板的右侧设有一个可沿压力腔左右滑动的右升降板,左升降板与右升降板相互配合形成左支撑框与右支撑框转动支撑的结构,所述支撑框的内部设有一个可移动的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上侧设有一个左固定带和一个右固定带。
[0005]优选的,所述透气垫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垫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风扇,风扇与透气孔相互配合形成患者后颈透气防压的结构。
[0006]优选的,所述压力腔的内部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主升降块,主升降块的左右两侧各滑动连接有一个次升降块,所述左升降板与右升降板均与对应的次升降块固定连接,主升降块与次升降块相互配合形成左滑动板与右滑动板左右滑动的结构。
[0007]优选的,所述升降块的内部设有一个与控制杆固定连接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左右两侧各啮合有一个从动齿轮,所述升降块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螺纹杆,每个螺纹杆均与对应的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次升降块均与对应的螺纹杆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左固定带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左固定带的上部设有一个第一魔术贴,所述右固定带的上部设有一个第二魔术贴,所述支撑枕的前侧设有一个可上下滑动的限位尺。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具有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功能,有效的达到了能够减小患者颅脑创伤术后的头部在不经意间移动造成的二次伤害的可能,进而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2.本技术具有能够对患者的后颈进行吹风的功能,使患者在术后长时间卧床的过程中减小压疮产生的风险,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护理。3.本技术具有能够对患者的进行固定的功能,使医护人员与陪护家属在对患者的照顾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减小了在陪护护理的过程中因疏忽触碰引流管进而对引流管的引流位置造成移动,减小了对患者二次伤害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0]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中支撑枕与透气垫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中的后侧方向的剖切视图。
[0015]图中:1

支撑枕、2

透气垫、3

左支撑框、4

右支撑框、5

伸缩橡胶筒、6

降温软垫、7

伸缩管、8

压力腔、9

左升降板、10

右升降板、11

控制杆、12

左固定带、13

右固定带、14

透气孔、15

风扇、16

主升降块、17

次升降块、18

主动齿轮、19

从动齿轮、20

螺纹杆、21

固定孔、22

第一魔术贴、23

第二魔术贴、24

限位尺。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一,由图1

4给出,本实用包括支撑枕1,为了达到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的目的,所述支撑枕1的后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透气垫2,所述透气垫2为软质材质制成,能够贴合患者后颈,所述支撑枕1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左支撑框3,左支撑框3的右侧设有一个与支撑枕1转动连接的右支撑框4,左支撑框3与右支撑框4能够辅助患者的头部进行转动,从而辅助患者翻身,所述左支撑框3与右支撑框4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伸缩橡胶筒5,伸缩橡胶筒5为橡胶材质构成,能够进行折叠,所述左支撑框3与右支撑框4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降温软垫6,每个所述伸缩橡胶筒5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可伸缩的伸缩管7,所述支撑枕1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压力腔8,压力腔8内存放有降温液(如无菌水等),每个所述伸缩管7的下侧均与压力腔8连通,所述压力腔8的内部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左升降板9,左升降板9的右侧设有一个可沿压力腔8左右滑动的右升降板10,当左升降板9或右升降板10在压力腔8内左右移动时,会推动压力腔8内的降温液进入对应的伸缩管7中,从而伸缩管7中
压力增强,伸缩管7伸长,将对应的左支撑框3或右支撑框4顶起,用于调节患者头部的角度,左升降板9与右升降板10相互配合形成左支撑框3与右支撑框4转动支撑的结构,所述支撑框的内部设有一个可移动的控制杆11,控制杆11可用于控制左升降板9与右升降板10的移动,所述控制杆11的上侧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颅脑创伤术后头位固定降温垫,包括支撑枕(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枕(1)的后侧设有一个可拆卸的透气垫(2),所述支撑枕(1)的上侧设有一个可转动的左支撑框(3),左支撑框(3)的右侧设有一个与支撑枕(1)转动连接的右支撑框(4),所述左支撑框(3)与右支撑框(4)的下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伸缩橡胶筒(5),所述左支撑框(3)与右支撑框(4)的上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降温软垫(6),每个所述伸缩橡胶筒(5)的内部均设有一个可伸缩的伸缩管(7),所述支撑枕(1)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压力腔(8),每个所述伸缩管(7)的下侧均与压力腔(8)连通,所述压力腔(8)的内部设有一个可左右滑动的左升降板(9),左升降板(9)的右侧设有一个可沿压力腔(8)左右滑动的右升降板(10),左升降板(9)与右升降板(10)相互配合形成左支撑框(3)与右支撑框(4)转动支撑的结构,所述支撑框的内部设有一个可移动的控制杆(11),所述控制杆(11)的上侧设有一个左固定带(12)和一个右固定带(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脑创伤术后头位固定降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垫(2)上开设有多个透气孔(14),所述透气垫(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风扇(15),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淑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