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6416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它包括漂浮式污水进水单元、紫外线杀藻单元、悬浮填料处理单元、水生植物单元和在线监测控制系统,所述漂浮式污水进水单元包括污水提升管道,所述污水提升管道一端与紫外线杀藻单元相连,所述紫外线杀藻单元包括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悬浮填料处理单元底部,所述水生植物单元位于悬浮填料处理单元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利用生物法中的水生植物和净水微生物的净化能力,结合低功耗供氧的方式,逐步恢复水体自净能力的同时,实现景观功能。实现景观功能。实现景观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湖库污水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我国太湖、江河流域,传统的湖(河 )道护岸设计结构一般往往只考虑河道 的防洪、引水、排涝、蓄水和航运等功能,而湖(河)道原有生态自净功能,都因为采用自然护岸或硬质护岸形式而丧失。
[0003]自然未硬化护坡虽能保持岸边生态环境,但在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存在问题。而采用硬质护岸虽能有效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但水生植物无法在河岸带生长水体,造成了生态失衡,引起了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夏季水华爆发,河湖水失去自净能力。
[0004]而目前为了保证水土不流失和保护堤岸,我国大部分都采用的硬化堤岸的方式,而水体的自净能力离不开微生物和水生植物,而硬化的堤岸微生物和水生植物无法固着生存,所以大部分硬化堤岸湖泊河道水体易发生黑臭和水华。当发生水华时水面溶氧高达15mg/L以上,因为水体无法交换,随着水深深度溶氧逐步降低,当水深大于1m时,通常溶氧低于1mg/L,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它包括漂浮式污水进水单元、紫外线杀藻单元、悬浮填料处理单元、水生植物单元和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式污水进水单元包括一体式进水浮筒、浮筒浮动导杆、柔性软管、堤岸污水收集筒、潜污泵及污水提升管道,所述一体式进水浮筒包括充气PE浮筒、在线溶氧仪和固定在一体式进水浮筒上的PE进水口组件,所述PE进水口组件的另一端与柔性软管连接,柔性软管的另一端与堤岸污水收集筒的进水口连接,一体式进水浮筒通过滑动固定件固定在浮筒浮动导杆上,所述堤岸污水收集筒一端位于水下,一端位于水上,所述潜污泵位于堤岸污水收集筒内部且与污水提升管道相连,所述污水提升管道另一端与紫外线杀藻单元相连,所述紫外线杀藻单元包括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至悬浮填料处理单元底部,所述水生植物单元位于悬浮填料处理单元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设置在原有硬化堤岸附近的隔离带,通常根据需要需要每隔20

50m设置一组,每组通常长度6

10m,宽度1.5

3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采用钢砼水池结构或预制碳钢防腐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随着堤岸的水位在304不锈钢的浮筒浮动导杆上上下滑动,从而始终收集水面区域的污水及聚集在水面的蓝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堤岸污水收集筒采用直径300mm

400mm的PE管,长度高于堤岸的最高水位,位于水下的一端通过PE堵头密封,所述堤岸污水收集筒位于水下的进水口与柔性软管连接,污水通过一体式进水浮筒和柔性管充满堤岸污水收集筒,再通过堤岸污水收集筒内的潜污泵提升至紫外线处理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湖库水体污染处理的生态堤岸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雪佳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瑞鼎隆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