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永金专利>正文

定位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13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定位持针器,包括上、下两个钳口和一对操纵手把,其特征是:所述上、下钳口(2)、(1)的咬合面为相匹配的凹凸面,其中下钳口(1)的咬合面是阶梯式的斜凹面(15),上钳口(2)的咬合面是凸面(18)。(*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涉及一种手术缝合针的定位持针器,主要用在腹腔手术中。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腹腔手术的缝合持针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包括咬合面呈扁平状的上、下两个钳口21、22和一对操纵手把23、24。通过操纵手把23、24,使得上下两片钳口21、22咬合住弧形缝合针进行缝合手术。但是,这类持针器的主要缺点是操作时,缝合针往往前后滑动、左右摇摆,其方向难以控制,需经过多次咬合方能准确定位,因此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还会对手术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此外,由于该操纵手把缺乏锁紧装置,因此在上下钳口21、22咬合住缝合针时,医生还必须一直捏紧手把才不会使缝合针松动,以致医生操作费力,不利于手术的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持针器定位困难、不准确、不稳定的缺点,从而提供一种能迅速确定弧形缝合针的方向、并将弧形缝合针牢牢地固定在两钳口之间的用于腹腔手术的定位持针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定位持针器包括上、下两个钳口和一对操纵手把,其结构特征是所述上、下钳口的咬合面为相匹配的凹凸面;其中,下钳口的咬合面是阶梯式的斜凹面,上钳口的咬合面是凸面。本技术所述的一对操纵手把可通过套筒与上、下钳口结合成一体。本技术所述的一对操纵手把的下手把可通过拉杆与上钳口相连,下手把上固定有棘爪和扁簧,上手把上固定有锁卡,在上、下手把的内侧固定有一对扁簧。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结构设计合理,定位准确,上、下两钳口相匹配的凹凸结构以及下钳口咬合面的倾斜性,均有助于迅速确定好弧形缝合针的方向,并使之牢牢地固定在两钳口之间,不会产生前后滑动和左右摇摆的现象。此外,在上、下钳口咬合弧形缝合针时,还可以通过棘爪、锁卡与扁簧的共同作用牢牢锁住上下手把,从而牢牢锁住弧形缝合针,这时,医生不必再一直捏紧手把,操作省力又轻松,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提高了手术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持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B处局剖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的上下钳口咬合缝合针时的A-A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所述的定位持针器主要包括手把部分、套筒、拉杆和钳口部分。所述手把部分有一对操纵手把7、8。其中,在上手把7上固定有锁卡12,在下手把8上固定有棘爪11,在下手把8的内侧靠着棘爪11固定有扁簧10;在上、下手把7、8的内侧还固定有一对扁簧9。手把7、8由销轴6连接。所述钳口部分有上、下两个钳口2、1,该上、下钳口2、1的咬合面为相匹配的凹凸面;其中,下钳口1的咬合面是阶梯式的斜凹面15,上钳口2的咬合面是凸面18。所述手把部分通过套筒4与钳口部分在外部结合为一体;手把部分与钳口部分的内部连接则主要由拉杆5实现,具体方式为下手把8由拉杆5与上钳口2相连接,拉杆5由销轴14与上钳口2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使用该定位持针器时,先将整把持针器进行消毒处理,医生先松开上、下手把7、8,使上、下钳口2、1张开,然后将弧形缝合针3针尖朝上、左右对称地放在下钳口1的斜凹面15上,使其与斜凹面15形成如图4所示的对称的四个接触点16、17、19、20,以免弧形缝合针3左右摇摆;如图3所示,最好将弧形缝合针3置于斜凹面15的底部,以免进行缝合操作时缝合针前后滑动。接着用力握紧上、下手把7、8,使下手把8克服扁簧9的弹力向上手把7的方向运动,并带动棘爪11沿同方向运动;同时下手把8拉动拉杆5沿套管4的轴线向后运动,由此拉杆5通过销轴14拉动上钳口2绕销轴13向下咬合。在上、下钳口2、1咬合住弧形缝合针3时,最好所述的凸面18比上层的斜凹面15略低一些或更低一些,这样可使弧形缝合针3紧紧地卡在上、下钳口2、1之间,以防止其前后滑动或左右摇摆。由此,弧形缝合针3被牢牢地固定在上钳口2和下钳口1之间。此时,使棘爪11与锁卡12在扁簧9、10的作用下将上手把7及下手把8牢牢锁住,因此也就牢牢锁住了弧形缝合针3。这时转动手把,使弧形缝合针3做缝合动作。当完成一个缝合动作时,松开棘爪11与锁卡12,使下手把8在扁簧9的弹力作用下向脱离上手把7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拉杆5向前运动,并推动上钳口2向上抬起,从而松开弧形缝合针3。接着再开始下一个缝合周期,如此循环往复。权利要求1.一种定位持针器,包括上、下两个钳口和一对操纵手把,其特征是所述上、下钳口(2)、(1)的咬合面为相匹配的凹凸面,其中下钳口(1)的咬合面是阶梯式的斜凹面(15),上钳口(2)的咬合面是凸面(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持针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一对操纵手把(7)、(8)通过套筒(4)与上、下钳口(2)、(1)结合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持针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一对操纵手把的下手把(8)可通过拉杆(5)与上钳口(2)相连,下手把(8)上固定有棘爪(11)和扁簧(10),上手把(7)上固定有锁卡(12),在上、下手把(7)、(8)的内侧固定有一对扁簧(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腹腔手术的定位持针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持针器上下钳口的咬合面呈扁平状,以致弧形缝合针夹持不牢,不利于手术的进行。本技术包括上、下两个钳口和一对操纵手把,所述上、下钳口的咬合面为相匹配的凹凸面,其中下钳口的咬合面是阶梯式的斜凹面,上钳口的咬合面是凸面。其优点是结构合理,定位准确,上、下两钳口相匹配的凹凸结构以及下钳口咬合面的倾斜性,均有助于迅速确定好弧形缝合针的方向,并使之牢牢地固定在两钳口之间,不会产生滑动或摇摆现象,不仅缩短了手术时间,而且提高了手术质量。文档编号A61B17/06GK2664600SQ20032012235公开日2004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张永金 申请人:张永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金
申请(专利权)人:张永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