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411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包括有硅胶体、输送管、气泵、第二连接管、第一气囊、第三连接管、连接带组、垫子、折叠气囊和硅胶垫,所述硅胶体两侧贯穿开设有连接槽,且硅胶体通过连接槽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输送管一侧镶嵌安装有第一连接管,且输送管一端与气泵一侧相连接,所述气泵安装于硅胶体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贯穿硅胶体与输送管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连接管内部安装有另一电动阀组,所述第一气囊之间通过传递管组贯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与另一传递管组一侧相连接,该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设置有气泵,通过气泵不仅起到一侧连接安装的效果,并且通过气泵另一侧从而起到吸风输送的效果。输送的效果。输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


[0001]本技术涉及人体防滑限位垫
,具体为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医院病床均采取调节式病床进行设置,通过调节式病床进行设置时不仅方便调节病床床头倾斜角度还方便为病人进行吃饭等情况,并且现有的病人躺病床上方时当病床调节床头高度时此时病人受重力和向上倾斜力的影响容易出现下滑的情况,当病人整体情况不严重时可以自行相对调节,但是当截瘫或者颈部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陪护人员或者医护人员进行调节,这样增加陪护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由于病人臀部长时间病床接触时容易出现压疮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通过的现有的病人躺病床上方时当病床调节床头高度时此时病人受重力和向上倾斜力的影响容易出现下滑的情况,当病人整体情况不严重时可以自行相对调节,但是当截瘫或者颈部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陪护人员或者医护人员进行调节,这样增加陪护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由于病人臀部长时间病床接触时容易出现压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包括有硅胶体、输送管、气泵、第二连接管、第一气囊、第三连接管、连接带组、垫子、折叠气囊和硅胶垫,所述硅胶体两侧贯穿开设有连接槽,且硅胶体通过连接槽安装有过滤网,所述输送管一侧镶嵌安装有第一连接管,且输送管一端与气泵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内部安装有电动阀组所述气泵安装于硅胶体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贯穿硅胶体与输送管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连接管内部安装有另一电动阀组,所述第一气囊之间通过传递管组贯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一端与另一传递管组一侧相连接。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气泵,通过气泵不仅起到一侧连接安装的效果,并且通过气泵另一侧从而起到吸风输送的效果,同时气泵设置有1组2个,依次通过气泵设置有2个,从而避免单个气泵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将第一气囊和折叠气囊进行填充满的情况,这样不仅导致整体气体填充时间和周期长的情况,还造成单个气泵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通过两个气泵同时工作过程中不仅提高整体气体填充效率还避免医护人员需要等候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对病床进行旋转调节的情况。
[0006]优选的,所述连接带组一侧安装有卡扣组,且另一连接带组另一侧安装有另一卡扣组,所述垫子内侧缝纫安装有第一气囊和第三连接管,所述连接带组另一侧与垫子两侧缝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另一端贯穿硅胶体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接,所述垫子上方与硅胶体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折叠气囊一侧与连接体一侧镶嵌缝纫连接,所述连接体上
方与第二连接管另一端相连接,且连接体四周与垫子上方缝纫固定,所述硅胶垫一侧镶嵌安装有控制器,且硅胶垫两侧安装有连接带组,所述控制器与气泵电性连接,所述硅胶垫包裹硅胶体缝纫固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垫子,通过垫子不仅起到内侧连接安装的效果,并且通过垫子上方从而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垫子两侧从而起到缝纫连接的效果,依次垫子采取现有结构中的颈椎按摩垫子进行安装设置,通过现有结构中的垫子进行安装设置这样不仅方便整体垫子进行收卷和平摊铺设,还方便整体设备采取收卷的方式收藏从而减少收藏占用空间的情况。
[0008]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设置有2个,且过滤网关于硅胶体中心线对称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硅胶体,通过硅胶体不仅起到贯穿开设连接效果,并且通过硅胶体从而起到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通过硅胶体从而起到被包裹连接的效果,依次硅胶体整体形状呈凹块形,通过硅胶体整体形状呈凹块形,从而避免整体硅胶体需要再次开设出病人头部放置的位置,这样不仅降低整体硅胶体制造工序还节约相应的制造步骤和成本,同时硅胶体采取无害硅胶进行制造,依次避免采取塑料制造后导致硅胶体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异味的情况。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传递管组和垫子下方连接形状呈麻将四饼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传递管组,通过传递管组不仅起到两端镶嵌固定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传递管组从而起到连接输送的效果,同时传递管组采取直管和π管进行连接安装,通过直管可以直接与第一气囊下方和一侧进行镶嵌连接,而通过π管凸出的部位和两端从而方便与第三连接管一端和第一气囊进行相连接起到输气连接的效果,同时传递管组采取柔性硅胶材料进行制造而成,依次避免传递管组采取其它材料进行制造后导致传递管组无法进行弯曲收卷的情况。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带组之间的安装距离范围为20

25cm。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连接带组,通过连接带组一侧起到贯穿缠绕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连接带组另一侧从而起到缝纫固定连接的效果,同时连接带组从而起到受力带动和受力包裹连接的效果,依次连接带组采取加厚尼龙带进行制造而成,通过加厚的尼龙带对连接带组进行制造后不仅提高整体连接带组与病床两之间的摩擦力和受力带动力,从而避免普通的连接带组受病人重力和病床之间的摩擦力影响容易出现断带的情况,当连接带组出现断带情况时容易导致整体硅胶体和垫子与病床出现下滑的情况,同时通过连接带组一侧采取贯穿缠绕连接方式与卡扣组连接从而调节卡扣组之间对病床的包裹距离,依次使连接带组与病床处于张紧包裹连接状态,再次连接带组设置有3组从而方便对垫子和硅胶垫进行限位连接固定。
[0014]优选的,所述折叠气囊和连接体连接形状呈倒“F”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有连接体,通过连接体一侧不仅起到镶嵌缝纫连接的效果,并且通过连接体上方同样起到包裹连接的效果,同时连接体采取医用耐拉伸材料制造而成,通过医用耐拉伸材料对连接体进行制造后不仅延长整体连接体的使用寿命还避免采取其它材料进行制造后容易出现使用寿命短和透气的情况。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
[0017](1)设置有连接体、折叠气囊和气泵,当病床需要调节时,此时医护人员或者陪护
人员按压控制板启动气泵和电动阀组工作,并且气泵工作过程中将外部的空气通过输送管输送于第二连接管内部,进入第二连接管内部的气体通过电动阀组和连接体输送于折叠气囊内部,此时折叠气囊受气体的影响进行屈伸运动,折叠气囊屈伸运动过程中从而对病人肩膀处于连接状态,当折叠气囊与病人肩膀处于连接状态时此时折叠气囊对病人施加一定的挤压力,当折叠气囊处于相对接触时停止气泵工作,从而调节病床高度既可,同时通过上述三者结构依次避免现有的病人躺病床上方时当病床调节床头高度时此时病人受重力和向上倾斜力的影响容易出现下滑的情况,当病人整体情况不严重时可以自行相对调节,但是当截瘫或者颈部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陪护人员或者医护人员进行调节,这样增加陪护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的情况;
[0018](2)设置有第一气囊和第三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包括有硅胶体(1)、输送管(3)、气泵(5)、第二连接管(6)、第一气囊(7)、第三连接管(9)、连接带组(10)、垫子(12)、折叠气囊(13)和硅胶垫(15),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体(1)两侧贯穿开设有连接槽,且硅胶体(1)通过连接槽安装有过滤网(2),所述输送管(3)一侧镶嵌安装有第一连接管(4),且输送管(3)一端与气泵(5)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内部安装有电动阀组,所述气泵(5)安装于硅胶体(1)内部,所述第二连接管(6)一端贯穿硅胶体(1)与输送管(3)另一端相连接,且第二连接管(6)内部安装有另一电动阀组,所述第一气囊(7)之间通过传递管组(8)贯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9)一端与另一传递管组(8)一侧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充气调节的人体防滑限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带组(10)一侧安装有卡扣组(11),且另一连接带组(10)另一侧安装有另一卡扣组(11),所述垫子(12)内侧缝纫安装有第一气囊(7)和第三连接管(9),所述连接带组(10)另一侧与垫子(12)两侧缝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9)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花王宗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